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垃圾焚烧产业--市场结构与价格机制
QQ咨询:
有路璐璐:

垃圾焚烧产业--市场结构与价格机制

  • 作者:金通
  •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04144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190
  • 定价:¥3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9604144
    • 作者
    • 页数
      190
    •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01日
    • 定价
      ¥3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均垃圾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垃圾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必须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土地供给的紧张,焚烧处理垃圾已经为我国许多地方政府所重视,把它当做未来垃圾末端处理的主要手段。然而,作为一个崭新的产业领域,我国的垃圾焚烧产业尽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要实现该产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垃圾焚烧处理补贴由于在理论上存在定位模糊、标准缺失等问题,导致实践不能及时和足额支付,造成了垃圾焚烧企业巨大的财务风险。因而-是目前阻碍我国垃圾焚烧产业发展的*主要的原因。
    文章节选
    垃圾焚烧的产品是垃圾*终处理和电力,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法律条件下,政府建设垃圾焚烧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社会*终处理让地方政府极其烦恼的垃圾,鉴于此,这里只从垃圾处理角度考察垃圾焚烧的成本有效性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垃圾焚烧的成本有效性分析实际上是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哪些废弃物*后进入*终处理系统?”二是“进入*后处理系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是焚烧还是填埋等其他方法?”对于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成本有效性分析,也就是说,对于垃圾焚烧的成本有效性分析处于两个层面。
    根据本书对于垃圾的定义,生产生活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能够实现物质循环,达到再生利用的目的,比如,目前废纸、废金属、废塑料等废弃物都能够实现再生利用。但是,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无疑也需要投入成本,包括收集、分拣、预处理、加工等,其再生利用过程往往也会产生巨大的环境污染。同时,废弃物再生利用所获得的再生产品的销售收益直接受到同质的利用原生材料生产的原生产品价格的影响①。笔者认为,在再生产品与原生产品使用价值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再生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原生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就不符合成本有效性的要求,此时,这些废弃物进行再“生循环利用就不符合资源配置*优化的基本目标。因此,确定进入*后处理系统的废弃物(也就是本书所说的垃圾)的基本标准是:物质循环利用不符合成本有效性的废弃物应该*终进人*后处理系统。当然,随着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的进步、原生材料与环境资源稀缺程度的提高,成本有效性的结论往往会呈现出动态变化。 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垃圾存在,垃圾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副产品。随着人类在城市中的聚集,垃圾的产生也就具有了集聚性,从而与原有的自然净化垃圾所需的空间分散性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切断了利用自然净化能力解决垃圾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合成了众多自然界难以分解的化合物,增加了垃圾中不可分解垃圾的比重,提高了垃圾组分的复杂性。因此,人口在城市中的集聚,不可分解垃圾的增多。以及垃圾组分的复杂化,催生了专业化处理垃圾的产业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垃圾处理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各个**和地区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均垃圾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垃圾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必须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土地供给的紧张,焚烧处理垃圾已经为我国许多地方政府所重视,把它当做未来垃圾末端处理的主要手段。然而,作为一个崭新的产业领域,我国的垃圾焚烧产业尽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要实现该产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垃圾焚烧处理补贴由于在理论上存在定位模糊、标准缺失等问题,导致实践不能及时和足额支付,造成了垃圾焚烧企业巨大的财务风险。因而-是目前阻碍我国垃圾焚烧产业发展的*主要的原因。笔者立足,焚烧产业中的垃圾焚烧处理补贴问题,对该产业的产品特征、市场结构、现状问题等方面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构建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补贴制度、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政策建议。
    目录
    **章 导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综述和评价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1.4 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特色和创新点
    1.5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二章 垃圾处理的方式、比较与发展方向
    2.1 垃圾的概念界定
    2.2 垃圾处理的原则、方式与发展方向
    2.2.1 废弃物处置的原则
    2.2.2 垃圾末端处理的方式与比较
    2.2.3 垃圾末端处理的发展方向
    2.3 我国垃圾处理的现状与问题
    2.3.1 我国垃圾的组分状况.
    2.3.2 垃圾处理方式及其比例
    2.3.3 我国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2.4 影响垃圾焚烧处理选择的因素
    2.5 垃圾焚烧产业中的邻避现象探析
    2.5.1 邻避现象的内涵与本质
    2.5.2 邻避现象的基本原因
    2.6 垃圾焚烧产业与循环经济建设
    2.6.1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2.6.2 垃圾焚烧产业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2.6.3 垃圾焚烧与成本有效性

    第三章 垃圾焚烧产业的产品特征、产业属性与市场结构
    3.1 垃圾焚烧产业的产品特征
    3.1.1 垃圾焚烧产业的产品
    3.1.2 垃圾焚烧产业的产品特征
    3.1.3 政府提供垃圾处理服务的合理性
    3.2 垃圾处理服务的“公用事业”特征
    3.3 垃圾焚烧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
    3.3.1 自然垄断的分析框架
    3.3.2 垃圾焚烧产业的技术要求及其对投入结构的影响
    3.3.3 垃圾焚烧产业的市场规模特征
    3.3.4 垃圾焚烧产业自然垄断产出终结点及其实证检验
    3.3.5 小结
    3.4 垃圾焚烧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
    3.4.1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框架和市场结构的重要性
    3.4.2 垃圾焚烧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

    第四章 双边垄断理论与垃圾焚烧处理补贴标准的形成
    4.1 双边垄断市场结构的一般理论
    4.1.1 双边垄断及其均衡解
    4.1.2 议价能力及其对均衡解的影响
    4.2 垃圾焚烧产业市场结构的特殊性
    4.2.1 垄断买方是政府而不是一般市场组织
    4.2.2 交易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
    4.2.3 交易量往往具有上限值
    4.3 垃圾焚烧处理补贴标准的差异性及其解释
    4.3.1 垃圾焚烧处理补贴标准的差异性
    4.3.2 垃圾焚烧处理补贴标准的形成机制与差异的合理性
    4.3.3 垃圾焚烧处理补贴标准处于非效率区间的可能性

    第五章 我国垃圾焚烧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5.1 我国垃圾焚烧产业的规模状况
    5.2 我国垃圾焚烧产业现有的产业政策
    5.2.1 进入政策
    5.2.2 扶持政策
    5.2.3 环境政策
    5.3 我国发展垃圾焚烧产业政策的成效与问题
    5.3.1 我国发展垃圾焚烧产业政策的成效
    5.3.2 我国垃圾焚烧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六章 制定和完善垃圾焚烧处理补贴制度
    6.1 垃圾焚烧处理补贴制度的主要内容
    6.2 垃圾焚烧处理补贴的准确定位
    6.3 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6.3.1 实行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的公开听证制度
    6.3.2 建立和完善垃圾焚烧处理项目的专家咨询制度
    6.3.3 建立垃圾焚烧处理项目不可行性论证制度
    6.4 构建垃圾焚烧处理补贴标准的基准核算模型
    6.4.1 模型的基本思路
    6.4.2 模型的基本原则
    6.4.3 模型的基本形式

    第七章 垃圾焚烧处理补贴的筹集: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7.1 垃圾处理服务的市场化与产业化
    7.2 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与垃圾处理市场的特殊性
    7.3 垃圾处理费的基本属性与功能
    7.3.1 垃圾处理费的基本属性
    7.3.2 垃圾处理费的基本功能
    7.3.3 垃圾处理费与公共财政的关系
    7.4 我国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现状与问题——以浙江省为例
    7.4.1 垃圾处理收费政策的发展历程
    7.4.2 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成效与问题
    7.5 建立和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对策建议
    7.5.1 完善垃圾处理费费率的形成机制
    7.5.2 完善垃圾处理费征收机制
    附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参考文献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