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的产品是垃圾*终处理和电力,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法律条件下,政府建设垃圾焚烧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社会*终处理让地方政府极其烦恼的垃圾,鉴于此,这里只从垃圾处理角度考察垃圾焚烧的成本有效性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垃圾焚烧的成本有效性分析实际上是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哪些废弃物*后进入*终处理系统?”二是“进入*后处理系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是焚烧还是填埋等其他方法?”对于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成本有效性分析,也就是说,对于垃圾焚烧的成本有效性分析处于两个层面。
根据本书对于垃圾的定义,生产生活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能够实现物质循环,达到再生利用的目的,比如,目前废纸、废金属、废塑料等废弃物都能够实现再生利用。但是,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无疑也需要投入成本,包括收集、分拣、预处理、加工等,其再生利用过程往往也会产生巨大的环境污染。同时,废弃物再生利用所获得的再生产品的销售收益直接受到同质的利用原生材料生产的原生产品价格的影响①。笔者认为,在再生产品与原生产品使用价值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再生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原生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就不符合成本有效性的要求,此时,这些废弃物进行再“生循环利用就不符合资源配置*优化的基本目标。因此,确定进入*后处理系统的废弃物(也就是本书所说的垃圾)的基本标准是:物质循环利用不符合成本有效性的废弃物应该*终进人*后处理系统。当然,随着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的进步、原生材料与环境资源稀缺程度的提高,成本有效性的结论往往会呈现出动态变化。 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垃圾存在,垃圾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副产品。随着人类在城市中的聚集,垃圾的产生也就具有了集聚性,从而与原有的自然净化垃圾所需的空间分散性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切断了利用自然净化能力解决垃圾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合成了众多自然界难以分解的化合物,增加了垃圾中不可分解垃圾的比重,提高了垃圾组分的复杂性。因此,人口在城市中的集聚,不可分解垃圾的增多。以及垃圾组分的复杂化,催生了专业化处理垃圾的产业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垃圾处理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各个**和地区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均垃圾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垃圾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必须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土地供给的紧张,焚烧处理垃圾已经为我国许多地方政府所重视,把它当做未来垃圾末端处理的主要手段。然而,作为一个崭新的产业领域,我国的垃圾焚烧产业尽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要实现该产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垃圾焚烧处理补贴由于在理论上存在定位模糊、标准缺失等问题,导致实践不能及时和足额支付,造成了垃圾焚烧企业巨大的财务风险。因而-是目前阻碍我国垃圾焚烧产业发展的*主要的原因。笔者立足,焚烧产业中的垃圾焚烧处理补贴问题,对该产业的产品特征、市场结构、现状问题等方面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构建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补贴制度、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