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戏曲理论篇
**章 中国戏曲简史
**节 中国戏曲的萌芽
中国戏曲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原始时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国戏曲的起源经历了萌芽、滋长、发展、成熟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关于戏曲的起源,学术界历来有巫优说、原始歌舞说、百戏说、傀儡说及外来说等多种并峙的观点,且迄今尚无定论。一般说来,我国戏曲既然是一种不断积淀创新而成的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样式,其兴起因素就不当是单一和孤立的,而应该是诗歌、音乐、舞蹈、表演、说唱等多种艺术成分长期交融聚合的结果。如果要发掘我国戏曲来源之诸因素,则需从先秦歌舞、两汉百戏、六朝俗讲等一路寻索而来,同时也要兼顾诗词、歌赋、史传、说话等雅俗文艺样式潜移默化的启迪和影响作用。
中国戏曲*早的源头可追溯到原始歌舞。作为古代戏曲诸要素之一的歌舞,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很兴盛了。《尚书·舜典》所记之“击石抚石,百兽率舞”,《吕氏春秋·古乐》追叙之“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葛天氏之乐”等,都保留了先民们以歌舞庆贺狩猎、收获胜利的热闹场面。其中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从“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巫歌巫舞,到“优孟之为孙叔敖衣冠”,较多地保留原有宗教遗风的楚国巫优表演,成功地实现了由祀神歌舞向人物(即脚色)摹仿(扮演)的跨越,催生了古代戏曲的萌芽。具体说来,流传于南方楚国的“九歌”就是由巫表演于祭神仪式上的“一种雏形的歌舞剧”(闻一多《什么是“九歌”》);而“以讽谑为主”的“优孟衣冠”,则首开人物扮演之先河。
驱鬼驱灾的“傩”仪也与戏曲有密切的渊源联系。汉代民间流行的角抵戏《东海黄公》便是从傩仪中派生出来的。张衡《西京赋》载:“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稍后的《西京杂记》对这场游戏表演的故事内容有较详细的记录,大意是说:东海人黄公,少年时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气力赢备,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而此时又有白虎出现,伤害百姓,“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