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课程从清朝末年至今,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过程。回顾我国课程发展的这段历史。探讨其发展规律,对研究中小学课程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中小学课程的核心是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要求。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内容和要求主要反映在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里,为此作者选编了这套《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将百年来反映我国课程发展的主要资料汇集在一起,为广大课程研究人员以及教育教学**线的教育工作者研究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我国近百年来中小学课程的管理均采取**集权制,中小学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等都是由**政府统一制定的,以**教育主管部门名义颁布,作为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依据。清朝末年,政府先后颁布了两个“学堂章程”。其中对中小学的学制、教学时间、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作出了规定。民国初年,**政府是通过“中小学校令”及其相关的教则或施行规则来统一学校课程。1922年以后直至1949年以前,关于中小学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等都体现在**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课程标准”中。新中国成立以后,则是以教育部或**教委的名义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