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语字典里并没有关于公共形象识别设计(Signa-letik)、导向系统(Orientierungssystem)和指引系统(Leitsystem)的解释。这些概念如同这门学科一样,都是****的。对系统性设计的思考是全新的.将设计系统化是适应当今错综复杂的技术和功能要求的产物。指引路线是人类历史上亘古不变的行为。如,箭头符号是方向标记的元老.交叉路口边的石垛是道路标记的雏形。
在这些概念中,数量和时间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数量庞大的人群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提供一目了然的信息,是设计师新的使命(我不了解,也很好奇,古代的罗马竞技场是否通过导向系统来疏散人群的)。在医院展会或者机场,人们总是希望能尽快地到达目的地,但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空间环境里,摆在面前的却是没完没了的楼层,区域和出入口。除了建筑物和街道,一个功能强大的系统设计对处于狭小空间(飞机、公交车和火车上)的人们来说,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出行线路时刻表的设计。据我所知,伦敦地铁的导向系统便是**个将文字和图形规范化地结合在一起的系统设计。
记得学生时代在一家建筑事务所工作实习的**天,事务所就交给我一项任务——设计指示牌和信息示意图。当时我以为建筑本身已经充分体现了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指示牌仅仅是为了迎合业主的喜好,是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已。抱着这样的态度,我开始了工作。在设计方案中,我使用了Helvetica字体并将之进行段落对齐的排版,版式看起来整齐而优雅。我不禁为**天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但是,当晚BSF的字体设计强化课却给我泼了一头冷水,我*钟爱的Helvetica字体成为众矢之的,指示牌的设计方案也被彻底否决了。第二天我不得不调整状态重新开始。看来,要在建筑设计和平面设计的交叉领域驾轻就熟,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有一位设计师在这个领域不但成绩斐然,而且学识渊博.他就是安德烈亚斯·于贝拉(Andreas Uebele)教授。他在大学期间曾经学习过建筑学、城市规划和版画艺术,目前任教于杜塞尔多夫设计学院的视觉传达系。他在这本基础著作中巨细无遗地呈现了导向系统设计的全貌。于贝拉教授通过对经典设计案例的评论和分析,为迷失于这片“茂密丛林的设计师指明了方向。他在研究导向系统方面,不一味的追求标新立异,而是专��于导向系统深层次的概念和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在他看来合理的导向系统不但可以让人少走弯路,而且还赋予了建筑物和场地独特的视觉识别性。在此,感谢于贝拉教授为此书所付出的时间 精力和心思缜密的调查研究,以及他给我们带来的这本****的好书!
卡琳·施密特-弗里德里希斯
(Karin Schmidt-Frideri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