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各种礼仪知识是造成大学牛失礼行为的重要原冈之一。因此,开展礼仪教育很有必要。礼仪教育是一定的社会集团根据礼仪规范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的系统的道德教育活动。
礼仪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要坚持知和行的统一。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讲,“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或者虽然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也会实践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礼仪教育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建立一个教育的体系,这个体系可以由课堂教学、行为管理、习惯养成构成,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进而升华为良好的品格修养。
(1)课堂教学要求学校要将礼仪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要对这门课程做好定位。由于这门课程有自己的特殊性,实务性、操作性比较强,要图文并茂,具有直观和实践性。学校要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场地、道具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否则教学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教师要有较丰富的相关知识和示范能力,对礼仪规范和准则掌握准确,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用语言、文字、动作进行准确的描述和演示,使学生了解掌握基本规范。
(2)行为管理主要是学校各部门管理人员负有的职责。如学工处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教务处对大学生课堂纪律和学习的管理;物业管理部门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要求学生减少宿舍的脏乱,保持厕所的清洁;减少财产的损坏等。此外,还有舆论监督。作为管理者,往往会把制度规定写在纸上,但在实际生活中,包括课堂上,管理人员却经常对大学生违反规定的行为视而不见,该管不管,要求不严,这也是大学生能够行为过于随便的原因之一。
(3)习惯养成主要由大学生自己自觉用礼仪规范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定,注重行为规范,懂得为人处世的章法,以和谐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大学生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时一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养成要克服“以我为**”的行为方式,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学会换位思考,遇到矛盾宽容、忍让,减少摩擦,追求和谐。美国成功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播下一个行为,你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就会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一切成功的钥匙。” 说礼仪是规范行为的学问,在于礼仪正确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礼节及行为约束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在于礼仪是做人的学问。行为规范包括法律行为规范和非法律行为规范,两类行为规范都是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礼仪作为一种非法律行为规范,与法律对人行为的约束有所不同。法律是由**制定,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法律管的是行为的底线,在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起着规范和维护人的权利义务的作用。礼仪来自人们交往中形成的行为模式,是在共同的价值观下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管的是在日常交往中人们期待的行为的方式,用以在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实现理想化的交往情景和效果。礼仪较之法律强制性程度要弱,更多的是供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进行行为选择及定向,是一种社会契约,更强调人们在行为上的自觉自律。如果说礼仪规范存在一种特殊的强制性的话,那就是不遵守这一规范会给交往对象留下不良印象甚至受到舆论的谴责,从而失去他人的友好和尊重;而遵守礼仪规范则会成为受到尊重并得到良好评价的人。礼仪之所以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就是因为它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些行为模式,是因为它是社会认可的共同的价值观,是因为它为那些不符合礼仪的行为提供了规范化的参照,使不遵守礼仪规范的人付出代价。用法律规范行为是**文明的象征,用礼仪规范行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