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二十五史水利资料综汇(精)/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二十五史水利资料综汇(精)/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

  • 作者:张芳 张芳
  • 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 ISBN:9787802233058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580
  • 定价:¥150.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为便于学术界利用我国古代水利事业方面的资料,作者从1979年至今,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卷帙浩繁的“二十五史”水利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将散见于各史篇章中的水利资料录成一帙,名之为《二十五史水利资料综汇》。 《二十五史水利资料综汇》记事上起传说中的尧、舜,下迄清宣统末年,大体反映了长达四千余年水利活动的主要史实,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是从事经济史、农业史、水利史和地理等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
    文章节选
    《元史》卷一四《世祖纪一一》
    至元二十三年春正月甲申,忽都鲁言:“所部屯田新军二百人,凿河渠于亦集乃之地,役久功大,乞以傍近民、西僧余户助其力。”从之。
    二月丁巳,命湖广行省造征交趾海船三百,期以八月会钦、廉州。
    三月己巳,浚洽中兴路河渠。甲戌,雄、霸二州及保定诸县水泛溢,冒官民田,发军民筑河堤御之。
    秋七月庚午,立淮南洪泽、芍陂两处屯田。
    冬十月辛亥,河决开封、祥符、陈留、杞、太康、通许、鄢陵、扶沟、洧川、尉氏、阳武、延津、中牟、原武、睢州十五处,调南京民夫二十万四千三百二十三人,分筑堤防。
    十一月乙丑,中书省臣言:“朱清等海道运粮,以四岁计之,总百一万石,斗斛耗折愿如数以偿,风浪覆舟,请免其征。”遂以张碹,明威将军、管军万户兼管海道运粮船朱清,并为海道运粮万户。
    二十四年春正月戊辰,以修筑柳林河堤南军三千,浚河西务漕渠。辛卯,诏发江淮、江西、湖广三省蒙古、汉券军,及云南兵,及海外四州黎兵,命海道运粮万户张文虎等运粮十七万石,分道以讨交趾。
    三月丙辰,命都水监开汶、泗水以达京师。汴梁河水泛溢,役夫七千修完故堤。
    五月壬寅,用桑哥言,置上海、福州两万户府,以维制沙不丁、乌马儿等海运船。
    八月癸酉,亦集乃路屯田总管忽都鲁请疏浚管内河渠,从之。
    九月己亥,湖广省臣言:“海南琼州路安抚使陈仲达以其私船百二十艘、黎兵千七百余人,助征交趾。”
    十二月丁丑,以朱清、张碹海漕有劳,遥授宣慰使。
    《元史》卷一五《世祖纪一二》
    [至元]二十五年春正月,[安南国王陈]日烜复走人海,镇南王(脱欢)以诸军追之,不及,引兵还交趾城。命乌马儿将水兵迎张文虎等粮船。己酉,诏中兴、西凉无得沮坏河渠。发海运米十万石,赈辽阳省军民之饥者。
    二月丁巳,改济州漕运司为都漕运司,并领济之南北漕。京畿都漕运司惟治京畿。庚申,浚沧州盐运渠。丙寅,改河渠提举司为转运司。
    三月辛卯,张文虎粮船遇贼兵船三十艘,文虎击之,所杀略相当。费拱辰、徐庆以风不得井,皆至琼州。凡亡船十一艘、粮万四千三百石有奇。
    夏四月癸亥,浑河决,发军筑堤捍之。戊辰,浚怯烈河以溉口温脑儿黄土山民田。甲戌,增立直沽海运米仓。
    五月已丑,汴梁大霖雨,河决襄邑,漂麦禾。癸丑,河决汴梁,太康、通许、杞三县,陈、颍二州皆被害。 我国的水利事业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在历代文献中有着丰富的记载。其中,珍贵的历史巨著“二十五史”中水利资料尤为繁多,但除《河渠志》和《��洫志》有专门记述外,大多散见于纪、传、志、表中,查找颇费精力,利用十分不便。为便于学术界利用这些资料,本人从1979年至今,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卷帙浩繁的“二十五史”水利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将散见于各史篇章中的水利资料录成一帙,名之为《二十五史水利资料综汇》(以下简称《综汇》)。本《综汇》记事上起传说中的尧、舜,下迄清宣统末年,大体反映了长达四千余年水利活动的主要史实,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是从事经济史、农业史、水利史和地理等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
    目录
    史记
    本纪五帝、夏、殷、周、秦、秦始皇、项羽、高祖、孝武帝
    表六国年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书律书、封禅书、平准书
    世家吴太伯、齐太公、宋微子、晋、郑、赵、魏、田敬仲完、萧何、张良、
    周勃
    列传伍子胥、苏代、张仪、黄歇、豫让、李斯、韩信、樊哙、郦食其、灌
    夫、匈奴、主父偃、南越、西南夷、司马相如、孙叔敖、郑当时、宁成、大
    宛、西门豹、货殖

    汉书
    本纪高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
    志食货志、郊祀志、地理志
    列传项籍、韩信、刘向、刘遂、萧何、张良、樊哙、郦食其、息夫躬、石
    庆、晁错、郑当时、枚乘、灌夫、刘建、司马相如、倪宽、张骞、李广利、刘
    胥、严助、主父偃、严安、东方朔、赵充国、平当、贡禹、李寻、孙宝、冯野
    王、冯逡、张禹、翟方进、王嘉、召信臣、宁成、货殖、匈奴、西南夷、南
    粤、西域、元后、王莽
    附:资治通鉴(东周威烈王至汉新莽)
    周、秦始皇、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王莽

    后汉书
    本纪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安帝、顺帝、灵帝、和熹邓皇后
    列传公孙述、邓晨、来歙、邓训、岑彭、耿恭、王霸、王梁、窦固、马援、
    马棱、鲁丕、赵典、鲍昱、杜诗、张堪、樊宏、郑弘、张纯、班固、何敞、张
    禹、崔瑗、周燮、杨赐、陈球、虞诩、董卓、袁谭、吕布、任延、王景、秦
    彭、张让、杨仁、杜笃、许杨、西南夷滇国、西羌、西域
    志郡国志、百官志
    附:资治通鉴(后汉光武帝至灵帝)
    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汉安帝

    三国志
    魏书本纪武帝、文帝、明帝、三少帝
    魏书列传董卓、袁尚、陈登、夏侯悖、袁敏、董昭、蒋济、刘馥、刘靖、张
    既、贾逵、郑浑、仓慈、韩暨、牵招、徐邈、胡质、王基、毋丘俭、邓艾、杜

    蜀书列传诸葛亮
    吴书列传吴主、三嗣主、笮融、诸葛瑾、薛莹、吕蒙、朱然、陆抗、陆凯、
    诸葛恪、濮阳兴
    附:资治通鉴(后汉献帝至曹魏)
    汉献帝、魏文帝、魏明帝、魏邵陵厉公、魏元帝

    晋书
    本纪宣帝、武帝、惠帝、怀帝、成帝、哀帝志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
    列传石苞、石崇、杜预、王浚、荀勖、王浑、王濬、王戎、华峤、刘颂、傅玄、傅祗、束皙、潘岳、李矩、郗超、荀羡、虞潭、张閈、殷浩、孔愉、孔严、谢安、谢玄、刘胤、毛穆之、殷仲堪、何无忌、李士业、伏滔、佛图澄、王敦、桓温、祖约、孙恩
    载记刘曜、石勒、石季龙、慕容鱿、苻坚、李寿、吕光、慕容垂、慕容熙、秃发优傉檀、慕容超、沮渠蒙逊、赫连勃勃
    附:资治通鉴(晋)武帝、惠帝、怀帝、成帝、穆帝、海西公、孝武帝、安帝

    宋书
    本纪武帝、文帝、孝武帝志序、礼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列传王懿、张邵、刘真道、毛修之、刘义欣、张永、孑L灵符、何尚之、谢灵运、徐湛之、沈庆之、刘子尚、刘秀之、郭原平、徐耕、索虏、大且渠蒙逊、刘劭、刘溶、沈亮

    南齐书
    本纪明帝、东昏侯志州郡志、百官志、祥瑞志列传垣崇祖、王敬则、崔祖思、周山图、周盘龙、刘悛、萧子良、徐孝嗣、顾宪之、祖冲之、刘怀慰

    梁书
    本纪武帝
    列传萧统、夏侯详、蔡道恭、韦睿、康绚、昌义之、萧儋、裴邃、裴之横、夏侯亶、夏侯夔、羊侃、沈璃、丘仲孚、侯景

    陈书
    列传侯安都、吴明彻、程文季、章昭达、徐敬成、陈宝应

    魏书
    本纪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孝文帝、孝明帝、孝静帝列传元澄、元燮、崔浩、李顺、刁雍、李彦、李神傍、源怀、薛虎子、李冲、高闾、崔楷、高祐、崔孝芬、杨椿、萧宝夤、沈文秀、郭祚、李平、李崇、崔亮、裴延傍、潘永基、杨大眼、崔延伯、尒朱荣、范绍、樊子鹄、慕容垂、慕容熙、司马奕、萧衍、李恂、高昌、西域志地形志、食货志

    北齐书
    本纪神武帝、后主列传高睿、高岳、斛律羡、高隆之、王则、慕容绍宗、慕容俨、李愍、卢文伟、杜弼、刘丰、王琳、赵彦深、许悖、房豹

    周书
    本纪文帝、武帝
    列传字文宪、赵贵、王罴、王思政、贺兰祥、陆腾、韦孝宽、王轨、李迁哲、萧岿、波斯国

    隋书
    本纪文帝、炀帝志五行志、食货志、百官志、地理志、经籍志列传李询、卢贲、豆卢勋、李德林、杨尚希、元晖、苏孝慈、杨素、薛胄、于仲文、郭衍、元寿、宇文恺、阎毗、杨玄威、赵轨、元弘嗣、流求国

    南史
    列传萧明

    北史
    本纪西魏文帝
    列传刘嵩、刁雍、卢潜、崔昂、李绘、刘丰、王思政
    附:资治通鉴(南北朝)
    宋武帝、宋营阳王、宋文帝、齐高帝、齐武帝、齐明帝、梁元帝、梁敬帝、陈武帝、陈文帝、陈宣帝、陈长城公、隋炀帝

    旧唐书
    本纪太宗、玄宗、代宗、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宣宗、懿宗、僖宗志
    地理志、职官志、经籍志、食货志
    列传刘黑闼、李袭誉、李孝恭、窦静、李灵龟、高士廉、张公谨、崔仁师、崔浞、苏世长、韦挺、褚遂良、许敬宗、张俭、程务挺、刘仁轨、李昭德、娄师德、王唆、郭元振、李元紘、裴耀卿、张九龄、李杰、张守珪、宇文融、韦坚、崔纵、黑齿常之、李嗣业、李齐物、李复、李承、杨炎、郭子仪、郭暖、李怀光、杨朝晟、刘晏、李巽、薛平、段秀实、韩混、张延赏、崔造、李皋、李芃、李晟、李听、马燧、卢群、田悦、刘怦、杜亚、李吉甫、孟元阳、李景略、穆宁、于頔、杨元卿、高璃、孟简、崔弘礼、王播、王起、温造、白行简、郑注、裴度、萧仿、李石、崔珙、裴休、毕诫、乐彦祯、高骈、长孙操、武延秀、高力士、李素立、薛大鼎、贾敦颐、韦昌骏、王立翼、宋庆礼、姜师度、齐瀚、吐蕃、吐谷浑、安庆绪

    新唐书
    本纪则天皇后、代宗、敬宗
    志地理志、百官志、食货志、艺文志
    表宰相表
    列传李齐物、李复、李灵龟、李皋、李知柔、安乐公主、昭懿公主、刘黑闼、张公谨、温造、李袭誉、高俭、窦静、韦挺、韦武、崔浞、姜师度、强循、萧仿、长孙操、杜正伦、陈子昂、裴倩、娄师德、黑齿常之、张俭、薛平、薛从、王睃、李昭德、韩朝宗、李渤、白居易、崔纵、张柬之、郭元振、李元绂、张九龄、韩混、张延赏、裴耀卿、李杰、齐'擀、宋庆礼、李适之、李石、张守珪、宇文融、韦坚、哥舒翰、李光弼、柏良器、郭子仪、李泌、高霞
    寓、李承、戴叔伦、黎斡、杨炎、严郢、李栖筠、李吉甫、王虔休、卢群、康承训、刘晏、李晟、李听、马燧、杨朝晟、李元谅、卢垣、孟简、杨凝、王仲舒、李讷、崔弘礼、殷侑、杜佑、王播、王起、高承简、朱忠亮、李景略、杨元卿、高瑀、于頔、杜中立、杜亚、裴识、冯宿、郑注、崔珙、卢钧、裴休、毕诚、杨收、杨行密、时溥、赵翊、李素立、薛大鼎、贾敦颐、韦景骏、韦丹、李频、高力士、王武俊、李同捷、突厥、吐蕃、焉耆国、碎叶、咀蜜、谢风飓、李怀光、高骈、安庆绪、李希烈、朱泚、黄巢附:资治通鉴(唐)高祖、太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宪宗、文宗、懿宗、昭宗

    旧五代史
    梁书本纪太祖
    梁书列传罗绍威、赵犨、赵珝、葛从周、雷彦恭、胡规、庞师古、霍存、牛存节
    唐书本纪庄宗、明宗
    唐书列传李存进、郭崇韬、阎宝、张敬询、张全义
    晋书本纪高祖、少帝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新元史
    明史
    清史稿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