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药理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药理学

  • 作者:苏云明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2315099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405
  • 定价:¥36.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药理学》共八篇四十六章,主要介绍了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作用于**神经系统的**,作用于内脏系统的**,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免疫功能的**,抗病原微生物**。
    文章节选
    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在生活、生产等过程中,偶然因食物中毒或伤病等,发现了具有**作用的植物。在与疾病斗争中,积累r丰富的医药学经验,其中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大黄导泻、饮酒止痛、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药实践经验累积和流传并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的发现是从尝试各种食物时遇到毒性反应后,寻找**物而开始的,这是**发展的*初阶段。中国古代记载**知识的书籍称为“本草”,如《山海经》(约公元前2000年)记载**353种,《神农本草经》(约公元前1550年)记载**365种。唐代的《新修本草》(公元659年)是中国**部由政府颁发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早的药典,比欧洲*早的《佛罗伦萨药典》和《纽伦堡药典》分别早839年和883年。明代的《本草纲目》(公元1593年)是举世闻名的**学巨著,已被译成英、德、法、俄、日、朝、拉丁语等7种语言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古代“本草”以四气五味学说阐明**的作用,在脏腑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归经学说,说明**的作用部位,为现代药理学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与参考的依据。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一门医学学科。通过中西医的优势互补,许多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疾病的诊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临床医学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力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越来越倾向于中西医结合诊疗疾病,由此中西医结合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不少高等医药院校(包括高等中医药院校和高等医学院校)适应社会需求,及时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或称中西医结合专业),甚至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系、中西医结合学院,使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迅速在全国展开, 有些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还被省、市、地区评为当地“热门专业”、“特色专业”。但中西医结合专业教材却明显滞后于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的发展,各院校使用的多是自编或几个院校协鳊的教材,缺乏公认性、权威性。教材的问题已成为中西医结合专业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为此,**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规划、组织编写了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版本科教材,即“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规划教材”。
    目录
    **篇 总论
    **章 绪论
    **节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 药理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节 **的基本作用
    第二节 **的不良反应
    第三节 **的作用机制
    第三章 **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节 **的跨膜转运
    第二节 吸收
    第���节 分布
    第四节 生物转化
    第五节 排泄
    第六节 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第七节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第四章 影响**效应的因素
    **节 **因素
    第二节 机体因素
    第三节 环境因素
    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因素
    第二篇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节 传出神经系统分类
    第二节 胆碱能神经的突触传递
    第三节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突触传递
    第四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第六章 拟胆碱药
    第七章 抗胆碱药
    第八章 有机磷酸酯类及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九章 拟肾上腺素药
    第十章 抗肾上腺素药
    第十一章 局部麻醉药
    第三篇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
    第十二章 全身麻醉药
    第十三章 镇静催眠药
    第十四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第十六章 抗帕金森病药
    第十七章 **老年痴呆**
    第十八章 镇痛药
    第十九章 解热镇痛**药和抗痛风药
    第二十章 **兴奋药
    第四篇 作用于内脏系统的**
    第二十一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二十二章 抗高血压**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四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第二十五章 抗心绞痛药及抗动脉粥硬化药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
    第二十七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
    第二十九章 子宫兴奋药和松弛药
    第五篇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
    第三十章 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断药
    第六篇 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
    第三十一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第三十二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
    第三十三章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第三十四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七篇 影响免疫功能的**
    第十五章 免疫调节药
    第八篇 抗病原微生物**
    第三十六章 抗病原微生物**概论
    第三十七章 人工合成**
    第三十八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十九章 大环内醋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第四十章 氨基糖苷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四十一章 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四十二章 ****的合理应用
    第四十三章 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第四十五章 抗寄生虫药
    第四十六章 抗恶性****
    附录一 药品英文名、中文名对照
    附录二 中文药名索引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