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微观经济学的许多内容都是关于约束的——消费者能够在商品和服务上花费的有限收入,企业生产产品时能够使用的有限的预算和技术诀窍,工人每周在劳动或闲暇之间分配的有限时间。微观经济学也研究这类约束的处理方式。更准确地说,是稀缺资源的配置。例如,微观经济学可以解释,面对各类商品和服务,消费者怎样才能*优使用其有限收入。它解释了工人在劳动和闲暇之间,或者不同工作之间如何分配时间才是*合理的。它同样可以解释企业在雇用新员工与购买新新机器之间,或者生产不同产品方面,如何使用其有限的金融资源。
在古巴或苏联的计划终济体中,上述资源配置的决策大都是由政府做出的。企业只是被告知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工人在工作选择、工作时间乃至生活地点等方面的决策上,只有很少的自主件:消费者往往只有非常少的商品可供挑选。所以,在这些**,微观经济学中的许多分析工具和和概念无法派用场。
Robert S.Pindyck和Daniel L Rubinfeld合著的《微观经济学》,体系比较完整,涉及微观经济学中的绝大部分论题,思路清晰,叙述流畅,井侧重于理论的实际应用,闲而是国内外极为流行的中级教材,为众多院校采用。
本书是《微观经济学》的亚洲版,新加坡管理大学的Winston T.H.Koh教授也加入到作者阵营中来。在内容上,本书介绍了行为经济学、博弈论、竞争策略、定价理论等新的进展;除此之外,本书还有如下两个**的特点。
首先,在分析相关理论时,注重以案例佐证,尤其重要的是,该书侧重介绍了亚洲的相关案例,如中国地区性的零售店,印度的软件外包、日韩的房地产业、马来两亚的橡胶业等。经济理论的魅力在于为我们观察现实提供合理的视角,虽然基本框架是一致的,但应用于不同的环境,需要考虑不同的“初始条件”,条件不同,即使同一个行业,结果也可能完全不同。从这一点说,这是本书的差异化所在;中文读者在领略微观经济理论的同时,必然也会对书中相当一部分案例有一种熟悉感。
其次,在介绍理论、分析案例时,作者给出了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读者来说,有这一指引,他们不至于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必趣,迅速深入到相关领域,为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很好的基础。为了阅读方便,在翻译过程中,绝大部分术语均力求与主流译法一致,极少数术语参照了清华大学黎诣远教授、李明志教授的《微观经济分析》一书,如variable cost译为“变动成本”而不是“可变成本”。在英文表达习惯中, 长句子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翻译的时候,我们努力将这种长句子改变为符合中文丧达习惯的短句子,译者*大的心愿,是本书读起来“呼吸顺畅”。因为水平与时间的限制,尽管许多段落都经过了反复推敲, *终结果距离理想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并且疏漏之处也在所难免,还望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本节由刘启主译,正引、毛剑辉、于绘锦也参与了部分翻译工作;全书由李明志、刘启统一审校。
译者注意到,梁晶工作室翻译出版了Robert S.Pindyck和Daniel L.Rubinfeld的《微观经济学》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版)。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翻译是独立完成的。在经济类译著流行的年代,这也可以算是产品差异化的一种方式吧。得益于清华大学出版社编校人员**率、高质量的工作,本书才能尽快与读者见面,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