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小说面面观(22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福斯特 ,8堂剑桥大学演讲课。20世纪小说美学的经典著作。文学爱好者经典。)
QQ咨询:
有路璐璐:

小说面面观(22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福斯特 ,8堂剑桥大学演讲课。20世纪小说美学的经典著作。文学爱好者经典。)

  • 作者:(英)E.M.福斯特 著,橘子洲 出品,有容书邦 发行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59477279
  •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01日
  • 页数:256
  • 定价:¥5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如何定义小说? 小说的脊柱是什么? 情节和故事有何不同? 如何辨别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为何大多数小说的结尾都很无力? …… 福斯特以独到的智慧和洞察力,用生动的语言,伴以经典作品的节选,阐述了小说中的七个要素: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模式与节奏。他生动风趣地表明观点,且未执着于复杂的学术辞藻,为作家和读者带来这部**的写作指南,是从事小说创作、文学批评与赏析者了解小说艺术奥秘的经典。
    文章节选
    五 、情节
    (节选)
    亚里士多���说:“性格决定我们的品质,但幸福与否,取决于我们的行动。”我们既然已经认定亚里士多德是错误的,那么现在我们必须面对与他意见相左的后果。“所有人类的快乐和痛苦,”亚里士多德说道,“都以行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对生命的了解不止于此。我们相信,幸福和痛苦存在于每个人不可与外人言说的秘密生活中,小说家(通过笔下的人物)也会接触到这种生活。所谓秘密生活,我们指的是没有外部表现的生活,而不是世俗想象中那种偶然的一句话或一声叹息就能揭示的生活。偶然的一句话或一声叹息就像一场演讲或一场谋杀一样,它们是证据:它们揭示的生活不再是秘密,而是进入了行动的范畴。
    然而,我们没有必要对亚里士多德太过苛刻。他几乎没怎么读过小说,更没有读过现代小说——他读的是《奥德赛》,而非《尤利西斯》——他对秘密从来漠不关心,当真把人类思想当作一只大桶,里面的东西都能往外倒。当他写下我们在上文引用的话时,其实他心里想的是戏剧,那么这两句话无疑是正确的。在戏剧中,人类所有的幸福和痛苦都必须采取行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否则观众就无法感知到它们的存在了,这就是戏剧和小说之间的巨大区别。
    小说的特点在于,作家既可以直接描写人物,也可以安排我们倾听他的心声。他能够进入人物的思想中,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去观察人物的潜意识。一个人自言自语时讲的八成不是真话——哪怕听者是自己,他暗自感到的幸福或痛苦都来自他无法完全解释的原因,因为一旦他将这些原因提升到可解释的高度,它们就失去了本质。小说家在这里就大有可为了。他可以让潜意识直接变成行动(剧作家也可以这样做),也可以利用其与独白的关系把它表现出来。他掌控着人物所有的秘密生活,而这一特权谁也无法剥夺。有的人会提出疑问:“作家是怎么知道的呢?”“他的立场到底是什么?视角总是变来变去,一会儿把我们蒙在鼓里,一会儿又让我们全知全能,这下子他又要变换视角了。”这种问题难免显得像法庭上的审判了。其实对于读者来说,*重要的是态度的转变以及人物的心声是否可信、实际效果是否令人信服,至于亚里士多德,听到这个他*喜爱的词语,也可退居幕后了。
    然而,他是功成身退了,却给我们留下了难题,因为随着人性的扩展,情节会变成什么样子?在大多数文学作品中,有两个元素:我们刚刚讨论过的人类个体,以及笼统地称为艺术的元素。我们也曾赏玩过艺术,但形式层次很低:故事也就是从时间这条无首无尾的绦虫身上截下来的一段。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情节。然而,与剧作中不同的是,小说中的人物并不需要因剧情而做出妥协,反而显得若隐若现、难以驾驭,只露出冰山一角。情节徒劳地向这些庞然大物指出了亚里士多德所阐述的“发展、危机和解决方案”三重过程的优点。也有的小说人物站起来照着做了,结果得出了一部本该是戏剧的小说。但毕竟做出响应的还是少数人。他们喜欢独自坐着,要么沉思,要么做些自己喜欢的事,而情节(我在这里将其想象成一个**政府官员)关注的是公共精神的缺失。“这可不行。”他似乎在说,“个人主义的确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品质。事实上,我自己的地位也是以个体为基础的,而我一直不讳于承认这一点。尽管如此,规矩还是得有的,你们这会儿就在打破规矩的边缘试探了。人物不能沉思太久,他们不能浪费时间在自己的内心上下爬梯,他们必须做出贡献,否则更高的利益将受到损害。”“要对情节有贡献”,这可真是老生常谈了!这句话本来就出自戏剧,也是戏剧人物必须做到的,可问题来了:小说人物也得遵守吗?
    我们还是先定义情节到底是什么吧。我们已经将故事定义为“将一系列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情节也是对事件的叙述,只不过**在于因果关系。“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这是故事。“国王死了,然后王后死于悲痛”,这是情节。时间顺序被保留了下来,但被掩盖在因果关系之下。又或者说:“王后去世了,没有人知道原因,直到人们发现她是因为国王的去世而伤痛欲绝。”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情节,一种可以高度发展的形式。它独立于时间顺序之外,它会尽可能远离故事本身的局限性。想想王后的死,如果是在一个故事中,我们会问:“然后呢?”如果是在情节中,我们会问:“为什么?”这就是小说这两个方面的根本区别。对于哈欠不停的穴居人、暴虐成性的苏丹国王,你是讲不了什么情节的,对于他们在当今的后代,也就是电影观众,亦是如此。他们只能在“然后、再然后”间保持清醒,有的只是好奇心。但想要欣赏情节,还需要智慧和记忆力。
    好奇心是人类*初级的特征之一。你会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往往记性不太好,多半也有些蠢。一开始就问你有几个兄弟姐妹的人,跟你八成走不到一块儿去。要是过了一年再见到他,他可能还会问你有几个兄弟姐妹,他的嘴依然耷拉着,眼睛仍然从脑袋里鼓出来。和这样的人很难成为朋友,而两个都喜欢寻根究底问个不停的人更不可能聊得来。我们很难依靠好奇心做成什么事情,它也不会让我们深入小说更深层次中——*多就是触及故事一层。如果想抓住情节,智慧和记忆力是必不可少的。
    先讲智慧。聪明的小说读者不会像一个好奇的人那样只关注新鲜事,而是会用脑子好好去思考。他会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一件事:先把这件事独立出来看,再把它与在前几页读到的其他事实联系起来看。也许他暂时无法理解,但他也没想着立马就能理解。一部高度条理化的小说(如《利己主义者》),其中的事实往往具有交叉对应的性质,观众只有在结尾时登高望远,才能看清整体布局。这种意外或神秘的元素——有时被简单粗暴地称为侦探元素——在情节中非常重要。它的出现会导致时间顺序空悬。谜团就像是时间的破洞,总是突兀地出现,比如:“王后因何而死?”有时候会用更微妙的姿态和含糊其词的语句,其真正的含义只会在*后几页中显现出来。神秘性是情节的关键,没有智慧的人是欣赏不来的。对好奇的人来说,它只不过是另一个“然后”。要想欣赏谜团,你必须花一些心思留在谜团这儿反复思量,同时剩余的心思也要继续往前推进。
    目录
    前记 一、导言 二、故事 三、人物(上) 四、人物(下) 五 、情节 六、幻想 七、预言 八、模式与节奏 九、结语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