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标准化的概念
心理计量测量的核心特征就是实施和计分的标准化程序。而标准化则意味着根据手册所指定的条件和方法来实施测验的各个项目。严格地说,标准化隐含着如果违反这项标准化程序将导致结果失败,并否定常模组的比较。因此,这样的要求也会限制一般评估,尤其是在身心障碍儿童的应用上。
(二)名称类似测验工具的比较性
测验工具名称有时被描述为它们所代表的范围,但有时却未必。换句话说,同样标名为智力测验的工具可能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如魏氏儿童智力测验、比内智力测验等。同时,类似名称的测验工具在所要评估的特定范围上也可能有很大不同,如丹佛智力测验、学前儿童50项智能测验等。由于测验工具在本质和理解范围上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所得到的测验数值之间缺乏**较性。
(三)年龄等量概念的应用
特殊需要儿童在运用心理计量评估中,常见的结果就是在心理学上(如认知、沟通)和其他发展范围(如体重、头围)内得出一种以上特性的年龄等量。它是指定常模组结构(头骨年龄,牙齿年龄)和功能(心理年龄,语言年龄)发展的一项平均年龄。例如,一位37个月有智能障碍的儿童可能被描述为有26个月的头骨年龄。另一位6岁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有可能被描述为有12个月的水平。用年龄等量来描述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似乎很清晰,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年龄等量描述可能会造成整体运作功能的类化
例如,一位在语言能力仅有13个月运作水平的8岁儿童,其实是与13个月大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等量的。事实上,即使他们在语言发展上是相类似的,8岁儿童在身心和经验上与13个月大的幼儿仍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要避免使用年龄等量造成整体运作功能的类化。 近年来,无论是从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是从学术研究、实际的教育教学方面来看,特殊儿童的教育诊断评估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特殊教育上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它不仅可以为特殊儿童的鉴别、安置提供依据,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教育效果的评价以及教育质量的监控中。目前,特殊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已成为我国中、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书是编者们多年教学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在设计全书框架时,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特殊儿童教育诊断评估这门课程的特点,按照先理论后方法这样一个线索来介绍,将全书分成四篇,**篇介绍基础理论,第二、三、四篇则介绍不同取向的评估方法。**篇基础理论,主要论述教育诊断评估基本的概念、内容、步骤,以及特殊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和诊断鉴别标准等;第二篇介绍心理计量取向的评估方法,包括认知、智力、语言、知觉动作、情绪行为、适应行为、人格及发展性、成就和性向等方面的评估方法;第三篇介绍生态行为取向的评估方法,主要有生态评估和功能性评估;第四篇介绍质性取向评估方法,包括实作评估、动态评估、档案评估及课程本位评估四种方法。
我们以现代教材的编写理念为指导,在编写时力求突出以下特点:**,以实用为主,具有可操作性;第二,用*通俗的语言阐明相关的概念、涵义、方法、步骤及案例;第三,知识教育同能力培养密切结合;第四,研究案例的选择力求做到本土化、示范化、科学化及前沿性;第五,思考与练习的设计突出了巩固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本书的出版有助于特殊教育专业、特殊儿童康复专业同学们的系统学习,使他们对特殊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研究和实践领域有更全面的了解。它既可以作为中、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医学院校特殊儿童康复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以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及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另外,它还可以对特殊儿童的父母、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提供有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