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当当正版共三册】有趣有料的考古三部曲 百家讲坛纪连海推荐的考古书籍
QQ咨询:
有路璐璐:

【当当正版共三册】有趣有料的考古三部曲 百家讲坛纪连海推荐的考古书籍

  • 作者:李伟广 程关云 朱真 著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ISBN:9787516828236
  •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20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帝王陵墓通过严谨细腻的文字、引人入胜的内容配合精美配图,向读者展示着中华文明的成长与发展轨迹。无论从建筑和装饰技艺上看,还是从数量、规模来看,各代王朝的陵墓座座都值得后人探索和研究。因为陵墓里除了有价值不菲的陪葬品外,其中所蕴藏的关于中国文化源流的珍贵线索,都可以大大满足今人们对自己祖先生存状态的强烈好奇。要知道,无论哪个人,当他看到那些精妙绝伦、超乎想像的古文化的时候,心中肯定会油然升起一股对自己祖先的崇敬和自豪之情。这些帝陵好像是一座座中华文明的博物馆,有着****的文化价值。 历代悬案收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有研究价值和*被广泛关注的历史悬案,内容涉及历史奇案、帝王身世、战争悬案、宫廷政变等。作者从文献资料、考古发现、民间传说、学术论证等多种角度,全面详细地探讨悬案的来龙去脉,科学严谨地分析其成因,深入浅出地解读历史,力争给读者提供有关悬案*权威、*丰富、*全面的信息。并力图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知识性、探索性同民间传说的趣味性融为一体,充分汇集关于历史悬疑的各种说法。 考古现场为考古和历史爱好者,利用发现历史的*手方法“考古”通过四个章节分别介绍了我国历史中国出现的的人类种族、古墓
    文章节选
    帝王陵墓文摘 汉高祖长陵:祔葬累累簇长陵 “长陵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仅唐人的一首诗,就足以让人们对这位大汉开国帝王、一代风流人物刘邦的“安眠之地”想入非非。回看历史,这位“以布衣提三尺剑有天下”的皇帝曾在生前给我们留下多少佳话?他斩蛇起义,叱咤楚汉战场,大战七十,小战四十,身负重伤十二次,终逼得西楚霸王乌江自刎,而自己登上皇帝宝座。这就是汉高祖的辉煌一生。如此一位传奇人物,自然不甘心寂寞死去,因此他从称帝的第二年,就开始着手营建自己的陵墓,也就是我们本节要给大家介绍的长陵。 汉代座帝皇陵墓 晴天丽日,如果站在未央宫前殿遗址的高台上远望过去,自可看见一座山峰兀立,气势雄伟的“小山”,那就是长陵了。长陵,位于秦咸阳宫旧址咸阳原的点,南与未央宫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泾渭二水横贯陵区,是关中**的枢纽要地,可在此俯瞰长安胜景,真乃一块风水**。由此便可看出刘邦在选址的时候,一定是煞费苦心。 长陵是汉代修建的座皇帝陵墓,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合葬于此。据史书记载,长陵东、西并列着两座陵墓,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陵园略呈方形,是仿照西汉都城长安建造的。古书《三辅黄图》中说,“长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折合今天的长度即为3150米。现代考古工作人员曾对发现的长陵遗址进行实测,发现陵园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780米,周长3120米。实测的结果与文献记载大体吻合。 陵园的四面墙壁均有遗存,其中距高祖陵80米的西墙保存得好,尚有高3米、长600米左右的一段墙赫然矗立。西墙下4米的深处,还发现了五条水道并列的一组排水管。这种房脊形的水道高、宽各50厘米,为秦汉时常用的标准水道。 在长陵陵园东门外马路北侧,就是陪葬墓区。长陵的陪葬墓区,从西端的陵园开始,到东端的泾河南岸,绵延7千米。在西汉诸陵中,长陵陪葬人数之多,陪葬墓格局之规整,在汉代帝陵中是的。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功臣和贵戚,死后多陪葬长陵。据说,当时陪葬的有100多人,现在尚可见到的还有70多个墓冢。每个墓冢占地不多,但墓冢之间前后左右的行列间距大致相当,排列得井然有序。陪葬者大都是跟随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和近亲王侯。知名的有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张耳等人。陪葬墓的封土较帝后陵小得多,形状有覆斗形、圆锥形、山形三种。这些开国元勋、朝廷重臣以及后妃等人的陪葬墓,现在尚存63座。 长陵陵园之北,就是当年长陵邑的所在地。长陵邑的南墙,也就是长陵陵园的北墙。现在,陵邑中的所有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陵邑南墙的长度还有1245米,西墙长度为2200米,北墙残长200米。东墙没有任何发现。这些墙的厚度,一般都为7~8米。由此可见,当年的长陵建筑,规模之大,墙垣之坚固结实。 在刘邦陵北130米处、吕后陵北350米处,以及吕后陵正南、距南墙30米处,各有一处大型建筑遗址,这应当是当时寝殿、便殿一类的礼制建筑。寝殿是汉代皇帝或皇帝陵园中的主要祭祀场所,**正中摆放亡者的神座,陵园中的宫人要像侍奉生前的皇帝、皇后一样,每天恭恭敬敬地送上四次饮食,这就是“日祭于寝”的礼仪制度。便殿是寝殿旁边休息闲宴的场所。寝殿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前后,众多的参与者可在此休息。另外,便殿中还存放着皇帝生前用过的衣物,供四时祭祀。 陪葬墓中惊现三千兵马俑 汉高祖刘邦和吕后安居的长陵位于今天西安市**以北约20千米、咸阳市以东约20千米的窑店镇三义村北,不仅主陵墓气势雄伟,陪葬墓更是规模庞大,数目惊人。1965年,考古人员对陪葬陵进行仔细勘察,结果意外发现了3000座彩绘兵马俑,这一发现,让世人惊叹不已。 据考古资料显示,在陪葬墓区东、西两排,共有11个两两相对的土坑,土坑内是排列有序的1800余步兵俑、580余骑兵俑,还有许多陶盾牌、兵器和车马饰。步兵俑葬于5个坑内,大的身高48.5厘米,小的44.5厘米,身高相当于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他们身披各式用绚丽的红、白色描绘出甲片的黑色铠甲,有手持戈或盾,左手握拳下垂,虽然不如真人高大,但却个个威武十足。 骑兵俑葬于6个坑内,它们身着红、白、绿、紫等颜色的服装,上面还有彩绘的图案,大多也披着黑色铠甲。骑兵所骑之陶马形象逼真,有的俯首帖耳,似安然待命;有的昂首嘶鸣,似急欲出征。 很显然,考古学家在陪葬墓中发现的这些步兵俑和骑兵俑都是殉葬用的,但是,如此规模庞大的“殉葬兵团”究竟是哪位风流人物的殉葬品呢?这个谜题勾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为揭开此谜,1970年,考古工作者对陪葬坑北边不远处的两个大墓冢进行了考古发掘,从中发现了钟、磬等乐器,彩绘漆木车、漆箱等用具。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从两座墓中发现了两百余枚玉片,个别玉片的四角小孔里还有残留的银丝。由此可知,死者大概是身穿银缕玉衣下葬的,身份相当高。 基于这些考古发现,再参照《水经注》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墓应该是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墓,这种说法应当是可信的。众所周知,周勃是刘邦的贫贱之交,当年曾和他一起起义,后又一直追随他打江山、定江山,功劳显著。其子周亚夫也是一位勇冠三军的将领,曾助汉景帝刘启平定“七国之乱”,保得大汉江山稳定不倒。由此可见,周氏父子对安刘定国,可谓功劳甚大。 据史料记载,在汉代有一个规矩,即重要的军事将领死后,朝廷都要给以隆重的礼遇,以军阵送葬。那么,以周勃、周亚夫父子的武功以及他们在汉初政局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得此威武军阵送葬,在当时应该是名正言顺。而杨家湾庞大的陶俑群,正象征着为死者送葬的军队,由此推测,考古学家在陪葬墓中发现的这三千彩绘兵马俑极有可能是这两位功勋显著的汉代将军父子的陪葬之物。 历代悬案文摘 敢死部队:兵马俑中的士兵为何一律不戴头盔 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在陕西省临潼县(今临潼区)得以重见天日,由于规模宏大、工艺绝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近日,一些考古专家提出了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为什么兵马俑中的士兵没有一个人戴头盔?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冲在战争线的士兵和将领不戴头盔?秦国能够统一六国,为什么连头盔都不给士兵配备? 一去不回的战场 根据考古学家在秦始皇兵马俑中的发现可知,当年秦国士兵在上战场时,一律不戴头盔,而是赤膊上阵,只戴着一顶小圆帽。这种小圆帽是一种麻布做的头巾,军官模样的戴着牛皮做的板状帽子。更多的士兵则把长发盘在头上,绾成一个发髻。但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秦军一律不戴头盔。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军费紧缺还是其他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秦汉史专家徐卫民分析,秦兵不戴头盔上阵,这可能是源于秦国民族本身的尚武精神。他解释说,秦国本身就是个崇尚武力的民族,勇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据《史记》记载:秦,带甲百万。意思是有百万身披盔甲的军队,这里的甲也仅仅是指盔甲,而不包括头盔,不同的兵种穿的盔甲不同,基本上这些盔甲是皮质的,很简洁,这些都是为了显示出他们的尚武精神。 除了《史记》中的记述,秦国人的尚武精神从其他著作中也能感受到。韩非子是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记录了初次接触秦国人的感受。他说,秦国人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英勇作战的缘由可是,即便是崇尚武功,他们也没必要非将自己置于险地啊!为什么不戴头盔更好地保护自己呢?关于这个疑问,徐教授进一步解释说,秦军不戴头盔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在战场上显示出英勇的气势,可以压倒敌人。而他们之所以作战如此英勇拼命,其主要的动力是军功可以加官晋爵。 当年商鞅两次变法,都有针对军队进行改革,其中重要的两条就是:“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 二十等级制度。”这些都规定了秦国的士兵在战场上必须英勇杀敌,而真正在战场上立了军功的士兵就可以加封爵位。徐教授说,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房子,于是士兵的生活就跟打仗挂钩了。这就是商鞅**的军功授爵制度。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那么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因此转为平民。再加上在古代中国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可以说,只要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能够受益。所以,这条奖赏规定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真可谓是莫大的鼓励。难怪当时一个**的说客会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光头赤膊,奋勇向前,六国的军队和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原来秦军如此英勇作战的真正缘由并不是爱国尚武的高尚品质,而是为了加官晋爵,仔细想来,不禁让人扼腕唏嘘。 嗜杀成性的民族据史书上记载,秦国直到统一六国的时候,共杀死敌人约160万人。这个数字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难道秦军只是为了加官晋爵就变得如此泯灭人性?还是背后另有缘由,让这个民族变得嗜杀成性? 据徐教授看来,秦国的崇尚武力,和秦国整个发展过程密不可分。秦国原本是坐落在东海边的一个小国,但是由于其他**的挤压,被迫迁徙到西边。而中原**一直把秦人视为戎族,也就是当作少数民族对待,很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是个没有开化的民族。可以说,秦国是在艰难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 除此之外,这还跟它的地理环境有关系。因为秦国地处西边,靠游牧民族比较近,也可以说是在这些游牧民族的包围中发展起来的,而游牧民族比较擅长在马上射猎,这对秦国的影响比较大,耳濡目染就会形成这种崇尚武力的民族精神。 不过尚武与嗜杀成性还是有所不同,可是从秦国的起源和发展分析,这个民族之所以如此暴戾,与其受中原文化影响不够有一定关系,再加上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秦国的统治思想,所以才会渐渐变成一个嗜杀成性的民族。 南越王宫署遗址:广州的三宝之一 苏东坡的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勾起了多少人对广东岭南的向往之情。可是除了岭南的荔枝、岭南的神山秀水、岭南的异域风情之外,还有一件岭南独有的“宝贝”,更是不可错过。这就是人称广州“三宝”之一的南越王宫署遗址。广州的另外“两宝”,一是秦代造船工场遗址,二是西汉南越王墓,能和这“两宝”齐名,由此也可看出南越王宫署遗址在后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让时光倒流回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想象着一位横刀跨马的非凡将军,浩浩荡荡地驰骋在岭南这片美丽而又神秘的土地上,凭借超人的智慧与勇气建立起一座气势磅礴的南越王朝。仅凭着脑海中的想象,这画面就已经足够震撼人心了。然而更加值得庆幸的是,这座神话般存在了不到百年的南越王宫并没有就此沉没于历史的浩瀚海洋之中,在200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从那些残砖断瓦中寻得故事的端倪。 开发岭南人:赵佗 曾评价赵佗,说他是“南下干部人”。这是一句幽默的赞美,但并不是过誉,因为赵佗真的是开发岭南的人。赵佗在岭南名头很大,他曾是岭南的“拓荒者”,同时,也是代“南越王”。 赵佗是河北省正定(真定)县人,19岁时便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公元前219年,赵佗被封为秦军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公元前214年,岭南正式划进了大秦版图,秦始皇在岭南设立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三郡,并委任赵佗为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上任后,采取了“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并上书朝廷,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居民至南越,这样既可促进民族融合,又有利于休养生息。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终前将南海郡尉一职委任于赵佗,并嘱咐他伺机而动,以免受中原祸乱的危害。任嚣死后,赵佗立刻集合军队,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并大量安插自己的亲信,掌控了全局。终于在公元前204年,赵佗创立了南越国,自号“南越武帝”。 公元前196年和公元前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臣属于西汉,称为西汉的“外臣”。公元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发生战争,被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所灭。南越国自赵佗建国以来,历经五代君主,共存在93年。 南越国是岭南地区个封建王国,它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来自中原地区的赵佗,十分重视汉民族的文化,他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引进岭南,使岭南地区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赵佗推行的“和辑百越”政策,也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正是从赵佗开始,岭南才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岭南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正因为赵佗的英明领导,岭南的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因此历史上也流传着许多赞颂赵佗的诗篇,这些也都充分表明了百姓对他的崇敬和怀念。这就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南越王和他所建立的显赫一时的南越王朝。虽然短暂,却足够回味。 考古现场文摘 中国早的御花苑遗址 南越国遗址中的御花苑遗址是在1995年被发现的,在遗址中发掘出方池、弯月池、曲渠、平桥、步石等宫殿园林的遗迹。南越国宫署御花苑,建筑时间比北京的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要早1000多年,是中国年代早的宫苑遗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园林之。早在1984年,专家们就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电信局电信枢纽大楼工地上发现了南越国御花苑的一个大型的石构蓄水池,面积大约4000平方米。水池347距离地面约8米,是用冰裂纹密缝石板铺砌而成,池壁呈斜坡形,池底平整,用碎石和卵石平铺,向南还埋有木质的输水暗槽。石池中散落有八棱石柱、石栏杆、石门楣、大型铁石柱、铁门枢轴、“万岁”瓦当、绳纹板瓦、筒瓦和铺地印花大砖,还有一段木船桨。据分析,水池可荡舟,池边应该还有石构廊榭或凉亭等建筑。水池中的建筑为国内**发现的石构建筑,被认定为秦汉时期南越国的王宫遗址。 不得不提的是水池中的95厘米×95厘米的铺地大方砖,如此大型的方砖堪称全国之。而且这样大型、平整、古老的方砖,在烧制时竟然没有变形,由此可见,当时的烧砖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此外水池中石刻“蕃”字、“赀”字和“阅”字,也是在岭南地区发现年代早的石刻文字。等到1997年时,专家们又在外商计划兴建5l层信德文化广场的地下3~5米处发现了宫署御花苑的全石构曲流石渠。石渠长150米,已发掘4000平方米,是一处人工园林水景。石渠迂回曲折,由西向东延伸,渠底铺满了黑色卵石。东头有弯月形石池,西头有石板平桥和步石,外连曲廊。弯曲石渠当中有两个用以限水和阻水的渠坡,以形成碧波和粼粼水景。石渠还连接着一座大型蓄水池用来引水,并有木质的暗槽出口将水排入珠江,以保持水流长年不断。御花苑曲渠设计科学,建筑精巧,充满情趣,是一处古代山水园林建筑精品。 说到建筑,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是木架结构或者砖木结构,可是这座我国早的**园林却恰恰采用了类似罗马古城的石杨建筑,这在我国秦汉时期的遗址中可是****的。也有不少人因此揣测,是否是在番禺时便已有西方的建筑技术传入中土了呢?答案至今仍不得而知。不过再细细研究南越国御花苑遗址的建筑,不难看出,其曲渠弯流,隔景借景,小巧玲珑,把大自然山水缩微于庭院之间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东方园林特色,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一览无余的人造园林风格。抛开种种疑虑和猜测,我们不妨把罗马的石构建筑技术和东方造园风格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当作南越国宫署御花苑的**,这也算是我国建筑早进行中西结合的庭院。 南越王宫殿遗址是南越王宫署遗址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另外两个部分分别是,上文介绍的南越王宫苑的遗址和2000年发现的城市**的遗址。南越王宫殿是考古工作者在2000年年初发现的,王宫的**是约500平方米的1号宫殿遗址,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00年前两条南越王宫殿的“散水”,1300年前的唐代铺砖廊道,1000年前的四列南汉宫殿的“磉墩”基槽,以及各种建筑结构的遗址。 在1号宫殿遗址的坑底有一行卵石铺就的石带。卵石带的作用是承接雨水的“散水”,所以通常铺在古代皇宫房檐下的地面上。在汉代建筑结构中,以卵石做“散水”是有**限制的,如果在宫殿屋檐四周地面全部铺上“散水”,是皇宫的标准,只铺两边是王的标准。从已经发现的遗址现场来看,宫殿北面和东面都铺了卵石“散水”。按照中国建筑对称的规律,尚未出土的西面和南面也应该铺有卵石“散水”。由此可以看出,南越王的这座宫殿是完全依照汉代皇宫的标准建造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畅想一下南越王当年八面威风的盛况了。 目前出土的只是南越王宫殿的一角,还不到整个宫殿群的1%,还未露出宫殿的主体部分。从已经出土的部分加以推测,我们可以看出,宫殿形制是模仿西汉的长安城建造的,宫殿中有规模庞大的排水系统。1号宫殿位于赵佗城的东南方,其东南面是御花园,很有可能是模仿长安城的长乐宫建造而成。而在其西面的2号宫中的“散水”面上出土的一块陶器残片上印有的“华音宫”三字,这表示2号宫殿可能名为“华音宫”。 在南越国宫殿遗址旁,还发现了南汉国宫殿的遗址。该遗址建筑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在发掘现场西部和南部也各找到其他宫殿的铺砖铺石板地面,做工同样精美。 南越王宫殿刚刚才露一角,就已经给我们后人带来了足够的震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不断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彻底地解开这座神秘古堡的面纱,再次回到那个繁华一时的南越王国,重新感受一次它的威严美丽。
    目录
    帝王陵墓目录 章 秦汉:辉煌开始 秦始皇陵:骊山脚下掩辉煌 / 002 选址骊山为哪般 / 002 地下“黄泉”深几许 / 006 “水银江河”护遗体 / 007 汉高祖长陵:祔葬累累簇长陵 / 008 汉代座帝皇陵墓 / 008 陪葬墓中惊现三千兵马俑 / 010 汉文帝灞陵:凿山为陵始灞陵 / 016 “因山为陵”的背后原因 / 016 “顶妻背母”的灞陵故事 / 017 汉景帝阳陵:夫妻同茔在阳陵 / 022 唯我独尊的**陵园 / 022 南北并立的“豪华陪葬团” / 023 意义非凡的彩绘陶俑 / 024 汉武帝茂陵:咸阳西望有茂陵 / 026 关于茂陵选址的传说 / 026 规模**的**帝陵 / 027 地宫深处的玄妙奥秘 / 029 别具“象征”的陪葬墓群 / 030 汉昭帝平陵:封土为冢覆斗形 / 036 仓促建造的昭帝陵墓 / 036 上官皇后的陪葬墓 / 037 葬坑里的稀罕发现 / 038 汉宣帝杜陵:鸿固原上登杜陵 / 040 鸿固原上建杜陵 / 040 陵园内的庞大建筑群 / 041 “少陵园”上皇后冢 / 042 汉元帝渭陵:二十八宿守帝陵 / 044 渭陵陵园中的考古发现 / 044 排列有序的“二十八宿墓” / 045 汉成帝延陵:二度建陵花费多 / 050 匮竭天下造帝陵 / 050 红颜才女守陵墓 / 051 汉哀帝义陵:荒淫帝王谁陪葬 / 055 义陵考古初探测 / 055 义陵到底为谁建 / 056 光武帝原陵:枕河蹬山破常规 / 058 违背风水的神秘陵地 / 058 原陵选址的真正原因 / 060 “墓现金龙”的盗墓传说 / 061 原陵中的柏树传说 / 062 “汉陵晓烟”和“汉皇仰卧”的两大奇景 / 063 汉明帝显节陵:邙山以南有汉冢 / 072 富含政治意义的“东汉皇陵群” / 072 邙山之上“三汉冢” / 073 明帝身旁谁陪葬 / 073 汉献帝禅陵:“以汉禅魏”葬禅陵 / 075 汉朝末代帝王的行踪探寻 / 075 “百姓捧土”堆成的帝王陵墓 / 076 第二章 魏晋:古墓不祭 魏武帝高陵:奸雄留谜在安阳 / 082 一代奸雄的死亡之谜 / 082 “七十二疑冢”的古今探秘 / 083 安阳陵墓的证据挖掘 / 084 墓志铭引发的疑问 / 085 汉昭烈帝惠陵:苍山难掩武侯祠 / 088 为何君墓落臣祠 / 088 真墓在奉节的猜测 / 089 刘备真墓的第三种可能 / 090 东吴大帝蒋陵:东吴帝墓藏佳人 / 094 南京早的六朝陵墓 / 094 孙权墓究竟在哪儿 / 095 晋武帝峻阳陵:鏊子山前峻阳陵 / 097 荒淫皇帝的生前功过 / 097 鏊子山前的帝陵初探 / 099 第三章 隋唐五代:依山为陵 隋文帝泰陵:独孤皇后不孤独 / 104 历经沧桑的古老帝陵 / 104 独孤皇后“同坟”陪葬 / 106 隋炀帝陵:扑朔迷离炀帝陵 / 112 隋炀帝陵的历史误判 / 112 真墓在扬州西湖镇 / 113 唐高祖献陵:质朴浑厚是献陵 / 115 依照汉制修建的初唐陵墓 / 115 具有浓郁初唐艺术风格的献陵石刻 / 118 开启“功臣密戚”陪葬皇陵的传统 / 119 唐太宗昭陵:明君昭陵驭六骏 / 120 依山为陵的真正原因 / 120 选址九嵕山的背后玄机 / 122 大规模的陪葬墓群 / 123 昭陵六骏盼团圆 / 124 唐高宗乾陵:一陵两帝谜团多 / 132 女皇为何选址梁山 / 132 缘何乾陵能够保存完好 / 133 无字碑与无头石像之谜 / 135 唐义宗恭陵:太子冢里葬帝王 / 136 洛阳唐陵冢 / 136 恭陵内的石刻建筑 / 137 唐中宗定陵:凤凰山上栖帝陵 / 140 凤凰山中建帝陵 / 140 陪葬墓中故事多 / 141 唐睿宗桥陵:绕山筑城开桥陵 / 143 唐十八陵之冠 / 143 桥陵石刻甲天下 / 148 唐玄宗泰陵:龙盘凤息金粟山 / 150 尖山山尖建泰陵 / 150 凄清陵园陪葬少 / 151 唐肃宗建陵:精雕细琢的建陵 / 155 中唐皇帝陵 / 155 陪陵汾阳王墓 / 159 唐代宗元陵:代宗病逝归元陵 / 160 檀山之上从俭葬 / 160 睿贞皇后陵右 / 161 唐德宗崇陵:嵯峨山南有崇陵 / 163 “莲花穴”内建崇陵 / 163 陵园石刻及陪葬 / 166 唐宪宗景陵:薄命明君葬景陵 / 168 凿山为陵四月成 / 168 石刻精美陪葬丰 / 172 唐敬宗庄陵:平地起冢是庄陵 / 174 鞠迷皇帝荒诞之死 / 174 中唐“堆土成陵”代表 / 175 唐僖宗靖陵:积土为冢起靖陵 / 178 唐十八陵的“收官之作” / 178 被发掘的唐代帝陵 / 179 五代十国帝陵:战乱帝陵多灾难 / 182 地处中原的后周帝陵 / 182 几无史载的南唐二陵 / 183 “以王礼葬”的吴越王墓 / 185 力士石雕护驾的前蜀王墓 / 186 夫妻同穴的后蜀王墓 / 187 东、西两山共建闽王墓 / 190 割据两广的南汉王墓 / 191 第四章 宋元:多舛命运 宋太祖永昌陵:一支响箭定** / 194 潇洒一箭,敲定风水** / 194 宋太祖死因谜团 / 195 宋太宗永熙陵:伊洛河河畔永熙陵 / 199 独具匠心的永熙陵墓 / 199 精品石雕衬永熙 / 200 **陪葬惹贼盗 / 202 宋真宗永定陵:永定一陵除二奸 / 203 言简意赅说定陵 / 203 永定陵石刻的“胖”文化 / 203 一陵除“二奸” / 206 宋仁宗永昭陵:拆迁致选坏风水 / 210 拆迁不易,选定了坏风水 / 210 陵寝的建筑有哪些 / 212 后人称颂的“守成帝王” / 214 宋英宗永厚陵:名臣陪葬永厚陵 / 215 细数家底不厚的永厚陵 / 215 众臣陪葬永厚陵 / 216 宋神宗永裕陵:滹沱河上好石羊 / 219 滹沱河上的永裕陵 / 219 五大国宝石刻齐斗艳 / 220 从现存遗迹看裕陵 / 226 宋哲宗永泰陵:天灾人祸降泰陵 / 228 大同小异建泰陵 / 228 巍峨之山,灾难之山 / 229 历经风霜破败不堪的永泰陵 / 232 宋孝宗永阜陵:阴差阳错葬绍兴 / 233 永阜陵屈辱被盗 / 233 宋六陵缘何建绍兴 / 238 成吉思汗陵:万马踏平天骄墓 / 239 “万马踏平”陵墓的玄机 / 239 神秘的成吉思汗葬礼 / 242 成吉思汗陵到底在哪儿 / 243 第五章 明代:**与凄婉 明太祖孝陵:明清**陵 / 248 影响深远的“明清陵” / 248 孝陵中有何特色建筑物 / 249 长眠孝陵的一代贤后 / 256 明成祖长陵:藏风得水天寿山 / 258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在北京建陵 / 258 十三首陵规格高 / 259 明仁宗献陵:勤俭君王葬朴陵 / 266 细看朴实无华的陵寝 / 266 献陵中埋葬的后妃有哪些 / 270 勤俭君王风流 / 271 明宣宗景陵:古朴素雅的景陵 / 273 守成帝王陵寝小 / 273 景陵中陪葬的为何是继后孙氏 / 274 明英宗裕陵:石门山前有裕陵 / 280 一废一立,英宗险葬裕陵 / 280 能工巧匠建裕陵 / 281 明宪宗茂陵:建造茂陵坎坷多 / 283 茂陵的曲折发展史 / 283 茂陵中的标志性建筑群 / 288 明孝宗泰陵:地气不正损王气 / 290 泰陵风水不太好 / 290 世界上幸福的皇后 / 292 明武宗康陵:神奇传说绕康陵 / 296 康陵内部探秘 / 296 康陵中流传的传说 / 297 明世宗永陵:荒唐皇帝葬永陵 / 299 嘉靖帝做过的荒唐事 / 299 从建筑中看永陵规模 / 302 陵中葬着的三位皇后分别是谁 / 304 明穆宗昭陵:昭陵首创哑巴院 / 306 昭陵哑巴院的形制 / 306 修修补补昭陵史 / 307 明神宗定陵:是诡异在定陵 / 309 定陵玄宫布局之谜 / 309 万历皇帝及两后的姿势之谜 / 314 价值连城的陪葬品 / 314 明光宗庆陵:鸠占鹊巢是庆陵 / 316 明光宗为何葬于庆陵 / 316 庆陵建筑知多少 / 318 明熹宗德陵:木匠皇帝葬德陵 / 320 木匠皇帝的悲喜人生 / 320 末帝陵修建难 / 324 德陵中是否埋葬着张皇后 / 324 明毅宗思陵:齐心协力建思陵 / 328 崇祯皇帝被葬思陵之谜 / 328 千辛万苦始下葬 / 329 第六章 清代:孤寂的辉煌 清朝永陵:永陵一开清国运 / 334 永陵的来历及规划 / 334 永陵“之”与“” / 335 郡王与贝勒为何要葬于永陵 / 336 清太祖福陵:奇景逸事满福陵 / 342 四大建筑物领风骚 / 342 “福陵八景”有哪些 / 343 阿巴亥是否葬在福陵 / 345 清太宗昭陵:风云传说妙绝伦 / 347 昭陵选址风云 / 347 昭陵的神奇传说 / 348 孝庄因何未入葬昭陵 / 350 清世祖孝陵:一代帝僧葬吉壤 / 358 虔心问天选陵址 / 358 走马观花看孝陵 / 359 与孝陵比肩的皇后陵寝 / 360 入葬孝陵还是皈依佛门 / 360 清圣祖景陵:盛世皇帝长眠处 / 362 圣祖皇帝葬景陵 / 362 个“吃螃蟹”的景陵 / 366 埋葬皇后和妃嫔多的帝陵 / 367 清世宗泰陵:恢宏西陵由此始 / 369 宏伟建筑下的疑云与玄机 / 369 清朝为何有东、西两大墓葬群 / 370 世宗亲赐陵寝于爱弟 / 372 清高宗裕陵:风流天子入极乐 / 374 乾隆巧点金井穴 / 374 乾隆石棺会自己走路吗 / 375 为何三位皇后只有两位陪葬 / 375 裕陵中为什么还有皇太子园寝 / 378 清仁宗昌陵:豪华富丽帝王墓 / 380 昌陵引发的风波 / 380 内有乾坤的豪华陵寝 / 381 两位的曲折入葬史 / 386 清宣宗慕陵:打破陈规出新彩 / 387 打乱祖制,与妻同穴 / 387 为什么慕陵没有功德牌 / 388 生前曲折,死后多难的皇后们 / 388 清文宗定陵:咸丰建墓秘密多 / 392 咸丰帝陵为何从西陵跑到东陵 / 392 定陵的风水阴谋说 / 393 定东陵被盗的奇耻大辱 / 394 清穆宗惠陵:差帝陵风波多 / 400 东陵中逊色的帝陵 / 400 惠陵为什么没有石像生 / 401 骇人听闻的惠陵偷盗案 / 402 清德宗崇陵:后一座帝王陵 / 403 历经艰难建崇陵 / 403 生不受宠,死却同穴 / 405 历代悬案目录 章 先秦:人类文明的初始纪元 先秦:人类文明的初始纪元 / 002 补天传说,流传不息 / 002 传说与史实的交汇点 / 005 真相原来如此 / 007 尧舜禅让:尧是否真的愿意让位于舜 / 008 尧舜禅让的历史盛景 / 008 尧帝禅让的疑问 / 011 古往今来,众说纷纭 / 015 盘庚迁殷:商朝为何多次迁都 / 016 迁都所为何事 / 016 以迁都为战略措施 / 020 化解王位纷争 / 023 纣王其人:暴君典型——商纣王功过之争 / 025 历史的写实与夸大 / 025 “纣之不善”的不同解读 / 027 宰相典范:孔子对管仲的赞美与批判 / 031 褒贬不一的评价 / 031 令人迷惑的问与答 / 033 孔子观点的对立与统一 / 034 桓公之死:中原霸主死后为何无人敛尸 / 036 成就霸业的齐桓公 / 036 霸主的衰落 / 037 一代霸主的凄惨晚年 / 037 万世师表:谜一样的至圣孔子 / 042 孔子的身世之谜 / 042 大圣人的相貌如何 / 043 圣人的自嘲 / 049 颠沛流离:重耳为何流亡在外十几年 / 050 为了避难的流浪 / 050 重耳在齐国的艳遇 / 054 重返逃亡之路 / 055 田氏代齐:逃亡**终取人国的奥秘 / 058 田氏的奋斗 / 058 鸠占鹊巢之争 / 061 得民心者得天下 / 065 千年争议:名将吴起葬身乱箭有何隐情 / 066 名将引发的道德争议 / 066 光辉与阴影 / 069 吴起之死的历史评价 / 073 屈原投江:爱国诗人“鬼节”投江为哪般 / 074 郁郁不得志的屈原 / 074 自杀地之谜 / 078 鬼节投江 / 078 战国战神:李牧被杀之谜 / 081 一代战神 / 081 反间计的厉害 / 084 幡然悔悟,为时晚矣 / 085 刺秦大业: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 / 086 历史还原 / 086 荆轲其人 / 087 刺秦未果之谜 / 088 帝位象征:传国玉玺失踪之谜 / 091 皇权神授的象征 / 091 玉玺流落的战国时代 / 092 浮沉千年的玉玺 / 096 博物馆中的玉玺 / 097 第二章 秦汉:封建一统背后的疑团 身世之争:秦始皇究��是否为**血脉 / 100 千古一帝秦始皇 / 100 秦始皇与吕不韦的渊源 / 101 身世争论不断 / 102 敢死部队:兵马俑中的士兵为何一律不戴头盔 / 106 一去不回的战场 / 106 英勇作战的缘由 / 107 嗜杀成性的民族 / 108 万里长城:一个谶书的杰作 / 110 诞生于谎言的长城 / 110 秦始皇之忧 / 111 长城的诞生 / 112 秦始皇陵墓:皇陵内藏匿几多未破解疑团 / 115 秦始皇陵因何选址骊山 / 115 地宫深几许 / 116 秦始皇的遗体是否完好无损 / 117 平民皇帝:刘邦崛起之谜 / 120 刘邦的真实出身 / 120 天赐良缘成为人生拐点 / 121 成就大业 / 123 阿房宫之火:是谁毁灭了宏伟的阿房宫 / 125 中国秦朝**的宫殿——阿房宫 / 125 灰烬探索中的惊人发现 / 126 阿房宫,到底毁于什么? / 127 垓下之役:楚汉大决战的地点究竟在哪里 / 131 “灵璧说”和“鹿邑说” / 131 决战地点“新说” / 132 引发“垓下之争”的原因 / 136 兔死狗烹:刘邦为何接连杀三将 / 137 借吕后之手,除掉韩信 / 137 失去信任,死状凄凉 / 138 异姓诸侯的败亡 / 138 望族失势:名将班超家族垮台之谜 / 141 真正的** / 141 之后的下坡路 / 142 刮倒大树的后一阵风暴 / 143 娃娃皇帝:东汉为何盛产低龄无权的小皇帝 / 148 史上小皇帝 / 148 幼主临朝现象普遍 / 149 宦官、外戚惹的祸 / 150 帝王墓葬:汉少帝死后何以被葬入宦官墓穴 / 151 登上帝位 / 151 短暂的帝王生涯 / 152 不寻常葬制的由来 / 153 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的难解之谜 第四章赤壁之战:到底是不是一场子虚乌有的战争 / 156 草船借箭的偏差 / 156 “周瑜打黄盖”子虚乌有 / 160 借东风之谬误 / 160 霸主曹操:至死不称帝有何用意 / 162 不愿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 / 162 不具备的称帝条件 / 163 实用主义至上 / 166 名医之死:曹操杀华佗之谜 / 168 一代神医之死 / 168 华佗的过失 / 169 颠覆以往的真相 / 170 刘备墓穴:刘备真正的葬身之所在何处 / 173 刘备的衣冠冢何去何从 / 173 “奉节说”也存悬念 / 174 刘备遗诏有何异常 / 174 七擒孟获:**的历史佳话是否具有真实性 / 180 孟获,是否确有其人 / 180 诸葛亮是否真的“七擒孟获” / 181 街亭失守:挥泪斩马谡是否另有隐情 / 183 本有胜算,奈何失手 / 183 诸葛亮的失误 / 184 痛斩爱将的历史隐情 / 185 刘禅之智:“扶不起的阿斗”是否真的平庸无能 / 187 到底是昏君还是大智若愚 / 187 软弱无能还是能屈能伸 / 189 北朝皇后:十七位皇后何以纷纷出家 / 192 为荣华,皇后甘为尼姑 / 192 第四章 隋唐五代:繁荣的重重迷雾 隋文帝之奇:隋文帝画像为何“大骇”陈叔宝 / 198 表面风光,内心恐慌的陈叔宝 / 198 杨坚到底有多可怕 / 199 杨坚的画像吓倒陈叔宝 / 200 隋炀帝之死:暴君隋炀帝被活活勒死的前因后果 / 204 隋炀帝“政绩”概览 / 204 矛盾升级,农民揭竿而起 / 205 唐太宗秘闻:李世民与大夫魏征的不传之秘 / 207 问君臣何物,一物降一物 / 207 我看爱卿多“妩媚” / 208 寿终正寝也难保墓碑 / 209 玄武门之变:大唐王朝的五次血泪史 / 211 玄武一变贞观开 / 211 神龙二变太平终 / 211 景龙三变重俊亡 / 212 景龙四变睿宗立 / 212 先天五变盛世启 / 213 喋血玄武为哪般 / 213 韦氏之乱:韦氏丧心病狂的深层原因 / 216 苟富贵,无相忘 / 216 纵容之下,必受其乱 / 217 妻不贤,夫之过 / 218 模范丈夫:宰相房玄龄为何没有三妻四妾 / 220 在外运筹帷幄,对内畏之如虎 / 220 是嫉妒也是爱 / 221 弱水三千,只饮一瓢 / 222 神龙政变:武则天退位之谜 / 223 一代女帝武则天竟被亲手提拔的宰相赶下台 / 223 兴酷吏天怒人怨,养男宠自取灭亡 / 224 是命中注定还是早有安排 / 225 三让皇帝:唐睿宗为何频繁地退位 / 230 让则生,不让则死 / 230 身不由己抑或无可奈何 / 231 唐睿宗的“不争”思想 / 232 驸马难当:唐朝望族为何集体不愿做驸马 / 233 公主难嫁之谜 / 233 为保官位而联姻 / 234 驸马难为 / 236 马嵬坡之变:杨贵妃之死的若干疑点 / 237 宠冠后宫的美人 / 237 香消玉殒之争议 / 238 后世传说 / 240 牛李党争:李商隐到底是牛党还是李党 / 242 卷入党争,非他本意 / 242 权力争斗中的沉浮 / 243 文人气节 / 244 第五章 辽宋夏金元:融合时期的沧桑变幻 烛影斧声:宋太祖死亡之谜 / 248 暴毙而亡,死因成谜 / 248 弑兄夺位 / 249 “金匮预盟” / 250 断臂太后:独臂女人如何撑起江山 / 251 坚强的化身 / 251 果断的抉择 / 252 以“坚强”为图腾 / 252 名臣寇准:客死异乡的秘密 / 256 北宋的宫廷斗争 / 256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258 流落异乡 / 259 宫闱秘事:“狸猫换太子”事件是否为史实 / 260 宋仁宗的身世疑云 / 260 登上帝位 / 262 摆脱阴影 / 262 宦官之道:童贯崛起之谜 / 264 传奇宦官的发迹与灭亡 / 264 五个“” / 265 崛起的背后 / 266 名将身死:宋高宗为何要置岳飞于死地 / 267 表象与引子 / 267 心头之患,杀意根源 / 268 时代的悲歌 / 269 大汗陵寝:成吉思汗葬于何处 / 274 雄伟陵区 / 274 墓地之所众说纷纭 / 275 大汗陵寝,威严象征 / 276 脱脱更化:“元末贤相”是否名副其实 / 277 因私废公,鉴人不明 / 277 经济不稳,终酿祸端 / 278 撼动元朝 / 278 第六章 明清:夕阳帝国沉落的轨迹 宫女之死:明成祖屠杀三千宫女为哪般 / 282 残暴的统治者 / 282 天子一怒,代价惨重 / 284 嗜杀帝王 / 285 后宫畸恋:大龄万贵妃凭什么独享恩宠 / 286 深厚的感情基础 / 286 称霸后宫的恶妇人 / 287 一枝独秀的秘密 / 288 昏君烙印:明英宗是否真的昏庸至极 / 292 宠信宦官酿灾祸 / 292 流落异乡 / 293 复位后的新生 / 294 奇葩帝王:昏庸武宗为何弃朝不顾 / 29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296 离谱的玩乐之心 / 297 朝政荒废,昏庸尽显 / 298 权术之道:差劲的嘉靖皇帝凭借什么收服臣子 / 299 高明的权术家 / 299 驾驭臣子有手段 / 300 浅析嘉靖的权术手腕 / 301 神宗怠政:万历皇帝为何二十八年不上朝 / 304 懒政的皇帝 / 304 万历皇帝的明与仁 / 305 正常运转的** / 305 红丸疑案:泰昌帝服红丸致死的内幕 / 307 病急乱投医 / 307 党派矛盾升级 / 308 红丸案的千古之谜 / 312 平反之谜:袁崇焕之死是否是千古奇冤 / 313 命丧反间计 / 313 名将的悲哀 / 314 历史的解说 / 315 江山永逝:崇祯皇帝自杀的千古之谜 / 316 迁都之疑 / 316 江山易逝 / 317 魂断万寿山 / 317 万千宠爱:董鄂妃身世谜团 / 320 秦淮八艳说 / 320 亲王福晋说 / 321 传说之事 / 321 孝庄下嫁:太后下嫁摄政王内幕 / 323 太后下嫁摄政王 / 323 权力角逐 / 323 多种可能 / 325 雍正被刺:雍正暴毙是否被刺致死 / 327 民女行刺是否事实 / 327 张冠李戴的宫女行刺 / 328 丹药之祸 / 328 偷龙换凤:乾隆帝的生母到底是何人 / 331 官方记载 / 331 传说中的皇帝生母 / 331 疑案难解 / 334 身材笑柄:刘墉罗锅之名的千古疑惑 / 335 刘墉其人 / 335 取士的标准 / 336 历史的真相 / 338 和珅化身:慈禧太后为何被传是和珅转世投胎 / 340 和珅垮台 / 340 乾隆皇帝的风流传说 / 341 不靠谱的野史 / 342 三朝断后:大清皇帝为何接连断后 / 346 近亲婚配影响大 / 346 外在环境的影响 / 347 慈禧惹的祸 / 347 慈禧墓地:西宫娘娘为何会葬在东边 / 349 慈禧与清东陵 / 349 陵墓传说 / 350 身不由己的慈禧 / 350 莲英之死:大太监李莲英死亡之谜 / 357 精明的首领太监 / 357 棺木内的秘密 / 360 未解的谜团 / 360 考古现场目录 章 文明溯源:源远流长传千古 元谋人:**争议的人类始祖 / 002 两颗牙齿改写了历史 / 002 元谋人所处年代之争 / 004 当之无愧的中国早人类 / 008 蓝田人:开始制作工具的智能人 / 011 波折的发掘之旅 / 011 公王岭化石惊现蓝田女人 / 013 陈家窝与公王岭的定代争议 / 014 开启人类制作工具的先河 / 015 北京人:现代中国人的直系祖先 / 021 不分国界的考古发掘 / 021 揭开人类进化的神秘面纱 / 023 头盖骨失踪谜团 / 024 古人类生活的“百科书” / 025 山顶洞人:初具社会形态的后期智人 / 028 北京人后人的疑团 / 028 人工取火的智慧人种 / 032 不可思议的装饰品 / 033 人类社会的雏形——母系氏族公社 / 034 河姆渡文化:神秘消失的古文明 / 036 纯系偶然发现的文明源头 / 036 人工栽培“水稻”的发达农业 / 037 先进的木构建筑 / 040 “河姆渡”消失之谜 / 041 仰韶文化:繁荣的中原古文明 / 043 七千年仰韶文化“复活” / 043 蔚为壮观的仰韶文化遗址 / 044 定居生活原来是被逼的 / 045 令人叫绝的仰韶彩陶 / 047 红山文化:女神崇拜与璀璨玉文化的合体 / 049 女神塑像震惊世界 / 049 匪夷所思的玉器加工 / 051 分歧巨大的源流研究 / 052 红山女神竟是女娲!? / 056 西安半坡文化:北方农耕文化的起源 / 058 农业与渔猎并重的定居生活 / 058 半坡文化的代言者——半坡彩陶 / 059 集体墓地与瓮棺葬 / 061 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 / 062 大汶口文化:原始状态下的“**社会” / 068 一个偶然引出一支文化 / 068 大汶口人的独特审美 / 069 私有制造成贫富分化 / 070 父系氏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 071 良渚文化:占据半个中国的“古国” / 075 有望成为中国朝代之首的“良渚” / 075 神秘的玉石来源 / 077 良渚文明的消失疑案 / 081 龙山文化:“青铜文明”的开启者 / 083 意义非凡的“中国考古案” / 083 制陶史上的——黑陶 / 085 第二章 神秘陵寝:长眠地下待人寻 罗布泊小河墓地:“西域文明”肇始者的亡灵城 / 092 异常艰难的发掘之旅 / 092 奇异的生殖崇拜 / 096 出土干尸世界之 / 097 封存不止三千年的墓葬 / 098 西域文明的萌生地 / 099 晋侯墓地:难以摆脱的被盗噩运 / 100 盗墓分子频频光顾 / 100 商周时期的车马坑 / 101 惊现于世的羊舌晋侯墓 / 106 历史文献中的晋侯 / 107 三门峡虢国墓地:名列于中国三大遗址博物馆 / 110 险没于水下的战国古墓 / 110 因灭亡而名垂千古的“虢国” / 111 尘封两千多年终见天日 / 112 罕见的稀世国宝出土量 / 114 中山国王陵:被历史遗忘的鲜虞王陵 / 120 “天书”解读出的神秘王国 / 120 一波三折的古墓发掘 / 121 铭文刻录下的中山国 / 125 曾侯乙墓:举世闻名的编钟诞生地 / 128 6 倍于“马王堆”的“**古墓” / 128 深没水下的**陵寝 / 130 战国遗响惊现于世 / 131 叹为观止的制造工艺 / 136 江陵楚墓:楚国故都光环下的古墓 / 139 干旱下的考古机遇 / 139 越王勾践剑的身世之谜 / 141 陵墓宝藏的主人究竟是谁 / 142 马王堆汉墓:停留在两千多年前的地下世界 / 146 “鬼火”背后的旷世宝藏 / 146 辛追为何许人 / 150 千年女尸不腐之谜 / 151 汉代考古的里程碑 / 152 满城汉墓:堪比帝陵的**寝宫 / 154 “守陵”村的秘密 / 154 大名鼎鼎的中山靖王 / 157 惊世之作:长信宫灯 / 158 传说中的金缕玉衣 / 160 雷台汉墓:天马文化的*** / 166 雷神庇护下的宝藏 / 166 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 / 167 马踏飞燕的主人 / 172 曹操墓:长眠的名震千年枭雄 / 174 质疑不断的墓主身份 / 174 扑朔迷离的曹操墓 / 176 东方首现“羽人” / 177 阿斯塔纳墓地:世界民族演变的历史画卷 / 181 丝绸之路下的瑰宝 / 181 数以百计的千年干尸 / 183 中国的斯芬克斯之谜:伏羲女娲图 / 184 西夏王陵:深藏着西夏王国的兴衰史 / 187 神秘王国现身贺兰山下 / 187 几近毁灭的九座帝陵 / 188 真实存在的“鸟人” / 190 明定陵:十三陵被发掘的地宫 / 194 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的帝陵发掘 / 194 难书功德的无字碑 / 196 劫难不断的万历帝陵 / 198 第三章 玄奥天书:文明遗迹岁月痕 殷墟甲骨文:商代不再是传说 / 210 慧眼识宝的甲骨文之父 / 210 部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 / 212 甲骨文的书法艺术 / 216 大盂鼎铭:西周康王的忌酒劝诫 / 218 命途多舛的宝鼎 / 218 因被劝忌酒而闻名的“盂” / 222 毛公鼎铭:现存长的青铜器铭文 / 224 毛公鼎为何物? / 224 四处流浪的宝鼎 / 225 文学与书法的典范之作 / 230 银雀山汉墓竹简:兵法古籍的小书库 / 232 污泥中的乱草 / 232 是杂乱的枯草,还是宝贵的竹简 / 234 横空出世的两大孙家兵法 / 235 侯马盟书:晋国政治斗争的记录者 / 242 三家分晋的前奏曲 / 242 莫衷一是的年代推断 / 243 价值巨大的盟辞文献 / 244 睡虎地秦简:大秦王朝辉煌的见证者 / 249 沉睡在睡虎地的绝世秦简 / 249 竹简为何千年不腐 / 251 竹简里的乾坤 / 252 居延汉简:扬名于档案界的“四大发现” / 255 四处漂泊的千年木简 / 255 惊现人间的汉代档案室 / 260 两汉的“百科全书” / 262 走马楼简牍:三国孙吴的官方档案 / 266 深埋古井的瑰宝 / 266 中国古代文献的重大发现 / 268 中国一座简牍博物馆 / 270 莫高窟藏经洞:惨遭多国洗劫的佛经洞 / 272 丝绸之路现佛光 / 272 为避战祸封藏经文 / 274 莫高窟的劫难 / 279 奉先寺雕刻:石雕艺术的奇葩 / 281 **开龛造像的伟大工程 / 281 奉先寺的代言人——卢舍那大佛 / 282 盛唐雕塑的典范之作 / 288 贺兰山岩画群:西域先民的生活画卷 / 293 贺兰山的神秘“涂鸦” / 293 少数游牧民族的文化长廊 / 295 濒于毁灭的黑石峁岩画 / 296 第四章 故都废墟:辉煌不再掩尘埃 偃师二里头:初揭面纱的神都 / 302 夏王朝是否存在 / 302 掘不尽的宝藏:二里头遗址 / 303 名副其实的华夏都 / 304 挖掘才刚刚开始 / 307 郑州商城:殷墟文化的源头 / 310 “破烂”中的惊世发现 / 310 重现人间的商代古都“亳” / 311 千年沧桑难掩的繁华 / 316 周原:众多传世名器的诞生地 / 318 礼乐文明的发源地 / 318 青铜器层出不穷 / 319 琉璃河:西周时期的燕国王都 / 326 路边不寻常的陶片 / 326 墓葬区:燕国都城的指向标 / 328 确定北京建城史的大发现 / 333 齐国故城遗址:姜太公子孙的栖息地 / 335 屹立东方 600 余年的诸侯大国 / 335 世界罕见的排水系统 / 336 四大手工业作坊遗址 / 343 齐国历史的大图谱 / 344 南越王宫署遗址:广州的三宝之一 / 346 开发岭南人:赵佗 / 346 中国早的御花苑遗址 / 347 才露一角的南越王宫殿 / 354 隋唐长安城遗址:当时世界上的都市 / 355 隋唐盛世的繁华** / 355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典范 / 360 300 年**沦为废墟 / 361 北京元大都遗址:城市文明发展的实物遗存 / 364 **京城的奠基者 / 364 北京城址变迁的实迹谱 / 367 元大都遗址 / 36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