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意义,很多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学家都有深刻的论述。其中,柏拉图的观点可能是对这个问题*好的回答。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讲了一个洞穴寓言,并借此告诉我们教育的意义。故事是这样的: 在地下一个很长的洞穴中��有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向洞穴之外。洞穴里住着一群被锁链固定着的囚犯,他们的脸只能朝前看到洞穴的墙壁,而不能转头或者回头看。因此,他们看不到洞穴的出口,也根本不知道有出口。在他们身后,远处是燃烧 着的篝火,在被火光照亮的墙壁上,他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他们所理解的人就是影子的样子。在这些囚犯和篝火之间,有一条路,路上车水马龙,有人在做各种活动,这些活动的影像都被篝火投射到洞穴中的墙壁上,看上去很真实。当然,路上行人的说话声,走路声以及搬运货物的声音,囚犯也都听得见。对他们来说,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看到了世界的真相,试图从各种人事物的出场和动作中找出一系列规律,并由此预告将要发生的事情。 后来,有一名囚犯挣脱了锁链,沿着身后的道路跑出了洞穴,来到了真实的世界。他听到鸟语,闻到花香,在湖水中看到自己的样子,发现原来人不是黑色的。于是,他赶快跑回洞穴把这个情况告诉大家。当他从光亮处再次进入黑暗的洞穴,他什么都看不清,只能大声喊出自己看到的一切。但是没有人相信他,甚至有很多人嘲笑他,因为对洞穴里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影像就是*鲜活、*真实的,这个从洞穴外回来的人说的一切反而都是幻象。 柏拉图的这个寓言和庄子井底之蛙的寓言乍一看有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其实讲的是两回事。井底之蛙看到的是真实的世界,只是因为它的活动范围很小,见识有局限性。但由于它看到过真实的世界,是有理解真实世界的能力的,因此它一旦走出那口井,就会“望洋兴叹”。但是洞穴里的囚徒们则不同,他们一直把扭曲的光影声像当作真实的世界,把自己主观错误的感官当作现实,因此即便有人告诉他们真相他们依然拒绝接受真实的世界。因此,他们哪怕接受了很多信息,但是按照错误的方式解读,得出的结论都是谬误。其中的差异,就在于有没有受过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以人工智能为例,今天大部分非专业人士对人工智能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很多人要么迷恋人工智能,要么担心被人工智能控制,他们不知道哪些问题人工智能解决不了,哪些问题人工智能可以做得更好。这并不是因为那些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教育。当然,大部分人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了解得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是,有些人不懂人工智能,却试图做这方面的工作,结果就是把洞穴里看到的世界当做真实世界,当然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有结果。 再比如,在投资领域,很多人没有接受过真正的投资教育,看到的不过是一些幻象,但他们当真了,其结果也和洞穴里的人差不多。很多人靠省吃俭用攒下一年的工资,但投资时糊里糊涂亏掉同样的钱却是分分钟的事。他们中的不少人学历并不低,但他们是否接受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或者说他们是否理解了教育的意义,是要打个问号的。 那么,柏拉图是如何通过洞穴寓言解释教育的意义的呢?柏拉图认为,物质世界的各种现象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些囚徒能看到人的影子,是因为有人的存在。那些影子是黑色的,是因为洞穴是黑暗的。人到了洞穴之外,在阳光之下,一切就不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这就如同接受过教育后,人会对世界产生新的思考。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会把看到的影像当作真实,甚至会找出一堆看似自洽的原始理念来解释自己看到的现象。这些解释当然是不对的。柏拉图指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掌握基本的判断力,让我们能够找出现象背后真正的原因。而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接受外力的帮助,通过教育学会理智地行事。 很多人问我,做投资是否有捷径。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真的想做投资,捷径就是认认真真地学几门相关课程,或者读两三本相关教科书,而不是看几档财经节目或者看几本财经杂志。为什么这么说呢?柏拉图所说的洞穴是人体感官所能及的世界的化身,它代表了人类的处境。看财经节目和财经杂志虽然不用动脑筋,但这和坐在洞穴中看世界的影子、听周围人谈论没什么区别。走出洞穴并看见太阳的意义在于,我们的认知可以从可视的世界提升到“理念的世界”,或者说提升到只有理性才能领会到的世界。 在讲完这则寓言后,柏拉图再次借苏格拉底之口指出了哲学教育的意义。柏拉图所说的哲学是指所有学问,而非今天狭义上的哲学。他说,哲学教育是一种“转向”的技艺,它的目的是把灵魂从误解、谬误和偏见引向真理——他用洞穴的黑暗指代谬误,用洞穴外的光明指代真理。此外,哲学教育还可以让我们从片面的表象转向全面而完整的存在。这是一个人境界升华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只能通过孜孜不倦的哲学学习和实践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