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童年的味道
QQ咨询:
有路璐璐:

童年的味道

  • 作者:殷健灵
  • 出版社:外国文学出版社
  • ISBN:9787501621330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 页数:152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作品没有政治导向问题,内容积极向上。作者以女性温柔的笔触,以童年的视角,通过不同的篇什,为青少年读者串连起一道道可口的美味。与其说这是食物,不如说这是一丝丝淡淡的滋味,绵长且历久弥新,成为扯不断的红丝线。它凝聚着长辈的爱,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对“家”的理解。犹如丰子恺笔下的亲情画,有味道,值得反复品咂。
    文章节选
    手擀鸡蛋面 十多年前,我在长篇小说《蜻蜓,蜻蜓》里,有过一段对主人公安安的丑外婆擀面的描述—— 外婆虽然病弱,但擀面的力道却不小。安安打量着外婆做这一切,像在看一出戏。因为出了汗,外婆的脸比平日里显得线条柔和了,好看了,还泛起了红晕,连皱褶也少了几道。她额上的疮疤已经结了痂,长出了淡粉色的新肉,乍看,仿佛戴了朵小花。 她将面团压成厚厚的圆饼,用擀面杖使劲从**擀开,眼见着面团如浪花一般翻卷、漾开,直到变成一个又大又薄的面皮。外婆双手一举,那面皮绸布似的在半空扬起,又声音清脆地落在桌子上。之后,那面皮又被层层折叠,从侧面看,像卷曲的花边。外婆拿来大案板,上面撒满干面粉,将叠好的面皮搁在案板上,手起刀落,细如银丝的手擀面就雪条一样地撒在桌面上了。 待上了灶台,安安方知外婆原来准备了一席“盛宴”。她将肉末放进热锅,炒香,又放入豆干丁、木耳丁、虾干丁、青椒丁、大酱……另一只锅里的水开了,外婆提起面条,面条顺锅中升起的白雾,从手指间滑进锅里,用筷子轻轻拨开,焐上锅盖大火煮,待出锅时又点入几滴冷水,这时候,两只海碗已经在灶台上候着了。外婆挑起筷子,进碗的面条折叠齐整不粘不连,光鲜发亮着,一根不断。待舀汤时,又放入备好的细末葱花,葱花经滚汤烫过,顿时香味扑鼻。安安几乎看呆,她欢欣鼓舞地从外婆手里端过面条,吃了个大汗淋漓。 我的不少作品里都有外婆的形象,那些外婆常常是集大爱的人物,是小主人公爱的依靠和来源。从创作心理来探究,多半是因为我自己和外婆感情甚笃,在我的童年记忆片段里,外婆的爱是浓墨重彩的一章。《蜻蜓,蜻蜓》中安安的外婆擀面那一段,便是我自己外婆的真实写照。 外婆年轻时从江苏丹阳来上海打工,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旧上海的早期移民,她在同乡人开的锁厂做工,经济上并不宽裕,但我却从未有过外婆经济拮据的印象,只因她勤俭持家,将苦日子过出了趣味。外婆不识字,但她性格年轻,乐于交际,更热爱生活。外婆做饭择菜,我总喜欢在旁边撵着她,也乐于做她的小帮手。但由于我天资愚笨,外婆的绝活我一样都没学会,只能在记忆里一遍遍重温。 外婆有几样拿手的厨艺,手擀面便是其中之一。 外婆在方浜中路的老房子只能称为斗室,一间十平米出头的沿街房,一间直不起腰的带老虎窗的阁楼,外加两三平米带一口水井的灶间,如此而已,实在逼仄得很。我妈妈在这里长大,也是在这里结的婚。平日里,家人主要活动空间就在这间沿街房,局促的屋子有一小半面积被一张红木雕花圆桌占据。圆桌带镂花底座,上接可以旋转的饰有莲叶莲蓬莲藕透雕的立柱,桌沿也是一圈祥云浮雕,看上去气派华贵,和陋室颇不协调。那是曾经开红木作坊的外公花重金从旧货市场买回的。这张圆桌是我幼年时的乐园,我时常钻在圆桌下面躲猫猫,还把圆桌当成宫殿,把藏在下面的自己想象成公主。当然,这张圆桌更是外婆的工作台——包括在上面擀面。 如今的我非常后悔,从来没有仔细问过外婆的经历,也没有好好关心过外婆怎么学会擀面的,擀面的门道又是什么。现在,只能从妈妈那里获知一二。 外婆在面粉里加了鸡蛋,揉捏好的面团带有好看的微黄,它饧在红木圆桌的一角,像一只乖顺的小黄鸡。据妈妈说,加了鸡蛋,可以让做出来的擀面更加筋道。面团饧三十分钟左右,就可以擀面了。擀面是个力气活,也是一个技术活,外婆在锁厂负责搬锁芯,有的是力气,对她来说,擀面轻巧得很。丈把长的擀面杖,在她手掌里灵活滚动,待面团擀制到一定程度时,便将擀杖卷入面饼中,一边用手反复向外推卷。这样做了几次后,再将擀薄的面皮展开,撒上适量的扑面,从另一个方向把擀杖卷入其中,再推卷,展开,再撒扑面,如此往复,直到将面团擀成薄薄的大面皮,足有圆桌的台面那么大。 外婆个子小巧,手脚灵活,她甩面皮的动作伶俐漂亮,让我想起布店里裁剪布匹的师傅,先将布匹剪开一小口,拽住一角一拉,让布料在剪刀口滑过,“吱”的一声,分秒之间便剪布完毕,再用手一抖布料,在柜台上熟练折叠,用黄纸和细纸绳包扎好,扯布的过程便完成了。外婆将薄面皮折叠,就像布店师傅折叠布料那样娴熟,再用刀将面皮切成细丝,轻轻一抖,就成了一捧长长的面条。 手擀面下沸水,面条在里面翻滚,泛起白色的泡沫,再加两遍冷水,待再翻滚,就煮熟了。无需炒制繁琐的浇头,外婆只是在海碗里滴入鲜酱油,舀上一勺自家熬制的猪油,再撒上碎大蒜叶子或者葱花,加开水,挑入手擀面,就成一碗香气扑鼻的阳春面了。阳春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面食小吃,其实就是清汤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也许因为加了猪油和大蒜叶子(葱花),比起浇头面,反而更加鲜香。吃完了面,端起碗将汤也喝得一滴不剩,我总要像小时候在林阿姨家吃细粉汤时一样,满足地说一句:“鲜来!” 2022年11月15日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