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2023年 案情:迟某谎称自己被列入黑名单,无法申领银行卡,向陈某求购一张银行卡。陈某猜到迟某购买银行卡可能用于电信网络诈骗,仍向其出售一张自己的银行卡,后迟某果然利用该银行卡进行电信网络诈骗。(事实一) 随后陈某多次收到手机银行短信通知,多人向该银行卡汇入资金共30万元。陈某向银行工作人员谎称自己银行卡丢失,重新补办该银行卡并将30万元现金取出。经调查确认,陈某银行卡里的钱为迟某诈骗所得。公安机关对陈某采取强制措施并移交检察机关。(事实二) 陈某被采取强制措施后,陈某的母亲洪某向财政局局长吕某请托,希望吕某找人将陈某“捞”出来,并答应事成后给予100万元的报酬。吕某向公安局副局长覃某请托,覃某猜想吕某肯定是收受了陈某亲属的贿赂或者准备接受贿赂,随后以陈某不清楚事实为由解除其强制措施。陈某被解除强制措施后,洪某交给吕某存有100万元的银行卡。之后三个月,吕某使用该银行卡消费了40万元,因担心长期使用洪某名下的银行卡会引起怀疑,遂将该银行卡还给洪某。洪某觉得吕某在此事上帮了大忙,于是将剩下的60万元现金取出送给吕某,吕某收下。(事实三) 一年后,覃某被人举报,检察机关对覃某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覃某向检察机关交代了受吕某请托将陈某释放的事实。覃某虽然没有证据证明吕某收受了贿赂,但是为了获得立功表现,仍向检察机关举报吕某受贿,检察机关询问覃某是否有证据,并告知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吕某受贿,覃某将成立诬告陷害罪。覃某表示如果吕某没有收受贿赂,自己愿意承担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后检察机关将线索移交给监察机关,监察机关在立案前,电话通知吕某到指定地点问话。吕某到达指定地点后如实供述收受洪某贿赂,但辩称只收受了100万元。(事实四)(2023年仿真题) 问题: 1.关于事实一中陈某行为的定性,刑法理论中有几种观点(至少写出三种)?你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 …… 〖参考答案及详解〗 1.【参考答案】对于事实一中陈某行为的性质,可能存在如下观点: 观点一:陈某的行为属于中立的帮助行为,不成立犯罪。这种观点认为,成立帮助犯要求具有确定的故意,仅具有不确定的故意还不充分。陈某仅是猜想迟某利用该银行卡实施电信诈骗犯罪,而非确信迟某必然实施。因此,陈某仅具有不确定的犯罪故意,不成立可罚的帮助犯。 观点二:成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陈某猜到迟某实施电信诈骗而向其提供银行卡,主观上有帮助他人犯罪的故意,客观上有提供银行卡的行为,符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 观点三:成立诈骗罪的帮助犯。陈某猜到迟某进行诈骗活动,依然提供帮助,成立诈骗罪的帮助犯。 观点四:成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正犯)与诈骗罪(帮助犯)的想象竞合犯。本案中,陈某客观上只实施了一个帮助行为,该帮助行为同时触犯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和诈骗罪,侵犯了两个法益,成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正犯)与诈骗罪(帮助犯)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论处。 我支持第二种观点,陈某仅成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于明知他人实施电信诈骗行为而提供帮助的,如果售卡人仅依靠出售银行卡获利,没有与诈骗犯罪人事先通谋,则不构成诈骗罪的共犯;第二,《刑法》第287条之一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行为规定为独立的罪名,这一立法目的是将帮助行为正犯化。因此,对于陈某的行为无须再认定为是具体犯罪(如诈骗罪)的帮助犯。综上所述,对陈某应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论处。 【考点】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详解】要求考生至少答出三种观点,是法考刑法主观题中**出现的新情况,需要考生予以关注。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罪名,《刑法》第287条之二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诈骗罪帮助犯存在以下不同:一是客观行为不同。前者被限制适用于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特定帮助行为,而对于一般性帮助行为,如提供场所、资金支持,以及其他未达到技术支持的严重性和决定性程度的行为,则更宜认定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共犯。二是法益侵害不同。诈骗是侵犯财产类犯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犯罪,特别是在“一帮多”的情形下,侵害法益具有多元化,不仅是网络空间管理秩序,甚至会蔓延至毒品、淫秽物品、洗钱、知识产权等不特定领域的秩序。三是主观故意不同。当行为人与被帮助人主观存在通谋时,如为事前事中通谋则为正犯共犯,事后帮助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罪名;当行为人与被帮助人不存在主观通谋时,则要根据不同情形综合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实施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