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枫桥经验--中国农村治理样板
QQ咨询:
有路璐璐:

枫桥经验--中国农村治理样板

  • 作者:赵义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3038761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04
  • 定价:¥2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213038761
    • 作者
    • 页数
      204
    •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01日
    • 定价
      ¥2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枫桥经验——中国农村治理样板》将浙江“枫桥经验”定位为转型中国社会的一种基层“维稳器”,以“枫桥经验”与**基本治理战略相嫁接为基本线索,梳理了“枫桥经验”45年的发展和变化的历史。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思考。基本内容包括“枫桥经验的起源”、“新时期的枫桥经验:挑战与创新”、“枫桥经验:和谐社会的中国式边界”三大部分。
    在作者看来。发展到今天的“枫桥经验”实际上已经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遇到的边界:政府作用的边界、经济**的边界、法律的边界等等。《枫桥经验——中国农村治理样板》的前瞻性在于,已经相对成形的“维稳器”形态,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中国摆脱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的焦虑和压力?
    作者用鲜活的笔调,通过大量的故事和细节,让一个严肃的话题不至于太枯燥。这既是一本了解浙江“枫桥经验”的基本读物,也是一本有力度的思考型著作。
    文章节选


    在历史长河中寻找“枫桥经验"的位置
    源自于浙江省诸暨市(县级市)的“枫桥经验”,在新中国追求长治久安的历史上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1963年,新中国的开国**毛泽东在浙江做调研时,敏锐地发现了“枫桥经验”对当时建立还不到20年的新生人民政权的作用。从无数的材料里发现了它后,迅速地把它提高到对整个**治理具有意义的高度,使这个本属地方治理经验的社教运动的样板,成为一个全国闻名的治理工具。而后,在几十年时间内.在中国整个政权结构里。“枫桥经验”一直有着它独特的地位和意义。每隔五年或者十年,在浙江省,乃至在全国,人们都不断地纪念它的被发驭,深化和丰富其在新时期的内涵,特别是发掘它对平安浙江乃至和谐中国建设的意义。
    今天,在“枫桥经验”诞生45周年的时候,在这个已有接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治理工具被再一次纪念的时候.当我们再一次把关于“枫桥经验”的记忆翻捡出来时,却发现,这个本属上个世纪的治理样式,因为它本身的创新和实践,到今天还具有它的普世意义。而且还在被相当多的各级政府运用着,成为影响很大一部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种政策手段。“枫桥经验”作为一个农村社区结构的维稳器,在贫富分化、社会心理极其浮躁的当下,尤其是对于大批年轻的农村人口踏上城市化进程、农村陷入相当经济困境的中国而言,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初为解决集体经济的困境和农村**矛盾而被新中国的政治**发现并被提炼出来的“枫桥经验”,在中国自身向现代化进军的行程中,当一切经济要素都开始流动起来以后,对于农村这个仍占中国人口和土地相当大部分的领域,有着强烈的稳定功能。
    因此,回顾“枫桥经验”的过去,发掘“枫桥经验”的现实意义,就成为本书的使命和责任。尤其是后者,更是作为一本关于“枫桥经验”的书所要承担的历史功能。
    事实上,当我们细致而深入地在枫桥进行考察之后,首先会发现的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里所面临的挑战,一点也不比上世纪60年代它诞生时要少。而在这些挑战下生存并得到创新发展的“枫桥经验”所具有的中国意义.同样也不比那个时候少。
    不得不承认的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上世纪60年代成为政治中国的一个典型样板的枫桥,在以经济建设为**的改革开放年代,有过辉煌,也有过相对落伍时追赶的焦虑。尤其是在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大本营的浙江省。在狂飙疾进的产权和企业壮大的年代里,地处义乌、温州、宁波、绍兴等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夹缝里的枫桥,因为思想上的包袱和自然资源禀赋而造成的经济上相对落后的现实,按常理判断,很容易使本地农民和人口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出现社会矛盾激化,甚至群访群告的现象,*后使整个镇级治理结构出现极其困难的局面。
    目录
    前言 在历史长河中寻找“枫桥经验”的位置/1
    **部 “枫桥经验”的起源
    **章 毛泽东发现枫桥/13
    **节 初识枫桥/13
    第二节 时代锤炼/16
    第三节 过激声中的一丝温和之音/18
    第四节 “枫桥经验”在60年代的推广/20

    第二章 诞生前夜/22
    **节 运动治“官”/22
    第二节 为什么变了?/26
    第三节 基于枫桥历史的现实/27
    第四节 “四类分子”的大环境/31
    第五节 温和的细微源头/32

    第三章 “枫桥经验”的原始形态/36
    **节 文斗,不武斗/36
    第二节 给出路/40
    第三节 “地主”、“反革命”变成正式社员/42
    第四节 干部“上楼去洗手洗澡”/44
    第五节 初步秩序重建的探索/47

    第四章 颠覆与重生/50
    **节 经历危难/50
    第二节 “摘帽”试点,突破禁忌/55
    第三节 步入新的历史时期/59

    第二部 新时期的“枫桥经验”:挑战与创新
    第五章 35周年的转折点/67
    **节 书记的忧虑和现实的挑战/67
    第二节 35周年的辉煌/70
    第三节 制度保障/73
    第四节 动员各种力量/74

    第六章 调解有道/78
    **节 乡土邻里/78
    第二节 消除心障/83
    第三节 法庭劝导/87

    第七章 综治格局向基层延伸/92
    **节 一次高规格会议/92
    第二节 从联村干部制到“三包”责任制/96
    第三节 站所复制/10l
    第四节 考核和预测机制/104
    第五节 枫桥式平安乡镇(街道)/108

    第八章 公安,扎根于人民之中/111
    **节 主力军/111
    第二节 基于现代社会管理的枫桥公安现状/116
    第三节 警力下沉的案例与结果/120
    第四节 新生——从社区矫正开始/123
    第五节 公安战线的旗帜/125

    第三部 “枫桥经验”:和谐社会的中国式边界
    第九章 改革攻坚期的社会治理旗帜/131
    **节 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枫桥经验”新路径/131
    第二节 南浔的司法所核心和临海的“四理”机制/133
    第三节 普陀,海上枫桥/137
    第四节 中国式维稳/138
    第五节 “枫桥经验”在新时期的困惑与发展/140

    第十章 以人为本的“枫桥经验”内涵/146
    **节 以人为本时期的“枫桥经验”/146
    第二节 书香之地枫桥镇/149
    第三节 善待外来工/151
    第四节 调解成长出“以人为本”/156
    第五节 农村社区建设/160

    第十一章 枫桥式息讼/163
    **节 边界/163
    第二节 切合点的出现/167
    第三节 调适/170
    第四节 静态和动态/175

    第十二章 浙江经济奇迹里的“枫桥经验”和来自中南海的肯定/178
    **节 浙江,中国未来的一面镜子/178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枫桥经验”/181
    第三节 无为与有为之间/187
    第四节 政府——企业家的培育器?/190
    第五节 来自中南海的肯定/192
    结束语 站在30周年与45周年的交汇处/197
    鸣谢/203
    ……
    编辑推荐语
    “枫桥经验”隐藏的是创造经济奇迹和寻求秩序两者交错前行的秘密。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时期,对于社会冲突和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探索和研究,不仅是学术界需要承担的课题,更是各级政府及其官员为了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枫桥经验”作为社区一级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经验模式,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时代洗礼,从维护社会治安到促进社会和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这一模式,枫桥镇保证了绝大多数的各种社区纠纷和冲突能在*基层得到圆满解决,各地对这一经验的学习和借鉴也取得了良好效果。赵义先生的《枫桥经验:中国农村治理样板》一书,掌握了翔实的**手资料,从实践和理论多个层面研究和总结了“枫桥经验”,不仅归纳了该模式中基层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丰富实践经验,也针对民间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主任 于建嵘教授
    书写得很好,经验很有价值,值得推介无论是上个世纪毛泽东时代倡导的“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还是新的历史时期探索的“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解决”.“枫桥经验”的薪火绵延说明,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社会治理亘古不变的大智慧、大要求、大趋势
    ——**党校教授、研究室副主任 辛呜博士
    政府公共服务要由运动型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向制度型的公共服务转型“枫桥经验”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成长起来的农村社会的维稳器,也经历了从运动型向制度型转变的历程,本书阐释和描述了这一转变过程,对于探索中国国情下,在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显期,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之道,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 李军鹏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