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随书附赠四色全彩折页,一张图看懂“新质生产力”内涵)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随书附赠四色全彩折页,一张图看懂“新质生产力”内涵)

  • 作者:王立胜 等 著
  •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16236352
  • 出版日期:2024年06月01日
  • 页数:216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从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何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源自哪里、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新质生产力路在何方、新质生产力有何意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详细论述。同时,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理论阐释时还紧密结合诸多客观实际案例,不仅增强了理论论述的说服力,也使得较为抽象复杂的经济理论问题更加贴近现实,易于理解和应用,旨在帮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从而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沿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遵循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在干事创业的征程中创新业、立新功。
    文章节选
    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迈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赋能的**生产要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凸显。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2 年的11 万亿元增长到2022 年的50.2 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 的比重由21.6% 提升至41.5% ,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1.66 提高到1.75。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受到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的保障,又由于体制机制的相对滞后性而产生多重���响。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市场机制的健全,完善分配制度,来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打通要素市场和资源市场。 首先,加快培育数字要素市场。构建数字要素市场关键在于突破核心技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效能,推进5G 互联网、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据基础设施的平衡发展。构建高标准数据要素及其赋能产品市场体系,要推动数据要素基础设施的区域平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形成城乡互通有无、一体化的互联网,补齐乡村在宽带网络、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缩短东西部数据资源差距,促进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其次,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数字产业集聚可锻造多参与主体、高技术密集度、复杂数字产品结构的产业链条,吸引大量产业链上下游与支撑性企业形成较小空间尺度上的高密度集聚,有助于促进知识流动与专业化分工。一方面,要保持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热情。政府要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资本市场向科技创新、数字产业升级等领域倾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另一方面,要将资本市场建立在规范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监管机制之上,健全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落实,以优质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来我国投资兴业,以完备的新质生产力形成机制确保我国资本具有强大竞争力。 *后,健全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人才是*活跃的创新要素,新质生产力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有机结合的结果,只有把技术劳动力、普通劳动力、资金、设备、专利等各种资源以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组合与搭配,才能形成具有突破意义的原始创新成果。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 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 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持续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但区域间劳动力素质差异较大的现象仍存在。2010 — 2020 年这10 年间,东部省份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数比重达20.9%。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数比重分别达到13.7% 、14.5% 和16.6% ,学历差距较大。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要通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制造业利润,对接高质量劳动力市场,借助**“两重一新”战略机遇及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畅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运输难、运费高等痛点和堵点,做大做强制造业,提升劳动力福利水平,拓展制造业劳动力就业空间,使劳动力“引得来、留得住”。要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论证和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进一步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通过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者技能等措施,增强全体劳动者参与新产业新业态的能力,从而推动社会整体向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迈进。
    目录
    绪 论 / 1 **章 应时而生:新质生产力是什么? **节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 003 第二节 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 012 第三节 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支持高质量发展 / 021 第二章 时代要求:为何提出新质生产力? **节 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 / 031 第二节 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对现实境遇 / 040 第三节 发展新质生产力顺应国际历史趋势 / 045 第三章 理论渊源:新质生产力源自哪里? **节 理论逻辑: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 059 第二节 历史逻辑:新质生产力是21 世纪人类物质文明的*新涌现 / 070 第三节 实践逻辑: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发展生产力的战略导向 / 075 第四章 理论内涵: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 **节 科技创新所推动的生产要素质变 / 087 第二节 高质量发展的新历史方位和新路径选择 / 098 第三节 21 世纪涌现出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 103 第五章 实践要求:新质生产力路在何方? **节 聚焦先进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 / 111 第二节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 / 119 第三节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 133 第四节 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 / 142 第五节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 154 第六节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164 第六章 国际视野:新质生产力有何意义? **节 驱动经济内涵式发展 / 169 第二节 确证实体生产的优先性 / 175 第三节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优势 / 182 第四节 塑造百年变局下的文明创新 / 186 后 记 / 19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