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一出生,就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通过脾胃的消化转化为营养以供人体吸收利用,维持生命。所以脾胃又被称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脾是人体的食物“加工厂”
中医认为,脾胃居于中焦,互为表里,脾为脏,胃为腑,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后天之本,食物及水液的代谢都需要脾的参与,脾如果出现问题,那么身体所需的营养与水液就没有办法得到满足了。 脾运化水谷,主消化吸收
脾作为五脏之一,其zui基本的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所谓水谷,就是水液和谷物等饮食的统称。人们所摄入的食物,需要先由脾转化为气血,然后再分送给身体各处。
脾“运化”的过程指由“运”到“化”,“运”是脾脏之气推动饮食由胃传递给小肠,经过胆的帮助进行消化;而“化”则是脾将所吸收的营养物质转化成血液,再将这些血液运达身体各部,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脾运化水湿,主管水液代谢
脾脏除了运化水谷,还要运化水湿。《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也就是说,脾的运化功能还包括与胃肠合作,并与肺脏、���脏等脏腑配合,进行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当水到达胃的时候,胃就会吸收精华部分上行输送到脾脏,又由脾脏散布精华,向上输向肺部,从而润泽人体五脏及皮肤;而不需要的部分,就作为人体废液,排出体外。很多人会有腹泻、便溏、浮肿等问题,这都可能是水湿代谢出了毛病。所以《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人体水湿代谢离不开脾脏。 科学饮食,促进脾脏运化 脾的运化功能如果出现异常,很容易判断出来。如果一个人没有食欲,或者经常腹痛、胀气、便溏等,那基本可以断定,此人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这时就需要健脾,修复或促进其功能;而如果一个人经常发生头重、发晕、全身乏力、水肿等症状,多标志着水液运化失调,也很有可能是脾出了问题。
在中医看?,人的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脾胃直接与饮食相联系,如果一日三餐不规律,营养不全面,饮食方法不科学,都会直接影响着脾的运化功能。
因此要选择适当的食物,还要注意饮食的量。《黄帝内经》中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过度饮食是引起脾胃受伤的根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而规律的饮食、平和的情绪,则是让脾保持健康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