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环境 延安时期跨越了中国革命的三个阶段: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防御阶段一直到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无论是从世界政治环境来看, 还是从中国政治或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来看, 延安时期都是一个国际国内形势极其复杂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 在社会矛盾复杂交织的中国社会, 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其意识形态必须有强大的公信力吸引力感召力才能聚人心、汇力量, **中国发展方向和进程。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 也必然面临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在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背景下, 中国政治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复杂形态, 国内思想环境也随之**复杂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延安时期,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前, 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并逐渐超越国内**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世界战略格局和中国国内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美国支持的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取代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而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 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主要矛盾, 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理论和命运问题, 是延安时期党的意识形 态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北和热河之后, 于1935 年又发动了华北事变。面对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的认识就是清醒的。1935 年 8 月 1 日, 党**和**红军尚在长征时,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 10 月 1 日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发表。宣言指出: “近年来, 我**、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 不抗日则死, 抗日救国, 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①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 对日作战。 民族矛盾的上升使得中国的**关系发生大的变动。 延安时期, 由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各**, **, 政党, 以及武装势力, 重新改变了与正在改变着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这些因素必然导致国内思想舆论环境复杂多变。 **, 国共两党关系的重大变化使两党意识形态斗争更为尖锐。中国共产党为了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 积极主动地进行政策和制度调整。 在政策调整方面,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初期基本上就完成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转化, 把巩固已经取得的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与早日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战作为新的政治任务提了出来。 在制度调整方面, 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政治形势发展, 逐步完成了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再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制度转型。 特别是在1937 年 2 月, 为了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提出“五项要求、 四项保证” ②, 对国民党作出了重大让步。在各种压力下, 国民党也开始缓慢被动地进行政策调整。 1937 年 2 月,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激烈争论, 否决了汪精卫提出的“剿共”的政治方案, 通过了宋庆龄等人提出的联共抗战的主张。9 月 22 日, 国民 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 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中共**的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 宣告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