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史记里的中国(东亚文明前三千年的总结,中国人的文化圣经)
QQ咨询:
有路璐璐:

史记里的中国(东亚文明前三千年的总结,中国人的文化圣经)

  • 作者:赵宗彪
  •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7868433
  • 出版日期:2024年04月01日
  • 页数:228
  • 定价:¥7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史记》是*伟大的史学巨著,对中国学人士子及普通读者影响深远。本书是读《史记》的随笔结集,作者对《史记》烂孰于心,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自己独到的认知,本书对伯夷叔齐、李斯、韩非、韩信、萧何等历史人物进行分析点评,表达自己的看法。本书的文字非常有特点,老辣生动,入木三分,既是对历史的阐述,也是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批评,所以也很有现实针对性。
    文章节选
    同谁可以讲道理 伯夷与叔齐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正面人物。之所以是正面人物,原因有一个:他俩都非常讲道理。当然,这一条,对一般人而言,是理所当然的“宇宙真理”;但是,对有些人而言,则如登月飞天般艰难,关键还是身份问题。这两个讲道理的兄弟,是商王朝中的邦国孤竹君的儿子,是“官二代”,分别是老大和老三,特权**的人。不知什么原因, 他们的父王表示,不想让老大伯夷接班,而想将大位传给叔齐。 君王没有退休一说,常是干到生命的*后一刻。孤竹君去世后,臣子们按照君王的意志,让叔齐接班当国君。但是,叔齐不干,他认为做人要讲更大的道理:由老大伯夷接班,这才是天理。老大伯夷说,你接班,“父命也”,违不得,于是他逃走了。听说哥哥逃了,叔齐也丢掉王冠跟着逃。没办法,臣民们只好推举老二当了国君。这个国君叫什么名字,《史记》 没有记载,按照“伯仲叔季”的排列,估计是叫仲什么的���这对讲道理的兄弟后来跑到了一起,觉得回家不好,容易影响稳定的大局,那到哪里去呢?听说周国在西伯的正确领导下,凡事讲道理,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很适宜养老。哥俩一合计,就启程投奔,一路向西。 刚到周国的边境,就遇到了迎面而来的周国军队。原来,西伯已经去世,谥文王,儿子姬发继位,称武王。武王正率领军队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但不是来迎接两个王子,而是去讨伐商帝国的首领纣王的。行进的兵车上,供着文王的木主。伯夷、叔齐兄弟问明原因后,大惊,坚定地挡在武王的马车前,向他讲道理:老爸死了还没有安葬却出兵动武,这是孝道吗?以臣下的身份却去讨伐帝王,这是仁政吗?武王的护卫们准备杀了他们。武王的高参姜太公很讲道理,他说:“此义人也!”让护卫们将哥俩扶走,大军继续前进。后来,武王推翻了商纣王的暴政统治,建立了周朝。这是公元前1046 年的事,距现在也有三千多年了。历史上将此事与公元前1600 年的商汤代夏合称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命”一词,即出于此。 在天下百姓欢庆胜利的时刻,伯夷、叔齐兄弟却在做艰难的选择:都已换了人间了,是做个好臣民服从周天子的领导,还是另起炉灶坚持自己的道理?兄弟俩认为,做人必须讲道理,这个以暴易暴得来的政权是不义的,没有道理。他们反对暴力,作为前朝的遗民,有权力采取和平的不合作态度。但普天之下,莫非周土。为了和现政权划清界限,他们不但不出仕,而且“义不食周粟”,逃避到首阳山上隐居,“采薇而食之”,结果饿死在首阳山上。 关于兄弟俩是如何饿死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为长期吃野菜“薇”造成营养不良,使俩兄弟死亡。“薇”,《现代汉语词典》 认为是巢菜。另一种说法是,同样为遗民的人来到首阳山,对兄弟俩宣讲政策:你不食周粟很好,有气节;但是,现在全国的土地与人民都是周朝姬发家的了,这座首阳山也是了,山 上长的薇、流的水,包括呼吸的空气,也都是周朝的。您俩看,怎么办?哥俩一听,有道理,于是薇也不吃,水也不喝,*后也就停止了呼吸,以死亡的方式,同周武王讲了*后一次道理。 从孔子开始,后人给这俩兄弟的礼遇非常高。孔子目之为 “仁圣贤人”,赞叹俩人“求仁得仁”。《史记》 中,列传的开篇就是 《伯夷列传》,司马迁誉之为“善人”“洁士”。汉以后,立祠致祭者,代代相传,兄弟俩成了上下普遍尊崇的非暴力抵抗的道义英雄。这说明,即使大多数政权也是以暴力取得的,但是,对 社会而言,凡事要讲道理,即使是习惯讲暴力的君王们,对此也还是认同的。 人要讲道理,这没错。但是,讲道理需要条件。**个条件是,双方首先要有共同认定的道理。否则,鸡同鸭讲,永无结论。当时兄弟俩之间讲道理讲不到一块儿,是因为伯夷认为,父命是理,而叔齐认为弃长立幼无理。而兄弟俩与武王的分歧在于,面对商纣王的暴政,前者认为,讲道理只能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后者认为,当和平无法解决暴政时,拿起武器反抗,才是*好的讲理。第二个条件是,讲道理的双方要平等。**次兄弟俩在自己的地盘上讲道理,大家都平等,所以有成果——以放弃王位来证明自己的道理正确,且*终赢得了道义上的胜利。第二次兄弟俩在别人的地盘上拦车讲道理,因为不平等,差点儿送了 命。*后,时代变成了周王朝,原来的王子兄弟成了平民,国王与臣民之间的不平等,导致说不成理了,兄弟俩只能以生命捍卫讲道理者的*后尊严。 同谁可以讲道理?除了前面两个条件之外,还得有一个更前置的条件,那就是,只能同愿意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如果拥有特权者只想讲特权,那就无理可讲了。从伯夷、叔齐一直受追捧看,讲道理,还是中国历史的人心所向。因为讲道理的反面,是讲暴力。暴力更容易,但是,玉石俱焚之后,可能又会进入永无尽头的暴力轮回。 不 妨听听,鲁迅 《阿Q正传》 里,阿Q和赵白眼们那熟悉的声音: 洪哥,我们动手罢!
    目录
    001 / 同谁可以讲道理 从伯夷、叔齐一直受追捧看,讲道理,还是中国历史的人心 所向。因为讲道理的反面,是讲暴力。暴力更容易,但是, 玉石俱焚之后,可能又会进入永无尽头的暴力轮回。 006 / 做明白人很难 世界上明白人不多。 为什么不多?因为人性如此,人总是自以为是,高估自己的 能力而低估他人的水平。 011 / 功臣可以不死吗 君主们当然知道大部分臣下没有谋反之心,但是,只要臣下 有了一定的能力,无论他如何表示效忠,对君王而言,*好 的效忠,还是到黄泉*彻底。明朝的朱元璋一当上皇帝,立 马杀胡惟庸、杀蓝玉,也是一种制度的惯性使然。为什么所 有王朝发展到后来,都无一例外地衰落?因为所有的人才都 在一次次的清洗中被剿灭了,剩下的都是奴才了。 016 / 改革未必就是风暴 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改革,说到底,无非是两个目的:效率与 公平。赵武灵王和商鞅的改革同样如此。改革难就难在要利 益集团做出牺牲,要传统习惯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妥协、需 要观念的转变。 021 / 如何才能禁锢思想 这一年是公元前 841 年,中国有确切纪年的文字历史,就是 从此年开始的。我们现在的国号中的“共和”二字,即典出 于此。可见,共和的实现,并不容易。 025 / *伟大的友谊 理解和欣赏,是友谊长期存在的前提。鲍叔的伟大,不但在 于他有知人之明、容人之量,更可贵的是,还愿意让朋友来 当自己的上司而又屈身其下,甘心出让自己的二号权力之位 而襄助管仲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样伟大友谊的存在,足以照 亮春秋时期三百年充满血腥杀伐的历史。 031 / 悲歌为谁而吟唱 死亡是人类*伟大的创造,也是所有生命都拥有的*终宿命。 在这个巨大的悲剧面前,所有的人都无法逃遁。在司马迁的 眼里,刘邦和项羽都是位列本纪的伟大英雄,但是,在死亡 面前,同样只能吟唱悲歌。 036 / 尊严的重量 能够给人以尊严的时代,真的让人向往。所以,汉代以前的 士大夫,多顶天立地的英雄。 041 / 你把生命献给谁 春秋到战国的历史,是中国人不断自觉自醒的历史。“你把生 命献给谁”,也成为士人们不断自我叩问的庄严话题。献给上 天、君王?献给权力、荣誉?献给家族、知己?还是献给自 己?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庄子的回答是,还是留给自己吧。 045 / 假如沧浪之水干涸 当沧浪之水清澈时,濯缨。浑浊,还行,可濯足。但是,当 沧浪之水变成了泥浆或全部干涸,仅有一个沧浪之名了,你 如果还想濯缨、濯足,不就是自赴泥沼以求死吗? 051 / 个人的战争 羊斟的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一个“人”的战 争,是为了捍卫自己尊严的战争,也是小人物对抗特权的战 争。既然华元可以倚仗自己的职权不给羊斟羊肉吃,羊斟同 样也可以凭借自己开车的职权让耀武扬威的司令官当一回阶 下囚,这不是很公平吗? 056 / 信用的价值 世界上,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付出实惠,获得恩情;付 出仇恨,收获报复。将这一铁律证诸古今,概莫能外。而一 个言而无信的人,将会失去所有的朋友,留下的,只是敌人。 信用的价值,也就是人的价值。 061 / 敢于失败的英雄 秦统一中国后,春秋时期的**精神,也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了。留下的,也只有个别人的坚守与抗争,往往也得不到社 会与大众的认同,变成了个人自撞南墙式的殉道。 065 / 编个鬼话骗天下 按照书中的说法,那些帝王将相们,个个都生有异秉,都是 天上星宿下凡尘。御用文人*用心写的,也都是**代皇帝 的“神迹”。不是“星宿入怀”“红光万丈”,就是“异香盈 室”。并不是他的后代们不重要了,因为只要证明了**代不 是人,而是天之子,是龙种,第二代、第三代无非是天之孙 和龙之孙,就有了坐龙椅的合法性。 071 / 死是容易的 公孙杵臼说:将孤儿抚养长大和慷慨赴死,哪个更难?程婴 说:死容易,抚孤难。公孙杵臼说:赵氏待您深厚,难的事 就让您做吧,我去做简单的,先去死。 076 / 人间难舍是亲情 人都有他的弱点,范蠡也不例外。权力、财富他可以舍弃, 但是,亲情他不会舍弃。因为亲情,他在取舍上就没能做到 **。聪明智慧如范蠡,在自己的亲人面前,也是徒唤奈何, 何况他人哉! 081 / 穿越地狱的母爱 二十世纪,东西方都曾经有过一段以消灭基本人伦为手段的 乌托邦时光,结果到达的,却是深深的地狱。号称礼仪之邦 的中国,*有杀伤力的三字国骂,依然是侮辱他人的母亲。 086 / 世上真有圣人吗 卜式本人,倒没有那么复杂,他确实是个实在人,也是一个 为国为民的好人。但是,对帝王而言,只有对他巩固皇权有 用的人才是圣人,其他的,一概都没有价值。 092 / 娘家与婆家谁重要 明白人狄仁杰告诉她:如果立武承嗣为太子,将来武则天难 享太庙,因为历史上还没有侄子为姑姑立宗庙、进宗祠的。 如果武则天立婆家的李姓人为太子,儿子当家,父母配享太 庙是天经地义,也是百代不易的宇宙真理。 097 / 君王信任谁 所有的国王都警惕任何可能对他权力构成威胁的人。对国王 来说,即使是当一个亡国之君,也还是自己当更合适。所有 的权力拥有者,都坚信只有自己才能做得更好。 103 / 何处是祖国 对有些人来说,祖国是用来怀念的。但是,对范雎来说,魏 国是用来仇恨的。魏国想要他的命,而秦国给了他自由展示 才华的机会,给了他报恩报怨的机会,给了他实现人生公平 正义的机会。 108 / 别把自己当工具 能充当主子的工具,在一些人眼里,还是十分荣耀的。他们认 为,出卖了灵魂,总对自己有好处。其实未必。当然,如果有 些人以充当工具为使命,或者为欲当工具不得而悲伤者,那是 人类中的另类,这已经超出了我的思维范围了。 113 / 忠臣的困境 晁家的鲜血成为向前滚动的历史车轮的润滑油。作为忠臣 的晁错如此结局,值得吗?是改革政策过激、是人缘不好, 还是自己的身份之故?如果他是一个**,也会被处死吗? 在皇权制度下,与庸官与奸佞相比,忠臣*不**。 118 / 弱者的公正梦 人们对侠客的企盼,实际上寄托了底层弱者对社会公正理想 的追求。只是后来的所谓侠客,同司马迁时代的郭解相比, 是每况愈下,只能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永远落不了地,侠客 梦也变成了白日梦 124 / 孔子——华美的瓷器 因为儒家强调德治为先,所以,造就了一代代的伪君子。 128 / 素封,真实的谎言 从历史看,主导社会的力量,不外是暴力 (即权力)、财力和 智力。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后两者起的作用越大、前者的作 用越小。因为财富和智力创造,都以限制王权、尊重私产平 等契约为前提,如果权力随时可以剥夺财富,富人就无法长 期生存。中国历代王朝,即使和平时期,王权对富豪们的财 富掠夺,也时常发生,除了权贵之家,富户很难久存。 134 / 生子当如博望侯 从历史看,我们走出**,大多是被动的,是为了解除来自 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这种威胁,一直都是悬在华夏民族头 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138 / 以己任为天下 别人以天下为己任,而司马迁则以己任为天下:我是什么样 子,世界就是什么样子:我不倒下,世界就不会倒下。他以 《史记》,宣告了一个事实:捍卫自己生命尊严的,可以是死, 更可以是完成自己的使命。 143 / 陈胜:苟富贵,易相忘 造神是我们历代王朝的专长。同时,苟富贵,易相忘,也是 帝王们的一大传统。 147 / 赵奢、赵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真正的仁者是在洞悉了人性的种种黑暗之后,依然满腔热情 地爱所有人,以悲天悯人之宽大胸怀包容世界,并为这个苦 难的人间多播撒爱的种子。 151 / 刺客:不以成败论英雄 为什么失败的英雄照样被人赞叹?因为不管意愿成功还是不 成功,他们都有着明确的理想或目标,肩负着坚定执着的信 念,勇往直前,视死如归。千古艰难**死。能做到这样的 人,天下能有几个? 154 / 韩信:恩仇之间见度量 以苏秦之智,不会不知人性之阴暗与不可移,但他一笑置 之。正如世事洞明的孔子所说:“鸟兽不可与同群,我不同 他们在一起又和谁在一起呢?”这才是真正的智者、明者、 慧者和仁者。 159 / 韩非:照耀两千余年的思想光芒 作为一个思想家、政治理论家,韩非无疑是成功的,因为他 的思想光芒烛照着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权专制社会,他是所有 独裁统治者的导师和灵魂。他把人的阴暗与自私,完全暴露 无遗,使人绝望。 162 / 李斯:行走在权力的刀锋上 像李斯这样的人,每个时代都有一大批。行走在刀锋上的人, **的祈求目标,就是不倒下。 165 / 刘邦:大风起兮我飞扬 当年的亭长或沛公,或许能沾沾自喜于偏居一隅的汉王,因 为有了张良、萧何、韩信、郦食其等人,形势就完全不同了, 打倒楚霸王,统一全中国,才是刘邦的理想,他当然要和项 羽一决雌雄。 168 / 吕不韦:经营权力的巨贾 吕不韦在秦为相专权十二年,是秦国的实际统治者。这段时 间,正是秦国军威大振、统一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历史阶 段。可以说,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以个人财富影响政治进程 的**人。 171 / 四公子:四颗光芒四射的星星 从历史长河看,当纷繁复杂的争斗已成过去,得失成败化作 烟云之后,留给后人的,往往是参与其事的人物,他们就像 夜空中大大小小灿烂的星星,点缀着历史的天空。战国四公 子们所毕生致力的事业,*后都在强秦的铁蹄下化为尘埃, 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远照耀在历史的星空上。 175 / 萧何:一代名相垂千古 战将们不服,认为萧何不过是舞文弄墨的人,又未披坚执锐 拚杀疆场,不应赏大于功。刘邦不屑地说:打猎的时候,追 杀兽兔的是狗,而指示兽迹的是人。你们不过是有功之狗, 至于萧何,则是有功之人。 178 / 附录:朝圣司马迁十日记 206 /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