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全3册)程千帆全集(第三辑)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全3册)程千帆全集(第三辑)

  • 作者:程千帆
  •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 ISBN:9787550639751
  •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01日
  • 页数:2120
  • 定价:¥68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50639751
    • 作者
    • 页数
      2120
    •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01日
    • 定价
      ¥68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程千帆全集》第三辑,为《程千帆全集》的第6-8册,第6册收录《古诗考索》《被开拓的诗世界》《杜诗镜铨批钞》《读宋诗随笔》,主要是程千帆在诗歌研究方面的著作,有 论文、劄记、随笔等,代表了他在古典诗歌研究上的成就;第7册为《古诗今选》,乃程千帆、沈祖棻合作选注的通代古典诗歌选本,勾勒出从西汉到南宋古诗的整体发展脉络。第 8册收录《闲堂诗文合抄》《闲堂文薮》《桑榆忆往》,内容包括程千帆个人的诗文词创作、杂著、回忆录等。
    文章节选
    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
    (一)
    对立统一规律是人类在反复探索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中所逐步发现和总结出来的,可说是诸规律之中*基本的和*重要的。
    我国古代哲人对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发现、认识和阐述,*初见于《周易》经、传和《老子》。在这两部书中,先民们从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抽象出阴阳这一对基本范畴,来概括地说明:整个宇宙就是在这两种对立物的运动中,孳生着,发展着,变化着,从而表达了他们对于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请参看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1册中有关《周易》经、传和《老子》的章节。。阴阳观念不仅代表着比较明确具体的自然现象如天地、男女、寒暑、水火等,而且也显示了非常复杂的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方面。两书中提出的,由阴阳派生出来的吉凶、祸福、刚柔、静躁、损益、智愚、高下、大小、往来、难易等范畴,都反映了生活中互相依存、对立和转化的两种力量或倾向。
    一与多也是在《周易》经、传及《老子》中被总结出来的对立范畴之一。《老子》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奚侗《〈老子〉集解》释之云:“《淮南子·天文训》训当作篇,训乃高诱自称其注,非《淮南》诸篇本有训名。也如《逸周书》诸篇称解,乃指孔晁注,非此书诸篇本有解名。:‘道者,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道与易异名同体。此云一,即太极;二,即两仪,谓天地也。天地气合而生和,二生三也。和气合而生物,三生万物也。”这位学者敏感地察觉到,在一多对立的理解上,《易》《老》相通。二、三、万,对一来说,都是多,故《老子》所论,实质上就是一与多的关系。
    一与多被先民们抽象出来,成为一对哲学范畴的同时,也就被他们认识到,这也是一对美学范畴和一种艺术手段。作为对自然的虔诚的摹仿,人类所创造的文学艺术,一方面,本来就应当而且自然会去如实地反映存在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的一多现象,而另一方面,文艺要求有平衡、对称、整齐一律之美。汉语古典诗歌,由于其所使用的基本手段本来就具有倾向于声和偶的特色,因而也几乎是一开始就极其自然地朝着平衡、对称、整齐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在古典诗歌诸样式中,五七言古今体诗,特别是今体律绝诗特别流行的根本原因。可是,只有平衡对称,整齐一律,而没有参差错落,变化多端,也必然会显得单调、呆板,反而损害甚至破坏了平衡、对称、整齐所构成的美。这是不能忽视的。
    有才能的、善于向生活学习的文学艺术家们有鉴于此,就不能不在其创作中注意并追求整齐中的变化,平衡、对称与不平衡、不对称之间的矛盾统一,并努力使这种表现为数量及质量的差异并存于一个和谐的整体中,从而更真实、更**地反映出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也就是一与多的对立(对比、并举)作为表现方式之一在古典诗歌的描写与结构中广泛存在的原因。
    本文只想探索一下这种广泛存在方式的诸形态,而没有从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它的发展过程是复杂的,需要另作专门研究。
    目录
    古 诗 考 索 题记 上辑 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 附录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从小说本身抽象出理论来 ——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讨论会上的发言 相同的题材与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 ——四篇桃源诗的比较研究 读诗举例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师训班上的讲话 附录 答人问治诗 唐诗的历程 ——《唐诗鉴赏辞典》序言 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 李白《丁都护歌》中的“芒砀”解 关于李白和徐凝的庐山瀑布诗 附录 《复堂词序》试释 ——清人词论小记之一 说“斜阳冉冉春无极”的旧评 ——清人词论小记之二 李颀《杂兴》诗说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诗题校释 读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记疑 杜甫《诸将》诗“曾闪朱旗北斗殷”解 读冯至先生《杜甫传》 韩愈以文为诗说 李商隐《锦瑟》诗张《笺》补正 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性 苏轼的风格论 读《倾盖集》所见 下辑 诗辞代语缘起说 《古诗》“西北有高楼”篇“双飞”句义 曹孟德《蒿里行》“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解 左太冲《咏史》诗三论 郭景纯、曹尧宾《游仙诗》辨异 陶诗“结庐在人境”篇异文释 陶诗“少无适俗韵”的“韵”字说 王摩诘《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跋 少陵先生文心论 杜诗伪书考 韩诗《李花赠张十一署》篇发微 与徐哲东先生论昌黎《南山》诗记 《长恨歌》与《圆圆曲》 玉溪诗《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说 读《宋诗精华录》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