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求是传媒文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求是传媒文库)

  • 作者:张军芳
  •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73533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74
  • 定价:¥2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文拟采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将报道模式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将其置于报纸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之中来加以考察,以辨析报纸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复杂互动关系,力图展现美国报纸报道模式的生成图景,还原美国报纸的生存场。多年来,美国的社会学研究因循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Lzarsfeld)的传播学研究路径,属于更多地关注态度和行为改变的社会心理学。而大众传媒的社会历史研究则十分**(Carey,1982:1182)。詹姆斯?凯瑞(James Carey)的这一洞见在近20年后得到了舒德森的回应,舒德森在对于媒介社会学的元研究中,提出以往的“这些研究都是典型的非历史化的,忽视了新闻特性变化的可能性”(Schudson,2000:194)。与科技与自然史视角的解释不同,持现象学理论和批判理论的学者们强调一种重置情境(recontextualizing)的分析方法(Jansen,1981:143)。舒德森的《发现新闻——美国报业社会史》一书即采用了这样的研究路径,他将社会历史文献与知识社会学的认识论视角结合起来,考察造就现代报纸的社会条件和人类抉择(Jansen,1981:143)。
    文章节选
    **章 政论模式:言论重于新闻
    一 美洲殖民地时期的报纸:外国新闻唱主角
    尽管存在争议,但是美国新闻史家通常还是将1690年出版的《波士顿公共事件》(Boston Public Occurrence)作为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份报纸(Sloan,1991:28),尽管它只出版了一期。1704年,**份连续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Boston News-Letter)创刊。
    殖民地报纸的外观乏善可陈,早期报纸的尺寸是小页和4开纸大小。新闻基本没有标题,虽然偶尔有标题,也都是一栏宽,标题只标注时间,字体比正文字体大不了多少。报纸基本没有插图,由于纸张缺乏,报纸不留底边,每行也几乎与报纸宽度相当。印刷设备亦十分简陋,纸张、油墨、印刷机、铅字都十分粗鄙,甚至有时一张报纸不得不用2到3种字体,这不是为了装饰,而是因为所有字体的铅字都不够用。到了1765年之前,报纸尺寸有所增大,大城市的报纸大多数用对开纸或克朗纸(Crown sheet)印刷,每份报纸有4页,尺寸大约为11×17英寸或者10×15英寸,偶尔报纸也会有6到8页,以满足广告商的要求。
    殖民地报纸是以英国报纸为模型的,报纸的名字、形式和外观都模仿英国报纸。受英国报纸《牛津公报》(Oxford Gazette)的影响,美国早期许多具有官方或半官方性质的报纸均以《公报》命名,例如《波士顿公报》(Boston Gazette)、《宾夕法尼亚公报》(Pennsylvania Gazette)、《纽约公报》(New York Gazette)、《南卡罗来那公报》(North-Carolina Gazette)等等。《波士顿新闻信》就完全是同时期英国报纸的翻版,它单张纸,双面印刷。以**期为例,《新闻信》2/3的内容来自伦敦四个月前的报纸,主要是伦敦的政治和宫廷消息,还有欧洲的战事。 我从1988年开始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为研究生讲授《西方新闻理论与实践》,深感目前缺乏对西方传媒具体而微的研究,这种缺乏有时会使我们对西方传媒的理解主要是基于想象。
    我指导的博士生张军芳的毕业论文研究的是美国报纸报道模式的流变,是对美国报纸新闻生产实践的研究,她的努力可视为对西方新闻报道具体形态研究的一种尝试。本书描摹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但是作者的努力又不止于此,她将报道模式定位于报纸这一专业组织的��产实践活动。将报纸看作一种组织,其实质就是将报纸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中,在报纸与社会诸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中阐释其发展。作者对报纸报道模式的流变及其动因的辨析就是以这样一种社会史的视角切入的。
    目录
    寿
    前言
    **章 政论模式:言论重于新闻
    一 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报纸:外国新闻唱主角
    二 政论模式及其特点:言论重于新闻
    三 政论模式的产生:“报纸在自己煽动起来的讨论影响下变成了党派的喉舌”

    第二章 故事模式:发现新闻。使之具有人情味
    一 故事模式及其特点:以戏剧化的方式描写生活中吸引人的事
    二 新闻是什么:“新闻是引发人们讨论的东西”
    三 故事模式的产生:“有什么能阻止报纸成为社会生活*伟大的代言人吗?”

    第三章 信息模式:客观呈现作为信息的新闻
    一 信息模式及其特点:客观呈现作为信息的新闻
    二 信息模式的产生:报纸成为“有组织信息”的生产者
    三 信息模式的遭遇:对信息模式的破与立

    第四章 解读模式:对新闻真实的探究
    一 解读模式及其特点:“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天的意义来”
    二 解读模式的产生:自由而负责任的报纸
    三 公共新闻:报纸向公共性的一次回摆
    结语:美国报纸报道模式流变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附录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