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风险,时刻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为规避风险、保护自我,人们已经想出了多种举措,比如对风险事故采取预防措施,发生事故后采取减损措施,购买人身和财产保险等。其中,购买保险是一种比较简单、便于计算成本的风险管理方法,保险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发挥了稳定社会生产、生活的作用。
无风险则无保险,风险的客观存在是保险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基础。因此,保险的研究必须从风险人手。
一、风险概述
保险理论中的风险,通常是指损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风险是一种随机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二是风险一旦发生,其结果是损失,而不可能是获利;三是风险事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是不确定的,可能大也可能小。
1.风险的特征
根据风险的概念及其发展规律的外在表现,可以概括出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观性风险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自然界的地震、台风、洪水及人类社会的瘟疫、战争、意外事故等,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们都一直存在。正是由于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所以保险的产生和发展才有其必要性。
不过人们通过对风险事件长期大量的观察,已经找到许多风险的存在方式、发生规律等,从而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频率和损失幅度,使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2)损失性风险与人们的利益密切相关,其发生后果是损失,表现为人们经济利益的减少。财产损失的经济利益可以用货币直接进行衡量,而人身损害的经济利益一般表现为所得的减少或支出的增多。保险的作用就是对损失的经济利益进行补偿。
(3)不确定性风险总体表现为客观存在,数量大体确定,但对风险个体来说是一种随机现象,其发生与否、发生时间早晚、发生地点在哪儿、损失数量多少、由谁承担损失等都表现为不确定性。
(4)可测性个别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但人们根据以往发生的一系列类似事件的统计料,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可对某类风险进行预测、衡量与评估,这体现了风险总体的可测性。风险的可测性,为风险的可经营性奠定了基础。
(5)发展性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是会发展变化的。尤其是随着人类生产范围的扩大,经济交往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风险呈现出空间范围扩大、损失数额增加、风险性质改变、新风险不断出现等变化趋势。
(6)普遍性风险是无处不在、
…… 进入21世纪以��,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的连年增加,老百姓的购买力水平的持续提高,使许多人具备了购买汽车的经济实力,汽车消费的政策、观念及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国老百姓对汽车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汽车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近几年来,国内汽车的产量、保有量连创新高。就汽车产量而言,2001-2007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几乎每年都跨越一个***的大台阶。就民用汽车保有量而言,近年来同样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截至到2007年底,我国民用汽车(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保有量为5696.78万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为3182.74万辆,载货汽车保有量为1046.54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为3533.75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62.03%。汽车,已经普遍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因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汽车后市场。
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保险的市场份额非常庞大,而且还会越来越大。具体体现:在整个保险领域,日前几乎所有财产保险公司,都以开展汽车保险作为自己的主要经营收入;在财产保险领域,从事汽车查勘定损的人员越来越多;在教育领域,既有研究生层次的机动车保险研究方向,也有本科层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更有高职领域的机动车保险与理赔专业设置,还有中职领域的汽车保险专业,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相当庞大的在校学生群体。其中,作为高职层次的机动车保险与理赔专业的学生,由于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岗位稳定性好,受到了保险公司的大力欢迎。
不过,汽车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该领域的专业教育也显薄弱。本书的编写主要是为了满足高职院校机动车保险与理赔专业、二手车评估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育而编写的。当然,由于本书充分注重了对读者动手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适合保险公司汽车保险的查勘定损、核赔核保岗位工作人员以及大型汽车维修公司车辆保险从业人员阅读。
本书共分七章,系统地介绍了保险基础知识、机动车辆保险法律法规、机动车辆保险产品、机动车辆的承保理赔实务、机动车辆出险的查勘、机动车辆定损实务、机动车辆保险欺诈的预防与识别等知识。满足了财产保险公司汽车保险领域查勘、定损、核赔、核保工作岗位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其中,对事故车辆的损失确定、保险欺诈的判断与识别,介绍得尤其详细、实用。
本书由山东交通学院李景芝、赵长利担任主编,第1章由张兆阳(山东技师学院)、赵长利编写,第2章、第4章由赵长利编写,第3章第1节由颜字和窦磊(山东技师学院)编写,第3章第2节由赵长利和刘恩猛(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编写,第5章、第6章由李景芝编写,第7章由任东(山东交通技术学院)和李景芝编写。全书由李景芝统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除了所列参考文献外,还参考了许多发表在报刊、网站上的相关文献,以及部分保险公司的培训材料,在此对原作者、编译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行业从业人员批评指正我们不胜感激。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