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期货市场的战略地位与发展
引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金融创新步伐加快,以期货和期权为代表的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因此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要由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必须建设现代化的**稳定的金融体系,培育发达的期货市场,提高国内企业对衍生工具的科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而这些都要求于我们正确认知期货市场和衍生工具,深入研究和把握期货市场规律,敏锐把握期货市场机遇和挑战,不断提升统筹发展和科学管理的能力。本章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围绕上述主题的研究和建议性文稿,特别是作者**提出期货业是战略产业的命题,是基于世界经济和全球化视角的一种理论认识的提升。
1 期货业和期货市场:新兴的战略产业
近些年来世界经济出现一个值得警惕的变化:一向不被我们看重的期货等衍生品市场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新的重要因素,它改变了世界经济运行与游戏规则,成为全球化竞争的特殊战略工具,影响着国际经济竞争格局和秩序。发展好期货市场、利用好期货等衍生工具,可以有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维护经济**,反之就会被动挨打、蒙受损失,经济稳定和发展也会受制约。我国期货市场建立时间不长,发展还很不充分、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各方面对期货市场和衍生工具不熟悉,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付出很大代价,制约了国内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并威胁我国经济长远、**的发展。 中国期货市场探索试点工作始于1988年,期货交易所始建于1990年,期货交易则正式起步于1992年。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中国三大期货交易所的期货交易金额41万亿元,不到全球衍生品交易额的1%;而我国的期货交易客户约48万人,只相当于我国股市投资者的不到1%。期货市场在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典型的阳春白雪。
然而。在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中,期货等衍生品市场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却急剧上升。据了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期货和期权市场交易规模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4年交易规模换算为美元,相当于国际贸易的1000多倍、全球GDP的70多倍。世界500强企业中的92%参与过期货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深化,以及国际经济波动的增加,中国经济受国际经济影响程度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发达的期货市场,以及国内企业是否熟悉国际期货市场并熟练运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不仅决定了我们的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质量,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能否有效应对国际经济波动的风险,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国务院在2006年确定了“积极稳妥发展期货市场”的方针。这是我国*高层对发展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首度做出的积极的方针性表述。正是在这个方针指引下,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改革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