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号处理理论和分析方法已应用于许多领域和学科中。信号处理方面的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不仅是无线电、通信、电子工程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成为相关工科专业非常实用的课程。
21世纪的高等教学改革要求加强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基础,促进不同专业领域知识��交叉渗透。如何适应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既注重将信号处理的知识体系贯穿衔接,又做到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并举,是《信号处理原理及应用》编写的出发点。
《信号处理原理及应用》以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为主线,适当补充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相关知识,在内容编排上注意两者的对称性和统一性;同时注重补充有关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实现和工程应用方面的内容,将理论方法和应用习题及实验指导相配合,增强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全书共分4部分,第1部分包括第1、2章,介绍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及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基础;第2部分包括第3、4章,介绍时域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如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描述方法、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模拟信号数字处理方法及信号和系统的各种频域分析方法(FT、ZT、DFF、FFT);第3部分包括第5、6章,介绍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网络结构及设计方法,**讲述IIR数字滤波器设计和F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第4部分包括第7、8、9章,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技术和应用方法,包括机械工程信号、语音信号和心电信号处理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实例,以及基于MATLAB应用软件设计的全部实验内容。
《信号处理原理及应用》编写的特色有如下几点。
1.系统性与对称性:在内容选取上注重反映信号处理学科理论框架的系统性和对称性,将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并行,充分体现两种信号处理分析过程和手段的异同点和共通性,通过连续和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的对比和衔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两种信号和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学科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变革,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通过课后习题、应用举例和实验设计来体现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实现知识到能力的提升。
3.灵活性与可剪裁性:在选材上注重各部分章节的独立与统一,内容衔接的梯度小,从章节的排列、例题习题选取、章节呼应、实验设计几方面,将知识的系统性和教材的可裁减性统一起来,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教学与读者的需要。
《信号处理原理及应用》适合电气工程类及相关工程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和科研人员在缺少信号与系统先修知识的情况下,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同时了解信号处理系统设计和应用技术的相关知识。
《信号处理原理及应用》的参考学时数为60学时,如学时不够,建议只讲授前六章,即利用少量学时适当补充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第2章),再着重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方法和体系(第3、4、5、6章),并与连续信号处理方法有机统一与呼应,*后利用少量学时或配合教学实践环节了解和掌握信号处理的实现和应用方法(第7、8、9章)。
《信号处理原理及应用》由谢平主编。第5、6章由王娜编写,第8、9章由林洪彬编写,其余各章由谢平编写。
《信号处理原理及应用》初稿承燕山大学杨鼎才副教授的精心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作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水平和工作中的疏忽,书中难免有错误与不妥之处,诚恳地欢迎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