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登上**看世界
高考失利,悬梁刺股
我并不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如果是,我应该在高中毕业后就走进清华。
18岁以前,没有太多人注意过我,我也没有显示出任何“人才”的迹象。高中三年,我也“扑腾”过名校,成绩冲到过年级前几名,但是发挥总是不稳定,并且被一种姑且可称为“高中考试波浪起伏症”的现象所困扰。该症状表现为相邻的两次考试成绩会走两个**,这次考得好,下次一定考得差,如果这次考得非常好,那就更不幸了,下次考得必定非常差。
熟悉了这种考试曲线图,倒也觉得无所谓了。每次无论结果好坏,我和父母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于是高中三年,我心安理得地走着这种起伏路线。
不过当我面临高考前*后一次全省模拟考试时,却犯了难——究竟应该尽*大努力考好呢,还是稀里糊涂考差一点儿?根据三年来的规律,如果这次考好了,高考就一定会“马失前蹄”;但如果这次考差了,又难免影响我填报志愿的信心。这是我**次明白人生中的选择常常让人左右为难。
所以,当别人埋头复习的时候,我的心思彻底游离。每天忙着反复权衡外带扔硬币,*后,我决定冒一个险——为了高考那“*后一锤子买卖”,这次模拟考试,我放弃。当然,我不是想罢考,而是反复叮嘱自己:“不要考好,千万不要考好。”
我带着“坚决不要考好”的信念走进了模拟考试的考场。哪知那一次,我反倒考出了有史以来*好的成绩——全校第4名。
于是,我的“悲剧”拉开了序幕,“波浪起伏症”在接踵而来的高考中如期地应验了。我的数学超水平发挥失常,平时模拟测验常在140分左右,但高考只得了117分,于是,我和北京*好的学校失之交臂,考入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我的很多同学如愿考上了很“牛”的学校。这种反差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走进大学之后,我每天都念叨着孟子的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后朝7晚11地去上自习,学英语。
危机感让我**次有了那么强大的动力,而这种动力也持续了4年的时间。
我的英语起点不高,但我居然敢在大一的时候报考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结果当然很惨,连题目都没有看懂,连滚带爬,老师收卷子的时候我拽着卷子不松手。
大二我接着考,总算及了格,61分,不过后来我知道,这是华中师大历届英语竞赛的*低分。
在准备第三次英语竞赛时,我已经跟着英语系旁听了一年的课程。
在英语系旁听的经历让我吃了不少苦。当时英语系是非常热门的专业,我们笑称英语系的同学连走路郡和其他系的不一样,全都是“飘着走”的。
之前有很多朋友提醒我不要去英语系蹭课,可能会受到“伤害和歧视”。但我还是不计后果地挤了进去。那天是下午2点的课,我1点刚过就像小老鼠一样悄悄溜进教室,趴在*后一排。
上课前5分钟,英语系的帅哥美女们才“载歌载舞”地飘了进来。我依然趴在*后一排,尽量使自己不被发现。上课铃声响起,英语系教阅读的牟老师走了进来。她环视了一下教室,说:“今天人来得很整齐嘛!”就在这时,她看到了趴在*后一排的我。“要在英语系旁听,得先去教务处办旁听手续。”牟老师认真地对我说。就这样,我被她“赶”出了教室。
我立即跑到教务处咨询如何办理旁听手续,得知办旁听证一学期要交3000块钱,这是我无法承受的,只好另想他法。
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我打听到英语系新来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姓周,刚刚研究生毕业,人非常友好。于是我又悄悄地蹭到周老师的课堂上。记得那时周老师刚刚怀孕,散发着母性光辉的她没有赶我走,还跟我讲:“只要大家不赶你,系里不发现,你可以在我的课堂上一直听下去。”于是,我在英语系旁听了一年。
被牟老师从英语系教室里赶出来至今阴影未散,我对英语系学生有一种莫名的排斥感。后来,我专门在英语演讲比赛中报名“专业组”,还考过了英语专业8级,有一些“较真儿”的成分。
当我第三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时候,拿下了一等奖。
这种进步让我开始意识到,有些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样有可能成功。
大三过后的暑假,我一边收拾着那些**级和省级竞赛获奖证书,一边突然产生了一种“空虚感”。在掌声渐息之时,我发现自己应该寻找一个更大的平台。
我想到了考研究生,而且,要考就考*好的学校!于是,我向着清华进军了。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是我对自己人生轨迹的**次赌博。
闭关复习阶段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临近大四,心态已经很浮躁,也经常会动摇,怀疑自己选择的是否是*佳路线。
毕业前,我面临着三条路,每一条路都很诱人,但是每一条路都不是那么平坦。
**条路,考清华研究生,汇入全国号称百万的考研大军中,去冲击清华大学一个只招不到10个人的热门专业;第二条路,凭着业余学了一年的法语,申请一所法国大学,背着背包去普罗旺斯流浪;第三条路,到湖北省外事办公室做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准确地说是一个翻译,做一些外事接待,如果运气好,可能有机会陪领导出趟国。
后来决定选择**条路,考进清华大学,多亏了母亲。
“儿子,我建议你暂时不要申请留学,以你现在的实力,充其量只能去国外读一所二三流的大学,但是在国内却有可能读**的大学,为什么不先去试一试呢?”在我第二次非常严肃地提到想放弃的时候,母亲坐在床边,语**长地对我说。这句话她已经说了很多次了。
在说服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母亲是世界上*耐心和*有技巧的说客。如果她发现我没有采纳她的意见,可以利用各种场合变化不同战术——苦口婆心、引经据典、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总之,直至我彻底被说服为止。
在母亲的坚持下,我听从了她的建议,决定先尽力考清华大学。虽然现在看来,考清华是那个时候*不靠谱的梦想之一,千军万马中,有谁会看中我这个不起眼的小兵呢?
但是希望*渺茫的时候,反而是我状态*饱满的时候。
我很会安慰自己:也许我不是*聪明的,但我是*认真的!
明确了目标以后,我开始闭关考研。我拿着爷爷赞助的3000块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非常小的教工宿舍,制订了详细的时间表,静下心来,做冲锋前的准备。学校当时不允许教工出租房屋,每天晚上都有专人负责巡查。为了避免被发现后流离失所,我不得不每天回到家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把房间伪装成无人居住的样子。
5个月之后,一个下着大雨的早晨,我接到了清华的面试通知书。这一刻,我忘记了自己曾经经历的所有孤独和无助,能想到的全是幸福和梦想。
从小到大,我成长的轨迹很像是带着梦想去爬山,一座山一座山地往上爬,一个梦一个梦地接着做。每当爬上一座山峰,还来不及回望走过的路,又看到了另一座更高的山峰,于是开始一次更加艰苦的攀登。
清华,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我从这里走出了国际化的**步。以“大长今”的精神闭关考研
以“大长今”的精神闭关考研
我曾经读过王辉耀的一本书《我在东西方的奋斗》,里面提到出生在80年代的这一批人,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苦。父母为我们包办了几乎所有的事情,所以很难具备做大事的能力。而考研,给予我的*大收获就是坚强的意志,让我在之后很多年中,面对任何困难都绝不轻言放弃。
当然“坚强”并不意味着悲壮地“悬梁刺股”、“卧薪尝胆”,那种复习方法叫做“自虐”。考研同样也可以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过程。快乐的前提是合理的作息规律和自我情绪的调整。
准备考研的多是大三下学期的学生,课程相对比较少,容易自己控制时间。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份“闭关复习计划”,在没有课的日子里严格执行。现在,它依然完整地收藏在我的抽屉里,看上去无比熟悉亲切。
8:45am~10:30am背诵。早上8:00起床以后,我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洗漱和吃早餐,然后去图书馆,8:45准时坐在书桌前开始复习。政治和专业课都有大量的名词解释、问答题要背,早晨的大脑相当于一台刚开机的电脑,运行速度非常快,所以尽可能在这个时候把该背的东西背完。
10:30am~11:00am休息。走出图书馆,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听听音乐,看看秋日的阳光如此明媚。坐在草地上读一读当天的报纸,美好的半个小时。
11:00am~12:00pm复习英语。英语主要是背单词和做题,刚好一套题或一个单元的阅读需要一个小时,那么这一个小时就非常有效地利用了。有了合适的事情,你根本不用看表,时间过得非常快。
12:00pm~1:30pm午餐和午休。午餐一定要好好地吃。考研的时候每个人都是“脑力民工”,*大的感受是一坐下来就饿了。吃完之后,*好保证一个小时的午休。
1:45pm~3:00pm复习自己*薄弱的科目。下午是*完整的一个时间板块,所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薄弱科目”。我当时*薄弱的是新闻史,需要背的东西实在太多,于是在每天下午集中突击。理科考生也可以在这个时间集中突破数学。
3:00pm~4:30pm休息半个小时,然后做一些文字整理工作。我当时参照历年考题给自己出专业课模考试卷,将书中的重要名词解释以及问答题的答案整理得工工整整,这样晚上可以请同学来问问题,自己背给他听。这个经验普遍适用于文科类考生。
4:30pm~6:30pm雷打不动的运动和晚餐时间。跑步和力量训练交叉进行,既可以恢复肌肉,还可以保持很好的锻炼效果。想象一下,端坐了**,在健身房或操场上挥汗如雨,然后洗一个澡,再美美地吃顿晚餐,那是多么幸福的感觉!
6:45pm~9:00pm又一个非常宝贵的板块复习时间。我非常重视板块时间,因为复习是一个渐渐投入的“加速度过程”,非常忌讳刚刚熟悉了一个科目,又跳到另外一个科目,因为每一次重新提速又需要很多的时间。这就好像火车一路反复地停靠和更换车道,一定非常影响速度。
9:00pm~10:00pm**的总结。没有总结的**是不完整的。我的方法是把自己整理的大量文字内容背诵一遍,然后找自己的考研伙伴,互相提问互相背,这样可以迅速巩固当天的战果,画上一个**的句号。
10:00pm~12:00am这两个小时应该属于自己。你可以看一集你*喜欢的偶像剧。我当时看了几部偶像剧,每次看了以后就被男女主人公跌宕起伏的爱情感动得热血沸腾,觉得生活是很美好的,我要从今天开始,一步一步去靠近。湖南台整天在放《大长今》。我想,大长今和闵政浩的命怎么这么苦,和我有的一拼。但是他们*后依然很幸福,苦尽甘来。这样一想,我第二天又动力十足了。
12:00pm~8:00am睡觉。每天晚上12点,我会准时睡觉,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
在考研阶段,需要找到合适的心态调节方式。除了偶像剧,看励志书籍也是个好办法。王辉耀的《我在东西方的奋斗》、杨澜的《凭海临风》都给过我信心和力量。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人生”这本书是靠你自己去写的,付出的越多,这本书就会越精彩。我喜欢读成功人士的传记,我去读他们的故事,分析自己和他们的差距,才能更加有动力。
考研的那几个月真是让我脱胎换骨了,每天坚持这样一个复习计划,既快乐又充实。当勤奋成为习惯的时候,一切就不再痛苦。
大学时代,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每天早上起床想到今天将很忙,每天晚上睡觉,觉得这**过得很充实。
毕业前,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与父母、朋友分享喜悦,然后轻松享受*后的大学时光。或者拿着一份厚厚重重的简历,得到很多公司的邀请,你可以从中选一个*称心的,准备好展开另一段人生旅程。
“你想把清华当出国跳板?”
研究生考试笔试*后一门课结束了。
我走出考场,仰天长啸,大吼一声:“终于考完了!”然后把所有的复习资料分门别类打好包。我不是要收藏,而是要把他们系统而完整地全部扔掉,经过5个月的艰辛努力,我不想也不敢再去回忆关于考研的任何记忆。我要把他们从我的记忆里彻底销毁。这也是我全力做事情时的一个习惯,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用尽全部的力气,做完之后就不再想了。
考完研之后,我开始彻底放松,每天的主要任务是补觉,然后在一所很小的英语学校兼职上一些英语课,用挣来的钱交学习法语的学费。当时,我在法国大**的“法语联盟学校”学法语,学费非常贵,一个月大概要700元人民币。我当时兼职教英语可以挣到1000元左右,所以每个月过得很拮据。
就这样在等待中度过了3个月。这3个月,因为每一条路都很模糊,所以我对未来何去何从毫无概念,心情就像坐过山车,有时候觉得未来特别美好,有时候又觉得美好的未来离我那么遥远。
3个月以后,在得到清华面试通知的当天中午,我还在武汉。武汉下着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手里拿着打工辛辛苦苦赚来的1500元工资,上了一辆出租车。下车的时候,记住拿伞了,但是却忘记了拿放在座椅前面的钱。呜呼,这可是我准备去清华面试的路费!当时我的心情极其悲壮,甚至想要放弃面试。还好后来母亲借给我一笔钱,我才去了北京。“祸兮,福之所伏”的老庄哲学在我身上经典演绎。
其实面试之前,我担心*多的不是能否被录取,而是到哪里弄一套像样的西装。好在,我当时借宿的那间寝室的兄弟们身材比较统一.A师兄借给我一套休闲西装,B师兄借给我一双皮鞋,C师兄.借给我一条领带,让我得以“闪亮登场”。回忆起来,那副样子一定非常可笑——一个西装革履、长发披肩的不伦不类北漂艺术青年,报考的居然不是清华美院而是国际新闻专业。
迄今为止,我**一次留长发就是在清华面试的那一个月,想来真叫人后怕,幸好当时没有叛逆到戴耳环。
面试那天傍晚,我走进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二楼的一个新办公室,里面已经坐了三排紧张沉默的人,整个房间非常安静。我感觉那里的气氛不太自然,至少报考新闻传播学的人不应该这样沉默。于是我试图把现场的气氛弄得活跃一些。这是我的强项。在一个大家彼此陌生的环境里,我非常善于主动打破僵局。这或许也是我后来在“新东方”如鱼得水的原因,我知道怎样让学生们放开来说英语。
看了看周围,每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这个时候,我不想找那种看起来特别自信的人聊天,以免带给自己太多压力。我找了一个坐在我身边看起来非常矜持的女孩,我感觉她有些紧张,于是主动找她聊天。
“紧张吗?”我问她。
“还行,反正没有太大把握。”她笑着回答。
“我也是,因为我的总分才370。你呢?”我们当时并不知道彼此的分数,之所以假装“无意”地这样说,是因为满分不过400,我自信地想,370分无论如何也算高了吧。
“我比你高一点儿,385。”她依然非常稳定地微笑。
啊?这可不是高一点儿,要知道,15分可以挤掉很多人。
就在我们讨论分数的时候,陆续有人加入进来,慢慢地,彼此的分数大概都知道了。*高分是390分左右,我的成绩只能算“中等靠后”,不占太大优势。不过后来我知道了,这种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报考的方向不同,连考卷都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