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精彩导读
上回书说到鲁智深巧扮新娘子打败山贼,不想竞与山贼交了朋友。下山后,鲁智深前往相国寺看管菜园,这才引出了一段奇事。
智深来到相国寺,被安排看管菜园。菜园附近有一二十个混混,中间有两个当头儿的:一个叫做“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做“青草蛇”李四。
智深**正好到粪坑边,看见这伙人都不走,只是站在粪坑边上,一齐说:“我们特地来给您表示祝贺的。”
智深说:“你们既然是邻舍街坊,都来寺里坐坐吧。”
张三、李四等人想给智深一个下马威,他们商量抓住他的左右脚后把他掀入粪坑。混混们上前给鲁智深施大礼,跪在地上不起,希望智深过来搀他们,乘其不备出鲁智深的丑。
智深见了,心里很是怀疑,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到前面来,莫不想摔倒我……这些小子竟敢来拔老虎的胡子!我就到前面去,也叫他们知道我的本领!”
智深大踏步来到众人面前。那张三、李四便说:“小人兄弟们特来参拜师父。”口里说着,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智深不等他们上身,右脚早起,腾地把李四踢下粪坑里去。张三刚想走,智深左脚也把他送入粪坑。剩下的那二三十个混混直看得目瞪口呆,都急着要逃。 书一直是人类的朋友--不过,这位朋友与我们每个人的交情都不大一样。也许是泛泛之交,或者是心心相惜的难求知音。这其中的原因就太多了,正所谓书海无涯,许多人往往望洋兴叹。时至**,我个人对书的认识也不外乎“书非借不能读”之类的。
不过,一说到读书,我就很容易想起我的童年。
童年时代,没有什么书可读--我经历过完完整整的十年“文革”--那个时候根本无暇顾及学习,更不用说读什么中外名著了。好不容易“文革”结束了,才意识到这事儿的重要性,于是乎马上开始恶补,其内容却是*为简单、*为普通的基本文化知识。上了大学,才真正意识到了知识海洋的宽广、博大、精深,于是乎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什么书都读,什么书都看,什么书都买--买不起的就抄!由于时间紧迫,对于我所读的、所看的、所买的、所抄的所有的书都来不及进行深入的思考,落得个“博闻强记属**”的称号,却没有从这些书中感悟出什么。这固然遗憾,但总算把该读的历史书基本上都读过了。
说实话,大家能够认识我这么个其貌不扬的人,也多亏我当初一直坚持不懈地读书。正因为如此,我才真正地感觉到��书的重要。
说到读书的重要,我觉得,这古今中外的名人对此的论述,**我说得精彩多了。
比如在一千年前的中国,有位叫做赵恒的皇帝,曾经写过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诗中说到了读书的益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妾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话虽然俗了点,但却是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