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开发能够抵抗核打击的计算机网络,资助建立了一个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名为ARPANET,就是今天互联网(Internet)的*早雏形。
1971年, 位于美国剑桥的BBN科技公司工程师雷• 汤姆林森(RayTomlinson)开发出电子邮件。此后,ARPANET技术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1973年,TCP(传输控制协议)正式投入使用;1981年,IP(互联网协议)投入使用;1983年,TCP/IP协议正式被集成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UNIX版本中,该网络版适应了当时各大学、机关、企业强烈的网络需求。随着免费发放的UNIX操作系统的广泛使用,TCP/IP协议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同年,ARPANET宣布将把过去的通信协议NCP(网络控制协议)向新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过渡。随着越来越多厂家的加入和支持,TCP/IP协议成为将大大小小分散于各地的网络连接起来的纽带。
伴随着这张当今世界上规模*大、用户*多的网络的成长壮大,TCP/IP协议也就成为既定事实上的世界标准,IP网络逐渐成为当代乃至未来计算机网络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信息通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信息通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国强民的重要推动力量。
截至2006年1月,中国的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7.52亿户,居世界各国之首。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7.0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30.3部/百人。
互联网宽带用户达3 862.1万户,全社会互联网使用人数迭1.11亿户,居世界第二。在网络和用户规模上,中国已成为全球信息通信大国。
“村村通电话工程”实施两年多来,截至2005年11月,全国已有5万多个行政村新开通了电话,通电话行政村比重已经达到97%以上,提前实现了邮电“十五”规划中“95%以上行政村通电话”的目标。
经历一系列的改革和重组,中国信息通信业已初步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信息通信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目前,中国正处于WTO的过渡期,《电信法》已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2006年的立法计划并有望在近期进入审议程序,信息通信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意识初步形成,各级信息通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管水平显著提高,互联互通、网间结算等监管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3G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战略转型成为运营商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