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友”的本义及其内涵,论述了古代儒家的交友观,提出“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中国传统的交友之道,并对当代人的交友提出了建议和指导,**分析了孔子、孟子、荀子、二程等学者的交友思想,例如《论语》阐释了“切切偲偲”“言而有信”是朋友的相处规范,《白虎通》提出的朋友之道“近则正之,远则称之,乐则思之,患则死之”,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的交友思想。同时,本书研究了儒家的“君臣相友”思想,梳理了先秦至晚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例如《郭店楚简》称“友,君臣之道”,孟子阐明了君臣之间的政治平等,荀子赞同“从道不从君”的古训,荀子指出谏争辅拂之人是社稷之臣、国君之宝。《白虎通》称:“君之与臣,无适无莫,义之与比”。二程认为君臣合力为天下之天下,在这个前提下二程重视君臣之义,指出君臣各有其职责。黄宗羲论述了君臣当以天下万民为事,以天下为事,臣为“君之师友”。谭嗣同发挥了孟子与黄宗羲的政治伦理思想,继承了他们的师友理论。同时,本书论述了一些学者君臣有序的思想,提出“君臣相友”与君臣有序共同组成了古代儒家理想的治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