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三园总说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以北,总占地面积约350公顷,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座园林组成,总称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建造规模*大,内部装潢*精的**园林。从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赐园胤禛算起,到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为止,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代帝王前后150余年的经营,从雍正皇帝以后,圆明园就开始扮演着北京第二个政治**的角色了,不仅供给帝王的生活设施俱全,**各部院在圆明园外围也都设有直属机构,至此这几代皇帝每年都会有相当长的时间居住在圆明园中,在这里处理政务,避暑游赏,消磨时光。道光时期,国势日衰,财力不支,皇帝裁撤三山陈设,废山庄,罢秋狝,但是对圆明园的经营却一直没有放弃,仍然继续改建修造,这座**园林依然发挥着她不可替代的统治功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座圆明园,半部清代史。 圆明园的兴建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与多样的原因。清王朝的满族统治者,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当他们**中原,坐镇北京统治全国的时候,发现很难适应北京皇宫盛夏的酷暑,再加之其游牧善射的民族习惯,寻求一方安逸凉爽、富于山野气息的舒适水土来兴建园囿,以代皇宫,便成了清初统治者共同的追求。北京西北郊一带,自古以来就是沼泽棋布,池水丰美的天然湿地,自古就有“海淀”的称谓,再配之西山地区巍峨险峻的山地环境,距离京城不远的路程,这些就构成了建立**园林的有利条件。圆明园并不是北京西北郊**座皇 家园林,康熙十九年(1680),康熙皇帝在北京西郊动工兴建了两座**园林,分别是玉泉山澄心园(静明园前身)和畅春园,开创了北京西郊兴建**园林的先河,之后在康熙、雍正、乾隆盛世三代帝王130余年的统治时间内,在北京西北郊总共建造了包括三山(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五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春熙院、熙春园)在内的大小十几座**园林,再加之周围王公大臣的各个属园,它们共同构成了北京西北郊蔚为壮观的园林风景群,这是世界园林建筑史上的奇迹。在这个奇迹中,圆明园占据了*为重要的地位,是西北郊各个**园林的**,扮演着万园之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