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官场“镜花缘” 柳宗元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十年寒窗苦用功,好不容易 赢取了金榜题名。然而跻身官场一看,犹如《镜花缘》中的 林之洋与多九公,蓦然间闯入了“两面国”,迎面撞上“牛头马面”;又犹如美国小说《眼镜》,那个高度近视的洗衣女孩,突然戴上了眼镜,原先的隔岸观火、雾里看花,一切都清晰无比地暴露在了眼前。 柳宗元诞生在唐代宗年间,待其进入官场,已经是唐德宗晚年了。 唐德宗李适(kuò),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唐德宗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的承平盛世。但好景不长,他十四岁那年(天宝十四年)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 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唐代宗即位之初,李适被任命天下兵马元帅,肩负起与安史叛军余孽*后决战的使命。平定叛乱之后,李适“以功兼尚书令,与功臣郭子仪、李光弼等皆赐铁券,图形凌烟阁”。青少年时代的动荡生活,使德宗登基以后,立志做一个有为的中兴之君。 据《新唐书·本纪第七》载 :德宗即位之初,也���励精图治、宵衣旰食,试图对唐玄宗以来朝廷的奢靡腐败官场弊端予以整肃。唐德宗登基伊始,即诏告天下,废止了诸州府向朝廷的进 贡。对唐玄宗为讨美人欢心的“一骑红尘妃子笑”,也明确规定山南枇杷、江南柑橘每年只许进贡一次,以供宗庙祭祀。禁令天下不得以呈祥瑞为由进贡珍禽异兽,将文单国(今老挝)所献三十二头舞象一律放养野生 ;甚至对官员的车辆服饰、置田购房也作出反腐倡廉的明确规定……曾采取了一些让民众从战乱中恢复休养生息的措施。 建中元年,在宰相杨炎的主持下,进行了赋役制度的改革,废止了久已弛坏的“租庸调法”,改行“两税法”。“两税法”的基本精神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 ;人无丁、以贫富为差”,即把“均田制”下的土地税(附加劳役),改变为承认土地自由兼并的财产税。规定两税之外,官吏不能另有加敛,否则以违法论处。这是为适应当时经济发展形势而采取的变革措施,对于恢复战乱创伤、让民众休养生息还是有利的。 唐德宗初年所采取的动作,与后来唐顺宗“永贞革新”所采取的举措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建中之乱”成为唐德宗命运的转折点。自从因朱泚事变出逃奉天以后,他似乎意识到钱财的重要性,开始改变初衷。唐德宗不仅开始喜欢钱财,而且还主动暗示州府向他进奉。把进奉物称为“羡余”,表示是地方官将**税收完成后,送给皇帝的个人财富。“羡余”实际成为地方官吏向皇帝的公开贿赂。地方官自己又不会生财,所谓的“羡余”,羊毛出在羊身上,是地方官巧立名目,在两税之外再搜刮老百姓的钱财。打着效忠皇帝的名义,搜刮上来的“民脂民膏”,地方官只将其中的四分之一进奉,其余的四分之三都吃了“过水面”,中饱私囊。地方官为讨皇帝欢心,不断进贡财物,想出繁多的名目 :有的每月进奉,叫“月进”,有的甚至每天进时竟达五十万之巨。从此,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官员穆质指出:“古则为官择人,今则为财择官。”唐德宗还经常派宦官直 接向政府各衙门以及地方公开索取,称为“宣索”。贞元年间担任宰相的陆贽,因为拒绝所有来京城办事的官员的礼物,德宗还派人开导他,不要太过清廉,对人家的礼物一律拒绝是不通人情世故。像马鞭、鞋帽之类的小礼物,收受一点也无关紧要。 插一段唐德宗的趣闻笑话:贞元三年,唐德宗在辛店打猎,来到一个叫赵光奇的农户家中。唐德宗问 :“百姓们生活得高兴吗?”赵光奇回答说 :“不高兴。”唐德宗奇怪 :“今年庄稼获得了丰收,你们为什么不高兴呢?”赵光奇回答 :“**的诏令不守信用。前边说的是除两税以外不再有其他徭役,现在 除了两税之外的各种强迫收费比两税还要多很多。后来又说这是和籴,实际上是变着法子对百姓巧取豪夺。开始时说收百姓的粮食是由官府到百姓家中收取,现在却强迫百姓们把粮食送到几百里外的京西行营。由于路途遥远,很多人家干农活的牲口被累死了,车也坏了,导致家庭破产,难以维系。人们的生活如此愁苦,有什么可高兴的呢!**每次发布的优恤百姓的政策,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圣上深居在防卫森严的皇宫里,哪里会知道这些呢!”唐德宗听后,下令免除了赵光奇家的赋税和徭役。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点评这段历史说 :唐德宗真是太难以悟透治国之道了!自古统治者所担忧的,是君主的恩泽被下属截流而百姓得不到实惠,民间的真实情况被官吏隐瞒,上边被蒙在鼓里。所以君主虽然心里经常挂念着底层,不断出台优惠百姓的政策,但百姓却由于得不到实惠而并不买账 ;老百姓愁困怨愤,而君主却无从知晓,以至于百姓和**离心离德,走上反叛的道路,导致**危亡,政权更替。 封建君主制这驾马车的强大惯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总要落入封建王朝兴衰周期律的窠臼。《新唐书》这样评价唐德宗:唐德宗猜忌多疑,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一会儿怀疑某大臣看不起自己,一会儿又猜忌某大臣是为 了表现自己的正直而给他难堪。朝廷用人有一大弊端,就是“信用昵近,不由正途”。唐德宗看谁也不放心,于是朝廷之上频频发生人事变动,尤其是频繁地更换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