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锁国:日本的悲剧
QQ咨询:
有路璐璐:

锁国:日本的悲剧

  • 作者:(日)和辻哲郎/著、郎洁/译、胭 砚(YY)PROJECT出品
  •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 ISBN:9787540794651
  • 出版日期:2024年04月01日
  • 页数:616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锁国》全书分前后两篇,前篇以欧洲人为寻找新大陆而开辟的东西两条新航路为线,阐述了世界性视野在大航海时代逐步形成的过程。后篇以近代初期的日本为考察对象,阐述了在世界性视野形成的历史背景下日本却逐步走上锁国之路的过程。 《锁国》是一本历史考察之作,亦是作者对民族精神的反思之作,作者通过史实钩沉,力陈锁国之弊,笔锋直指日本民族缺乏科学精神这一民族精神缺陷,在出版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本书获得1951年读卖文学奖。
    文章节选
    太平洋战争失败后,日本民族颜面扫地。当此之际,强调日本民族的劣根性实非笔者所欲。人无完人,再**的人也有其缺点和弱点。当人们用空泛之言来夸示日本民族的优越性之时,是*需要指出其缺点的时候,而现在,反而应该是引导人们冷静地认识日本民族的**的一面,给处于逆境中的这个民族一些鼓励的时候。
    但是,人们在不得不认清自己的缺点或弱点时,不应一骂了之,而应试着对缺点和弱点进行深刻的反省,准确把握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也是克服缺点必须要做的工作。日本民族的这个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缺少科学的精神。一群轻视合理的思考、思想狭隘、狂热盲信的人将日本民族带入了现在的悲惨境地。但是,这样的事情之所以能发生,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正是只相信直观的事实而不重视通过推理能力来理解事物的民族性。我们这个民族有这样的习惯:即使是已通过推理力被确认了的事理,也会觉得若非亲身体会就无法理解。这种恶习正是*可悲的狂热信仰蔓延的温床,各种各样的缺点亦由此滋生。
    然而这一缺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近代初期新科学兴起,欧美人用了三百年的岁月将此科学的精神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然而日本民族呢,新科学兴起不久即封锁**,之后的二百五十年间以**的权力**这一近代精神所产生的影响,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而这二百五十年间的科学的发展在世界史上是****的,因此不得不说两者间的这一差异就更为深刻了。这不是靠急剧引进科技发展的成果就能勉强填补的。因此,甚至会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新的科学成果的利用者同时也是*可悲的狂热的信徒。
    这样看来,认清这一缺点,充分理解何为锁国,是很必要的。这是一个历史学的问题,但是历史学家没有为我们释疑解惑,他们正致力于研究锁国期间日本创造的举世罕见的封闭性文化。这一时期为我们留下了各种美丽的、非凡的、****充满个性的东西,对之进行研究的确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得到这些东西的代价是:我们失去的东西不计其数。本文将就锁国这一历史问题进行论述。
    但是,在切入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对近代开始之前,也就是锁国之举成为问题之前的世界历史形势做一个概述。锁国成为问题,是因为世界性交通的开启,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已经初现端倪。而锁国则是对世界一体化趋势的一种抗拒的态度。锁国成为问题以前的时代,世界分为好多个(互相孤立的)世界,欧洲的世界在其中并非特别先进。但是因为近代的思想运动始于欧洲,本文就先从那儿开始吧。
    罗马帝国统一环地中海诸地方政权成为当时的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帝国之时,这些地方的所有的古代史亦汇总于此。这不管是在地理意义上还是在历史意义上都意味着东方与西方的交融。在罗马这个普遍的世界中,形成了普遍的政治、法律、文艺与宗教。这一普遍性中不包括印度的世界和中国的世界,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遍性,但是罗马对罗马人来说是包括东方和西方的世界,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各个民族来说,无疑是有普遍性的。而由此把握的普遍性理念,对其后的分裂的民族**与对立的世界总是有着指向人伦精神的更高阶段的作用。
    这个普遍世界的崩溃由两个原因引起。一个是日耳曼人的入侵,另一个原因是阿拉伯人的征服运动。
    ……
    目录
    序 序说 前篇 全球性视野的形成过程 **章 / 面向东方的视野开拓运动 第二章 / 面向西方的视野扩大运动 后篇 世界视野下近代初期的日本 **章 / 十五、十六世纪的日本形势 第二章 / 沙勿略来日 第三章 / 沙勿略来日事件后的十年间 第四章 / 维列拉的畿内开拓 第五章 / 九州各地的开拓 第六章 / 弗洛伊斯在京都的活动 第七章 / 在九州西北沿岸地区布教成功 第八章 / 路易斯·弗洛伊斯—和田惟政—织田信长 第九章 / 织田信长对传统的破坏 第十章 / 京都的新教堂“升天圣母”的建立 第十一章 / 天主教运动的鼎盛期 第十二章 / 走向锁国 [ 附录 ] 人名地名对照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