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叙 论 中国乐律之学,蒙昧者二千余年矣。其蒙昧之故,有由于历史上事实之影响者,有由于历史上政治之作用者。何谓事实之影响?如秦始焚灭典籍礼坏乐崩之类是也;何谓政治之作用?如非天子不得制礼作乐之类是也。欲粗知音乐之沿革,及其原理,非用历史之眼光,彻上彻下,将数千年之变迁,综合研究之不可。但此问题谈何容易。自来乐律书籍不下数百种,而能明白易解,予人以满意者,实无一书;而聚讼攻击,又无书无之,令人有无所适从之叹:此斯学所以蒙昧难治也。今兹所论: 意在将历来乐律之历史重案,排比类列之;及各重大问题之症结,以*显浅之语说明之。俾欲研究斯学者,有头绪可寻。至于管见所得,亦附列一二,总取明白易解为主。以此一书,为读一切乐律书之初步而已。 欲知中国音乐变迁之概略,不可不知先决数问题。兹列于下: 一、自秦火以后,周时及上古雅乐之谱,荡然无存,汉时人即不能知雅乐音节。今所知者《诗》三百篇,即周代乐章;然只存其词句,亡其节奏矣。 001 中国音乐小史 二、周时言乐之载籍,如《礼记·周礼》等书,或言空理(如《乐记》之类),或言品物(散见于《周礼》中);若关于音乐艺术之原理(如乐律问题等);诸经籍���无一语道及。仅《吕览》《管子》《淮南子》等书,略存鳞爪而已。 三、自汉唐至清,历代皆有修定雅乐之举。历朝之定律说,无一相同,而皆谓复古雅乐。实则古雅乐自秦火以后,无人能知;后代各雅乐,是否即成周之旧,乃无可判断之事。今可知者,仅大节目有可考者而已。 四、古雅乐既亡,历朝所制之乐,虽与古合否,无从而知,但皆可以与人声相协。盖雅乐乐器之构造,虽定律说参差不一,而形体上则不甚相远。形体既略从同,则声音不能有极大差异。且乐器众多,从有差异,亦易于调和。历代屡次修订,迄无定准者以此,迄无定准而皆能成立者亦以此。 五、定律问题,与律吕问题,当分为二事。定律者制器时之事,律吕者奏乐时之事,必先分晰此两问题,始有头绪可寻。乐律书多不分清,所以纠缠难解。 六、自周至清,雅乐、俗乐之分别,可分为两大统系:雅乐系——一字一音之音乐属之;俗乐系——腔多之音乐属之。隋、唐二代,为俗乐极盛、雅乐极衰时代,实为中国音乐变迁之*大关键。 七、制乐之事,在在与政治之作用有关。故历代乐书,多含神秘意味,令人无从索解,乐律难明,此其**原因也。古书多未可依据,尤以汉代为甚,以其喜含神秘故也。因此雅乐难明之故,大半受政治作用,与汉儒神秘学说之影响。 以上诸先决问题,不止为本书之前提,实为研究乐律一切书籍之前提。明此前提,然后读乐律书,始能知其大意,而不至为纷如乱丝之学说所惑。大抵治此学者,只有排比众说,择其较可信者而从之,疑者则阙之,以尽其贡献之义务斯可矣。 若夫生二千余年之后,而仅凭破碎不完之纪载,以尚论二千余 002 **章 叙论 年以前之专门技术,此技术又为秦汉以来未定之悬案,遽欲以一己之观察而解决之,能乎,否乎?故本书述前人之说,虽间参以管见,仍矜矜于多闻阙疑之义焉尔。 003 第二章 上古至周雅乐述略《周礼·大司乐》云:“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郑康成注云:“黄帝乐曰云门大卷。……大咸,即咸池,尧乐。……大?,即大韶,舜乐。……大夏,禹乐。……大濩,成汤乐。……大武,武王乐。……此周所存六代之乐。” 《乐纬》云:“黄帝乐曰咸池,帝喾曰六英,颛顼曰五茎,尧曰大章,舜曰箫韶,禹曰大夏,殷曰濩,周曰勺,又曰大武。” 《 礼 记· 乐 记 》 云:“《 大 章 》, 章 之 也。《 咸 池 》, 备 矣。《韶》,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矣。”郑康成云:“《大章》,尧乐名,言尧德章明也,《周礼》阙之,或作《大卷》。《咸池》,黄帝乐,名《咸》,皆也,池之言,施也,言德之无不施也,《周礼》曰《大咸》。《韶》,舜乐名,‘韶’之言,绍也,言舜能继绍尧之德,《周礼》曰《大韶》。《夏》,禹乐名,言禹能大尧之德,《周礼》曰《大夏》。殷周之乐尽矣,言尽人事也,《周礼》曰《大濩》《大武》。” 按中国古籍,凡言文化,多托始于黄帝。然年湮代谢,荒远难稽,姑就故籍考之,则《咸池》为黄帝乐,《大章》为尧乐,当较可信,《周礼》郑注偶误耳。《庄子》云,“黄帝张咸池004 第二章 上古至周雅乐述略 之乐于洞庭之野,奏以阴阳之和,烛以日月之明”,亦《咸池》为黄帝乐之一证也。 《尚书·舜典》篇云:“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益稷》篇云:“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按九成,孔颖达《正义》云:“成,谓乐曲成也。郑云: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其实一也。”据此,一成即一段之意。 《礼记·明堂位》云:“土鼓,蒉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拊搏,玉磬,揩击,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郑康成云:“蒉,当为甴(通块,土块也)。籥,如笛,三孔。伊耆,古天子有天下之号。拊搏,实之以糠,形如小鼓。 揩击,谓柷敔,皆所以节乐者。四代,虞夏殷周也。”孔颖达云:“此明鲁用古代之乐,及四代乐器。土鼓,谓筑土为鼓。蒉桴,以土块为桴。苇籥,谓截苇为籥。” 《明堂位》又云:“夏后氏之鼓足,殷楹鼓,周县(通悬)鼓,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郑康成云:“足,谓四足也。楹,谓之柱,贯中上出也。县,县之簨虡也(虡,即鼓架)。垂,尧之共工。女娲,三皇承宓牺者。叔,未闻也。和,离,谓次序其声县也。笙簧,笙中之簧也。《世本》作无句作 磬。”孔颖达云:“垂作调和之钟,叔作编离之磬,女娲作笙中之簧,言鲁皆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