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家 学 术 文 库 ” 编 者 按 中国学术,昉自伏羲画卦,至周公制礼作乐而规模始备。其后,王官失守,孔子删述六经,创为私学,是为诸子百家之始。《庄子》曰:“道术将为天下裂。”孔子殁后,儒分为八;墨子殁后,墨分为三。诸子周游天下,游说诸侯,皆以起衰救弊、发明学术为务,各国亦以奖励学术、招徕人才为务,遂有田齐稷下学宫之设。商鞅变法,诗书燔而法令明;始皇一统,儒士坑而黔首愚。当此之时,学在官府,以吏为师,先王之学,不绝如缕。至汉高以匹夫起自草泽,诛暴秦,解倒悬,中国学术始获一线生机。其后,汉惠废挟书之律,民间���书重见天日。孝武之世,董子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之策,定六经于一尊。其后,虽有今古之分、儒释之争、汉宋之异、道学心学之别、义理考据之殊,而六经独尊之势,未曾移也。 及鸦片战起,**洞开,欧风美雨,遍于中夏,诚“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当此之时,国人震于列强之船坚炮利,思有以自强;又羡于西人之政教修明,思有以自效。于是有“变法守旧之争”“革命改良之争”“排满保皇之争”,而我国固有之学术传统,亦因之而起变化。清季罢科举而六经独尊之势蹙,蔡孑民废读经而六经独尊之势丧。当此之时,立论有疑古、信古、释古之别,学派有“古史辨”与“学衡”之争,学说有“文学革命”“思想革命”“文字革命”“伦理革命”诸说,师法有“师俄”“师日”“师西”之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百家争鸣,复见于近代。 民国诸家,为阐明道术、解救时弊,著书立说、授课讲学,其学术思想,历久弥新,至今熠熠生辉,予人启迪。然近人著作,汗牛充栋,多如恒河之沙,使人难免望书兴叹,不知从何下手,穷其一生,亦难以卒读。因此之故,我们特精选*具代表性之近人著作,依次出版,俾读者略窥学术门墙,得进学之阶。此次选辑出版,虽未能穷尽近人学术之精品,难免有遗珠之憾;然能示人以门径,使人借此以知近人学术规模之宏大、体系之完密,亦不失我们编辑出版“大家学术文库”之初衷。 此次出版,为适应今人阅读习惯,提升丛书品质,我们特对所选书籍做了必要之编辑加工,仍以保持各书原貌为宗旨。 然限于编者之有限学力,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尚祈广大方家、读者诸君不吝批评斧正。 编 者
2024 年 1 月 自 序
在六七年前,我曾费了七个月的时间,写《国画源流概述》十几万字,那时候国内尚无画史一类书籍出版。一个人闭门造车,倒是味道十足!去年江西省立**中学校要我担任高中艺术科的国画教师,我总是叫他们多多看些关于国画理论的书。他们不是说无从看起,就是说看不懂,要我编些讲义,我答应下来了。因为我想我是有老本钱的! 翻出来看来看去,觉得自己太狂妄了。现在已出版的陈氏《中国绘画史》、潘氏《中国绘画史》、郑氏《中国画学全史》、朱氏《国画 ABC》不是都比我更丰富完善吗?但当时我发生了四个问题:
1. 画体、画法、画学、画评、画传,是不是可以混为一谈?
2. 中国绘画有没有断代的可能?
3. 记账式和提纲式,哪种令读者易得整个的系统?
4. 应否决定中国绘画的正途? 兹假定学国画的人,以高中程度为标准,那画法重于画学,画学重于画体,画体重于画传,画传重于画评。断代的太破碎了!记账式的太死气了!应当指出一条正路,使他们有所循依,才是不错。所以我重新著这本书,是:
1. 提倡南宗。
2. 注意整个的系统。
3. 前贤的画论,有必不可不读的,都按时按人插入,使旁收理
论的实效。
4. 顾及兴味的丰富。
5. 在量的方面,是每周两小时,供一年用。 我读书太少,藏书不多。话虽如此,而谬误的地方一定很多! 深望海内贤达,予以纠正。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一月 傅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