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 1. 關關雎鳩 注釋③:雎鳩,鳩类的鳥,相傳这种鳥雌雄經常相守不離。 学海按:“注釋”謂雎鳩鳥是雌雄經常相守不離,没有證據。雎鳩是鷙(鷙,猛也。)鳥,雌雄不匹處。(刘向《列女傳·仁智篇》:“雎鳩之鳥,猶未嘗乘居而匹處也。”《廣雅》:“乘,二也。”)以聲相求,(《後漢書·馮衍傳》注引薛夫子《韓詩章句》曰:“詩人言雎鸠貞絜,以聲相求,必於河之洲,蔽隱無人之處。”絜,同潔。)説詳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2. 君子好逑 注釋④:美好的姑娘,君子愛慕她,希望同她成匹偶。好,愛好。逑,成配偶。這兩句,也有人解釋爲:美好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學海按:“好”作“愛好”解,則“好逑”二���文不成義。(逑是配偶,不可作“成配偶”解。)好讀上聲,“好逑”作“好配偶”解,固然可通,然猶不如解“好逑”爲“配偶”爲得詩人語意。“好逑”與“好仇”同。《詩·兔罝篇》:“公侯干城。(干,盾也。)……公侯好仇……公侯腹心。”干城、腹心,都是名詞,可證“好仇”也是名詞。“公侯好仇”就是説武夫是公侯的匹儔。(匹儔與配偶同義。就君臣言,叫做匹儔;就夫妻言,叫做配偶。)《大戴禮·保傅篇》:“及太子少長知妃色。”《新書·保傅篇》作“知好色”。妃,音配。妃色、好色都是配偶的色。(《孟子·萬章篇》:“知好色則慕少艾。”好色也作“妃色”解。)“好”古讀若“休”,(《説文》:“薅,从蓐,好省聲。”或體作“茠”,从休聲。就是好、休古同音的證據。《淮南子·精神訓》“得茠越下”,借“茠越”为“休樾”。休、好二字皆訓美,休即“好”的借字。)“休”也作配匹解,如《書·洛誥篇》:“其作周匹休。”为什么“休”有“匹偶”的意義呢?就因爲休与逑音近的原故。(《説文》:“脙讀若休。”可以为證。逑、脙皆从求聲,“求”也作匹偶解,如《詩·下武篇》“世德作求”。)聞一多先生謂“君子好逑”和“公侯好仇”之“好”皆作“配匹”解(見《詩經新义》),是正確的;而謂“好”“妃”古同字,就錯誤了。“妃”字是從“戊己”之“己”,不是從“辰巳”之“巳”。“辰巳”之“巳”,与“子”通用。(《文選·辨命論》注引《韓詩·芣苢篇》韓君章句曰:“詩人傷其君子有惡疾,人道不通,求巳不得。”求巳,即“求子”之借字。子、巳通用,猶子、祀通用。〈《周禮·閩隸》:“掌子則取隸焉。”杜子春曰:“子當爲祀。”〉祀從巳聲,即“辰巳”之“巳”,與“而已矣”之“已”古同字。祀、已通用。如《易·損卦》:“已事遄往。”《釋文》:已,通作祀。)“戊己”之“己”,則不與“子”通用。怎可説“妃”“好”古同字呢!就字音言,“好”与“妃”非双聲,也非疊韻,断無本爲一字之理。所以我認爲“妃色”也作“好色”,是因为同義,並不是因爲同字。(好,从女、从子;妃,从女,从己。都是会意字。) 3. 寤寐思服 注釋⑦:思——助詞。服——思念。 學海按:“思”作助詞解,是不够妥當的。“思服”是同義複合詞。服,思也,念也。“思服”即“思念”,猶“服念五六日”(《書·康誥》)之“服念”,即“思念”。《韓詩外傳》五:“關雎之事大矣哉!馮馮翊翊,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子(‘子’作你解,這是孔子稱子夏。)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間,生民之屬,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勉强只一義,思服也只一義,故曰“勉强之,思服之”。觀《韓詩》以“思服”解“無思不服”,是謂“無思不服”就是“無思不思”。(就是“没有思念事情不思念關雎之事”。)“無思不服”一語,見于《詩經》。《韓詩》的这种解釋,比《經傳釋詞》解“思”爲語助,高明得多了。“服”訓思,是“怤”之借字。(《説文》:“怤,思也。”)服,古讀若“備”。(《戰國策·趙策》:“騎射之服。”《史記·趙世家》作“騎射之備”。《左傳·定公四年》:“備物典策。”“備物”就是《周語》“服物昭庸”的“服物”。)備與“祔”通用,(《禮記·曾子問篇》:“殤不祔祭。”鄭注:“祔當爲備,聲之誤也。”)故可假“服”爲“怤”。(附、怤皆從付聲)又“臣服”與“臣附”爲一語,(《書·康王之誥》:“綏爾先公之臣服于先王。”《孟子·滕文公篇》:“惟臣附于大邑周。”)也是可假“服”爲“怤”的一證。(附,從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