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社交这门课,只能父母教(当当定制社交小技能思维导图)著名教育专家唐雯新作
QQ咨询:
有路璐璐:

社交这门课,只能父母教(当当定制社交小技能思维导图)著名教育专家唐雯新作

  • 作者:唐雯 著,酷威文化 出品
  • 出版社:万卷出版社公司
  • ISBN:9787547064245
  •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1日
  • 页数:224
  • 定价:¥3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孩子见到陌生人就害怕、不跟别人玩、不愿意分享玩具、经常冲撞别人、想交朋友但总被人拒绝、被人欺负不敢说……本书针对0~12岁孩子社交发展特点,为父母提供了提升孩子社交力的实操指南。 书中以社交技能模型为框架,将儿童社交能力拆解为5大能力、16项技能,辅以33种社交游戏,帮助孩子应对各种社交场合,建立并维护高质量的友谊,有效应对社交冲突,远离校园欺凌,*终成长为健康幸福的社会人。 书中提供的方法和练习,皆来自作者多年幼师经验及教育实践,简单有效,在家就可操作;同时,辅以大量日常案例,典型而通俗,非常好读。
    文章节选
    第3章 解码社交情境 上一章,我们已经了解了怎样整体优化社交环境。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将一一拆解5大社交能力、16项社交技能,用案例、实操方法、趣味练习帮助家长有效提升儿童社交能力。这一章聚焦解码社交情境。 某天早上,我在教室里发布通知:今天去校园操场上收集树叶。一部分小朋友欢呼:“耶,太好了!”他们热烈的回应背后的心理过程是:操场上有好多很好玩的设���(编码通知),能出去玩真开心(解码通知)。而另一部分小朋友摇头哀号:“热死了,不要呀!”他们的心理过程是:外面热死了不好玩(编码通知),我才不要出去(解码通知)。 社交情境(social situation)指某一社交互动中所有相关的情况。在同一社交情境下,不同的人可能做出不同的社交行为,这个行为背后有两个心理过程:编码社交情境(encoding social situation) —— 探测收集社交信号并试图理解这些信号,并解码社交情境(decoding social situation) —— 基于自己理解的社交信号选择合适的回应方式。就像班里不同的小朋友面对同样的通知,作出了相反的反应。 编码和解码社交情境对于有效社交意义重大。如果我们探测不到社交信号,错误解读了社交信号,那么后续的所有社交行为一定会出现问题,而这种错误编码或错误解码社交情境的现象在儿童社交中非常普遍。这一章回到正确社交行为的源头,正确的编码和解码Z容易产生误解的4个社交情境:分辨物品归属,分清社交距离,正确分享,正确轮流。 社交技能1:分清我的/别人的/大家的 你身边是否有特别容易闯祸的孩子?晓霞的儿子浩浩就属于这种。 晓霞经常收到幼儿园老师和邻居的投诉。在幼儿园,浩浩动作太快,老师稍不留神,孩子已经闯祸完毕。以下都是老师曾经投诉过的内容: 同学带来孙悟空木质人偶,其他小朋友都伸长脖子凑着看,浩浩伸手就去抢,动作很快,一把就把孙悟空的胳膊拽下来了,同学气得哇哇大哭。 浩浩在积木区搭积木,把积木都扒拉到自己身边,旁边的小朋友伸手拿了一个方块,浩浩就一把推开小朋友。小朋友又一巴掌打在浩浩手上。两个小朋友开始扭打在一起。 图书区有一本书《猫》,按下按钮之后它能发出猫叫声,浩浩特别喜欢。一到自由选书时间,他就飞奔到图书角拿起《猫》,路上撞倒了几个小朋友。抢到《猫》之后,他也一直不撒手。 类似的冲突也经常发生在浩浩与邻居家孩子的交往中。在家里,他的动作也很快,稍不留神就能把架子上某个东西碰倒了。跟他说过很多遍,动作要慢,对其他小朋友要有礼貌,但孩子社交冲突的频率仍不见少。晓霞有时感觉自己养了个闯祸精,就像特别会闯祸的猫咪,听不懂人话还不间断地破坏东西。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社交问题归结为动作太快、没礼貌,因此,解决的思路:教育孩子动作慢一点儿,礼貌一些。如果孩子没学会,那就是自己说教得不够多,奖惩不够分明。于是教育力度层层加码,说教变成了吼叫,奖惩变得** —— 做错了没收玩具,做对了奖励冰激凌。结果就是孩子不仅继续闯祸,而且也出现情绪问题,在家动不动就发脾气,掀翻椅子,或者扔手机。 为什么教育力度加码之后反而收到了反效果?从孩子的角度分析,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以“慢一点儿”这个要求为例。孩子知道自己要“慢一点儿”,但“慢一点儿”到底指什么?慢多少才算慢?慢的时候手该怎么伸、脚要怎么放?慢看起来是什么样的?感觉起来什么样?学前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学习,需要实打实的动作和感知觉。如果家长仅仅停留在“慢一点儿”这几个字,不能把慢一点儿转化为具体的动作和感知觉,那么“慢一点儿”就是一句描述,空洞而抽象,儿童难以理解。 这里孩子的卡点不是不知道要“慢一点儿”,而是不知道“慢”具体指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做。孩子在解码“慢”这个社交要求时断档了,他们既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其结果也就注定做不到“慢”。加之他们总是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会产生悠远绵长的挫败情绪,于是更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要帮孩子正确解码“慢一点儿”,需要家长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打破“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的卡点。分析上文案例可以发现,浩浩跟他人的冲突集中发生在自己想要某个物品时。想要某个物品但动作莽撞的孩子,他们有一个错误的叙事逻辑:所拿即所有,即所有我拿到的东西就是我的。分不清物品的归属,孩子就会争抢物品,把东西先抢到手,然后像对待私有物一样对待到手的物品。 化解卡点的第Y步是,孩子需要分清物品归属,分清这个东西是谁的 —— 是我的、别人的,还是大家的。当孩子意识到拿到不意味着拥有,孩子也就不会动作莽撞地去争抢某个物品。 化解卡点的第二步是,帮助孩子理解面对不同归属的物品时,有哪些规则。 我的私人物品,我可以决定怎么使用。 别人的物品,要经过别人同意之后才能使用。 大家的共同物品,要轮流使用,一起爱护。 化解卡点的第三步是,带着孩子“事前演练,当场示范,事后反思”。 当孩子随意触碰爸爸妈妈的手机时,我们要告诉孩子:这是我的东西,没经过我的同意,请不要动我的手机。 当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告诉孩子:这是别人的东西,只有经过别人的同意才可以拿,然后示范性地问其他小朋友“能给我玩一下吗”。 当孩子霸着电视遥控器不肯换频道的时候,告诉孩子:电视是家里所有人的,我们轮流使用,现在轮到我和爸爸选节目了,请把遥控器给我们。 这样分析下来,避免争抢物品的方法不是简单粗暴地概括为一句想当然的说教“慢一点儿”,而是把“慢”解码为:分清物品的归属,理解不同归属物品对应的不同规则,针对“我的/别人的/大家的”物品采用对应的行为。当“慢”被解码为某个场景下的某句话或某个动作,孩子就懂了“慢”的含义,再经过操练,他就能真正做到“慢下来”,做到礼貌待人。 分清我的/别人的/大家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社交的第Y课,也是老师们会反复“事前演练,当场示范,事后反思”的一节课。这一课教孩子分辨物品归属,理解不同的归属物对应不同的规则。这一课,能防止孩子们为了争抢物品而频繁发生冲突。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做下面两个小练习来帮孩子“分清我的/别人的/大家的”。 小练习1: 这是谁的 这个练习帮助孩子判断常见物品的归属。家长可以指着家里的各类物品问孩子“这是谁的”,帮助孩子判断物品归属。以下物品的归属可能会引发争议: 放在盘子里的饭菜 vs 已经夹到自己碗里的饭菜 妈妈的手机 vs 用来上网课的平板电脑 鱼缸里的鱼 vs 家里的宠物 vs 阳台上的植物 问完“这是谁的”,请不要纠结于孩子的答案。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孩子讨论物品归属的过程,帮助孩子理解物品归属的概念。 当孩子能够较好地判断家里物品归属的时候,就可以用对话的方式帮孩子理解班级和小区物品的归属。 物品 归属及用法 教室里的积木 这是谁的? 我们应该怎么用? 同学带到图书角的书 小区的滑梯 教室里**的吊车 老师坐的椅子 教室卫生间的水龙头 游乐场的旋转木马 小练习2: 我的礼貌加油站 分清物品归属之后,孩子需要学会常见的礼貌用语来防止争抢物品。其中Z关键的三句礼貌用语如下: “这是我的”,用于其他小朋友未经许可来拿自己物品的时候。这句话可以防止孩子为了“护食”,出手还击。 “能给我玩一下吗”,用于想玩其他人的东西时。这句话能防止小朋友出手抢夺其他人的东西。 “轮到我了”,用于应对某人霸占着公共物品不撒手的情况。防止争抢公共资源,维护公共物品使用秩序。 这三句话是孩子的礼貌用语,可以帮助孩子用合适的方式拿到自己想要的物品,避免争抢。 我班上曾经有一位小朋友,她把一个“复读娃娃”带到了教室里。只要按下按钮对着娃娃说话,娃娃就会用滑稽的卡通音重复小朋友的话。所有小朋友都眼巴巴地看着这个娃娃,请求娃娃的主人让自己玩一下。娃娃主人一边把娃娃藏在身后,一边说:“不行,这是我的,你们别碰。这个娃娃很容易按坏的,不能给你们玩。”拒绝了所有小朋友。 6岁的安安,也特别想玩那个娃娃。这时安安拿着教室里的沙漏,凑近娃娃主人,说:“给我玩一下好不好?就玩1分钟。你看沙漏漏完我就还给你。”娃娃主人看到安安手里的沙漏,犹豫了。安安接着说:“求你了,我保证轻轻地拿娃娃,肯定不会弄坏娃娃的。”他一边请求,一边拉着娃娃主人的胳膊甩起来。娃娃主人被逗笑了,然后说:“好吧,就1分钟。”安安开心地摆好沙漏,沙漏漏完之后,他恋恋不舍地把娃娃还给主人,并说了“谢谢”。两个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一场高质量的互动就发生了。 这是运用三句礼貌用语达成目的的经典场景:主人有效拒绝了他人,安安成功获得了主人的许可。 我们知道,孩子需要经过大量练习实践,才能跨过知道和做到之间的“银河”。而现实中,家长容易盯着孩子的差距,而忽略了孩子的进步,进而觉得“教了很多遍,孩子就是学不会”。 礼貌加油站可以打破“家长常忽略进步”的倾向,记录孩子的每次进步,让家长和孩子聚焦于每一次的努力。每当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用马克笔记录一竖,统计一段时间使用礼貌用语的次数。刚开始可以由家长记录,后面则可以由孩子自己记录。家长可以指着加油站,数一数这个月用了几次礼貌用语,帮助孩子看到自己过往的努力。就像汽车加满油就跑得远,礼貌加油站积累了足够的竖棒,孩子就能成为有礼貌的小朋友。
    目录
    前 言 课表上没有的这门课,奠定孩子人生的基调 第Y章 社交能力:通往幸福的阶梯 社交的阶段性发展 社交技能模型 第2章 6个原则帮孩子越来越社牛 分主次:情绪**,问题第二 辨价值:冲突是资产,不是负担 判归属:你的问题 vs 我的问题 理步骤:事前演练,当场示范,事后反思 做练习:好家长就是好演员 架桥梁:跨越知道和做到之间的“银河” 第3章 解码社交情境 社交技能1:分清我的 / 别人的 / 大家的 社交技能2:分辨社交距离 社交技能3:分享 社交技能4:轮流 第4章 进行坚定的沟通 社交技能 5:为自己挺身而出 社交技能 6:有善意也要有盔甲 社交技能 7:给话语注入力量 社交技能 8:用好心灵的窗户 第5章 建立并维护高质量的友谊 社交技能9:分辨真假朋友 社交技能10:敢拒绝也敢被拒绝 社交技能11:聪明地反击 第6章 有效处理冲突 社交技能12:提高社交免疫力 社交技能13:冲突解决 4 步骤 社交技能14:冲突解决 8 方法 社交技能15:在冲突里学习 第7章 预防欺凌 社交技能16:我能化解欺凌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