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史四题
【提要】本文对夏史和夏代文明的几个重要问题展开论速,对夏朝的历史地位、“夏后氏官百”《禹贡》“九州”以及夏书、夏历、夏礼诸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三代早期**形态 夏礼
夏朝——三代社会之首
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本是不存问题的问题。但从近代疑古思潮兴起以来,夏朝历史受到质疑,有些学者认为夏朝历史不可靠,是后人编造的神话。此说一出,影响颇大,时至**,仍然有一些外国学者不相信夏朝的历史。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古史研究学者对疑古思潮的观点进行了反思,大家努山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复史问题,分别从梳理先秦文献和开展夏文化考古探索两方面进行研究,并把它列入**社科**项目,使夏史研究大大推���步。
研究所史不要一味地信古,要有确当的疑古精神。但是疑古过了头,否定夏朝的存在,这也是不可取的。
从先秦文献上看,把夏商周作为“三代”连称已是古人的习惯用语。按*晚估计,从周人开始,复朝的历史已深深刻印在当时人们的记忆中。先秦儒家言必称“三代”。《沦语•卫灵公》引孔子语:“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以后《孟子•滕文公上》、《离娄上》、《荀子•王制》、《儒效》也多次称“三代”。另外,《墨子》书中“三代”一词更是频频出现(见于《尚贤中》、《节葬下》、《天志上》、《天志中》、《天志下》、《明鬼下》、《非命中》、《非命下》、《贵义》、《公孟》)。不仅儒墨两家称“三代”,法家著作《商君书•开塞》、《韩非子·饰邪》等也有“三代”之称。因此可以认为古人是不怀疑夏朝的存在的。
此外,在先秦文献中,多有关于三代社会制度传承关系的论述,如把夏礼、殷礼和周礼之间的关系连接在一起。另外还可以罗列许多存在着类似的传承关系的制度。如明堂制度,《周礼•考工记》述:“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社祀制度,《论语•八佾》:“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学制,《孟子-滕文公上》云:“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学制三代共之。”贡赋制度,《孟子•滕文公上》云:“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十一也。”列举上例,可以证明夏朝建立的制度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它为后来商周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