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广雅·湖山:张岱与他的美学世界(在湖山之间,缓步穿行,逐一领略张岱传奇一生的绝美风景)
QQ咨询:
有路璐璐:

广雅·湖山:张岱与他的美学世界(在湖山之间,缓步穿行,逐一领略张岱传奇一生的绝美风景)

  • 作者:老桥,广雅出品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9865823
  • 出版日期:2024年03月01日
  • 页数:260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晚明年代,群星璀璨,张岱无疑是其中*明亮耀眼的那一颗。三百多年后,以半生遍读其著作、深受其影响的老桥,潜心追寻张岱的美学世界,从行旅、美食、戏曲等九个维度叙述、追忆张岱的日常生活。通过刻画张岱的人生经历,指出张岱美学观念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五十岁之前身居世家的优渥安逸,到清兵入关、绍兴沦陷后的颠沛流离,归隐山林后潜心著述,终臻化境。让我们跟随老桥,沿着张岱昔日的足迹,踏西湖雪,沐秦淮月,擎龙山灯,过金山夜……在湖山之间,缓步穿行,逐一领略张岱传奇一生的绝美风景。
    文章节选
    西湖雪(节选) 己亥冬,北方一场大雪,冰天雪地,银装素裹。据说是近几年来*大的一次降雪,温度也随之下降。我每年来三亚过冬,已是第三个年头了。清晨的三亚,海风是清爽的,阳光是酷热的,并不像海口那样潮湿闷热。我在三亚的书斋很小,十几平米,有一扇窗户是面对大海的。通过两栋楼的中间,可以看到碧蓝的海水和大海远处的天际线。画案上方悬一横幅书法作品,仿照平遥日升昌票号客厅匾额,以我个人风格的隶书写着:“怡神养素之轩”。书案前摊着一本浙江古籍出版社精装版《陶庵梦忆》。 前几日,一位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朋友来电,请我抄录一幅《陶庵梦忆》中的小文《湖心亭看雪》,并且指明要用小楷,说要挂在书房添几分清雅。我自己都不记得抄录过多少次这篇小文,用小楷,也用小行书,用花笺,也用彩染蜡笺。一方端砚,一笏松烟,一款十竹斋花笺,研墨之间,谋篇布局。对于张岱的文采,我是极为推崇的。读《湖心亭看雪》,寥寥一百五十九字,就把大雪后的西湖景色、观景的人物,用几个意想不到的量词表现得****。“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庚子春月,我再一次来到西湖,临近黄昏,夕阳西下。湖水倒映着孤山,山顶似乎镶着一条金色的光边,我叫了一条船向湖心亭驶去。如今湖心亭已经不让登岛了,小船只能围着湖心亭绕两圈。这里游船比较少,非常安静。湖水拍打着船身,水声与桨声合着节奏。我默默地望着不远处的湖心亭,脑海里浮现的是三百八十八年前的那一个雪夜,一条小船载着张岱上了湖心亭。在亭子里,他遇到两位来自金陵的客人,被强逼着喝了一大杯酒才离去。我想象着张岱的小船停在那里,亭子里三个人烤着炉火,身穿毳衣,端着酒杯,看着雪后西湖,世界如此安静,唯有他们交谈的声音被风吹得很远。 “先生, 天色不早了, 该收船了, 咱们往回返吧!” “好的。”我收回思绪,冲着船工点了点头。此时的西湖,桨声灯影,更安静了。 崇祯五年(1632),这一年张岱三十五岁,距离清兵入关还有十二年。此时的张岱既有殷实的家境,也有闲散的精力,去做大雪之日“拥毳衣炉火”、拏一叶小舟去湖心亭看雪的痴相公。说张岱痴,还真不止这一件事。我以为《湖心亭看雪》是描写冬日西湖*美的小品文,大概不只是我,许多钟情书法小品的书家写过这篇短文。美文与佳书,本就是雅事一件。其实湖心亭之美,不在冬天。明人张京元曾经描写湖心亭的美景,说:“湖心亭雄丽空阔。时晚照在山,倒射水面;新月挂东,所不满者半规。金盘玉饼,与夕阳彩翠,重轮交网,不觉狂叫欲绝。”西湖美景在夕阳,在月夜,在冬雪。 绍兴距离杭州不太远,住在绍兴的张岱*喜欢杭州,尤爱西湖,可以说他踏遍了西湖周边的山山水水、大小寺庙、亭台楼阁。正如张岱好友王雨谦在《西湖梦寻》序中说:“张陶庵盘礡西湖四十余年,水尾山头,无处不到。湖中典故,真有世居西湖之人所不能道者,而陶庵道之独悉。”可见张岱对西湖的熟悉程度远高于当地常居者。 辛亥(1671)七月,时年张岱七十五岁,忆西湖七十二文,终于结为《西湖梦寻》。张岱如是说:“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成为前朝遗民之后,张岱也曾在甲午(1654)、丁酉(1657)两至西湖,去了涌金门、商氏的楼外楼、祁氏的偶居、钱氏和余氏的别墅,还有自己家的寄园。此时的西湖沿岸湖庄,仅存瓦砾,他梦中的西湖所有,反倒成了西湖所无。从断桥望去,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同被洪水淹没,“百不存一”。 古代文人都喜欢在西子湖畔留下自己的诗文,似乎不留点东西,都不好意思自称文人。无论是白居易还是苏东坡,无论是林逋还是袁宏道,寄情写景,考古论证,连西湖边墓中的遗骸也要书写一番。在《西湖梦寻》中,张岱收集了历朝历代文人雅客描写西湖的诗词,也写了很多赞美西湖的诗词。《西湖梦寻》的首篇《明圣二湖》被人评为描写西湖的*佳文章。 张岱多少受苏轼的影响,不仅将好茶比作佳人,连描述西湖也学苏轼“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文中从鉴湖说起,其名声早过西湖,北宋时期,西湖的名声才因文人墨客的名篇佳作广为流传,后来居上。武汉东湖的景致不亚于杭州西湖,只是缺少了名篇佳作传世,少了些人文情怀和古今轶事。西湖唐代时有白居易,北宋有苏轼、林逋、辩才法师等。南宋时,临安为偏都,自然成为官宦文人、伶人佳丽向往的地方。历朝历代无以数计的名篇佳作,张岱在明末对其进行了一次总结。张岱在文中还提到了湘湖。张岱的兄弟余儒将西湖比作美人,将湘湖比作隐士,将鉴湖比作**。张岱对这样的比喻不以为然,他认为:“余以湘湖为处子,眠娗羞涩,犹及见其未嫁之时;而鉴湖为**闺淑,可钦而不可狎;若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媟亵之矣。” 张岱说游西湖,应如董遇读书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古人“虽在西湖数十年,花钱数十万,其于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风味,实有未曾梦见者在也”。不止《明圣二湖》一文,张岱还有三首诗可与古人相媲美,一曰:“追想西湖始,何缘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评。冶艳山川合,风姿烟雨生。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又曰:“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泼墨米颠画,移情伯子琴。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再曰:“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渔灯隔水见,堤树带烟糢。真意言词尽,淡妆脂粉无。问谁能领略,此际有髯苏。”有人说张岱的诗浅薄,大凡一读就懂的诗,总容易被冠以浅薄之作。在我看来,张岱写诗,固有其诗脉可寻,早期学徐渭,后来学袁宏道,用心*苦的是学钟惺、谭元春,但其诗心,却深受陶渊明、白居易和苏轼的影响,所以他的诗深入浅出,好读易懂。 己亥冬月,恰逢宋代大画家文同诞生一千年,我专程从三亚飞往杭州观看专题展览。这**是阴历十五日。其时,**出版人、小友冯俊文正好也在杭州修行。晚饭后,他陪我游览西湖。先行至孤山之下,拜谒林和靖墓后,又转到平湖秋月景点,此时天已大黑。向北望去,一轮圆月挂在天空,近而大,月中影如吴刚桂子、玉兔嫦娥。天高月明,清光熠熠。湖面倒映,如洒金蓝宣。来过多次西湖,这是很难得的一次西湖望月。尽管是晚上,但是周围并不安静,湖上有零星游船还没有靠岸,船桨声与游客的交谈声,随着湖面传出很远,听得真切。岸上人流熙攘,呼爹喊妈,有点闹心。想起张岱的诗句:“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此时体会到,只有到了西湖,看到天上之明月,湖中之倒影,心境才平静下来。张岱曾写《西湖十景》诗,其中为“平湖秋月”所作绝句曰:“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似乎看到三百多年前的他凭栏望月,风吹动着他的衣袂,飘飘如**。也许那时候的“平湖秋月”没有现在这么闹吧。 张岱的《西湖十景》诗,并没有被多少人记住,我觉得他的诗虽不如文,但他的文又尤似诗。《西湖十景》中还有一首吟“三潭印月”:“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前面是“看月不看湖”,这里却是“杭人不看月”,大约是山阴人张岱对杭州人“看湖不看月”的一种自视清高吧。到头来看,还是苏轼的胸襟宽广——“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其实杭州人*爱白天看湖,晚上看月。 春天到西湖是*佳季节,沿岸嫩柳拂掠湖面,桃花倒映水中,湖畔游人如织,刚刚脱下臃厚的棉衣,着艳丽多彩的春衫,如春花点点,在湖畔缓缓游走。正应了张岱的《西湖十景》中“苏堤春晓”那一首:“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衣,西施刚睡起。”张岱引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典故,把春天的西湖比作刚刚睡醒、慵懒娇憨的西施。三百多年前西湖的春天,比今如何?今天游西湖的人中,多了些纯粹为了健身而快步如飞的人。对西湖过于熟悉的人,反倒不把眼中美景当回事了。犹如鱼不知水之重要,人不知空气之重要。 《西湖十景》中“雷峰夕照”一首曰:“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小时候读鲁迅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说实在的,那会儿也读不懂。历史上雷峰塔倒掉也不是一次两次。*近去杭州,路过新建的雷峰塔,我没有进去。我有个怪癖,新建的仿古建筑都不去看,包括四大名楼,水泥钢筋,瓦无瓦,砖非砖,连斗拱飞檐都是假的。我以为,古时的建筑即使是残垣断壁,也有古意,值得缅怀。新建的仿古建筑,即使建得再豪华**,距离古意远矣。不只我持这个观念,你看张岱晚明时便知“寄情在瓦砾,何必籍人工”。 张岱在《西湖梦寻》中也提到了雷峰塔:“雷峰,南屏山之支麓也。穹窿回映,旧名中峰,亦名回峰。宋有雷就者居之,故名雷峰。吴越王于此建塔,始以十三级为准,拟高千尺。后财力不敷,止建七级。古称王妃塔。元末失火,仅存塔心。雷峰夕照,遂为西湖十景之一。” 我每次去杭州几乎都住在同一家酒店——凤凰山庄,距离西湖胜景“柳浪闻莺”也就六百多米。下午的暖阳绵绵地照在人的脸上,光在湖面上跳跃,逼着人眯缝起眼睛。一个人来到湖边,躲开嘈杂的游人,独自坐在湖边的石凳上,静观沿湖大片的荷花,风翻荷叶亦如浪,水打菡萏皆有香。也可以静静听着湖中的橹声与柳树间的鸟鸣,不一定是黄莺,不知名的鸟居多,但我还是记起张岱那首写“柳浪闻莺”的诗:“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 缘此,我总是住在这里。 根据张岱年谱记载,他一生去杭州,有文可考的便达十一次。八岁随其父亲**次去杭州,遇到了大文豪陈继儒。陈继儒对他大加赞赏,夸其“灵敏”,还称他为“小友”。其后很长时间张岱是否造访杭州,并无记载。直到二十八岁,他前往灵隐寺山下的岣嵝山房读书,持续多久并不知道。张岱*后一次去杭州是顺治十四年(1657),这一年他六十一岁,专程前往西湖,拜访灵隐寺高僧弘礼具德。此后二十几年直至去世,他再没去过杭州,西湖诸景,终成旧梦。 由于家族鼎盛,张岱一生与许多名人相识。祖父及父亲这一代,有陈继儒、徐渭、袁宏道等。加之叔辈们在京做官,那时有名望的人都在西子湖畔建有自己的住宅。不能不说,张岱家族的人脉资源为他提供了广泛的圈子,使他在诗文、书画、文玩、茶酒、美食、园林等方面有着异常丰厚的知识储备,以至其审美的角度与旁人不同。在其他章节中,我们还会逐步了解。此时,我们还是沿着张岱的导游图继续信步西湖。 《西湖梦寻》是从西湖北路写起,然后是南路、东路、西路,*后写西湖外景。这也是我*喜欢走的一条路线。 每一次去杭州,我都要从西湖东南角开始,沿着西湖南路向西步行。这是一条单行线,车流量很大,要不断地躲车让人。沿途经过雷峰塔,拐向西,前往孤山。《水经注》说:“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山不连陵曰孤。”孤山梅花峪介于两湖之间,四面岩峦,一无所丽,故曰孤也。说起孤山,不能不提宋代林逋。张岱对林逋推崇有加,因为他喜欢这样幽隐且有品位的人。孤山之上多梅树,据说是林逋放鹤的地方。当时林逋隐居孤山,宋真宗时,朝廷邀请出仕,被他谢绝,于是真宗赐称“和靖处士”。他养有双鹤,有时候乘小舟去周边寺庙访僧,如有客来找他,童仆就开笼放鹤。鹤入云中盘旋,林和靖看到,必定乘艇返回。林和靖临终前留绝句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行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林和靖的墓在孤山之下,我每次走到这里,总要多站几分钟,心里默默地吟一句他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另有一句是卓敬所写的怀念林和靖之诗:“雪冷江深无梦到,自锄明月种梅花。”我常常写后一句给朋友装点补壁,非常清雅,也算是对和靖处士的一种缅怀。张岱所书林和靖墓柱铭,倒是非常贴切:“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张岱出于对袁宏道的钦佩,多引袁的诗文来为自己文章做旁证。袁宏道对林和靖的缅怀是另一种形式,他的小品文《孤山小记》云:“孤山处士,梅妻鹤子,是世间**种便宜人。我辈只为有了妻子,便惹许多闲事,撇之不得,傍之可厌,如衣败絮行荆棘中,步步牵挂。”袁宏道对婚姻的观念倒是非常现实。世间人哪能都像和靖处士?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说过,林和靖看似隐居孤山,其实一点都不寂寞。他的两个侄子在朝廷为官,多有替他宣传,那时在江湖上混,也是要有圈子的,否则一位隐居的处士焉能名满天下?行走孤山下,拜谒处士墓,感慨万千,边走边吟,一首绝句竟脱口而出:“孤山不孤尽诗才,断桥不断荷自栽。梅花早已凋零去,已无仙鹤报客来。” 晚明时期的李流芳是一位诗书画大家,字长蘅,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安徽歙县人。李流芳久居上海,常到杭州来游西湖。他曾题《孤山夜月图》曰:“曾与印持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孤山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李流芳是位画家,所以他的笔下诗文多有画面感。徐渭也有《孤山玩月次黎户部韵》一诗,其中有句曰:“举酒忽见月,光与波相映。西子拂淡妆,遥岚挂孤镜。座客本玉姿,照耀几筵莹。”徐渭是个怪人,诗书画文皆与众不同。我有一次去绍兴,本来是去寻找张岱的快园,结果在青藤书屋里呆坐了一个下午,也觉得自己浸染了一些怪相。 孤山顶上有一间茶社,非常简陋,屋里屋外摆几张折叠桌椅。我总是要一杯当年的新龙井,不论好差,泡在玻璃口杯中,淡淡的豆香味顺着热气冉冉飘升。我选一张面向西湖的桌子,看着湖中往来的游船、苏堤上拥挤的人流,也可以看到南面新建的雷峰塔,正应了袁宏道的诗句“前倾一湖光,缩为杯子大”。大约一个小时,由山上经西泠印社、黄宾虹雕像,再到楼外楼吃午饭。饭后沿着西湖北路向东步行,然后拐向西湖东路,在湖边找一家颇讲究的茶社,喝一杯上好的龙井,继续向南,回酒店休息。
    目录
    **章 ���湖雪 001 第二章 山阴茶 031 第三章 江南食 059 第四章 快园忆 085 第五章 金山夜 113 第六章 兰亭友 141 第七章 秦淮月 169 第八章 龙山灯191 第九章 陶庵梦 21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