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廉价日本(什么都涨的时代,为什么只有薪资不涨?)
QQ咨询:
有路璐璐:

廉价日本(什么都涨的时代,为什么只有薪资不涨?)

  • 作者:(日) 中藤玲 著;刘菊玲 译;星文文化 出品
  •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47746424
  •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 页数:240
  • 定价:¥4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曾经以“高品质”与“高价格”为标签的日本,正逐渐成为物价和工资都“便宜”的**,也让“日本的工资在近30年间完全没有增长”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 日经记者中藤玲从物价、人才、房地产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采访,从采访和调查中传达日本现状,并针对企业对低价的成因、影响的看法,学者提出的见解,消费者遭遇的两难困境,进行深入且详实的探究。 便宜当然好。若便宜还有好货,那就更好了!但当企业**的促销手段只剩下降价,是否也在促使整个社会陷入恶性循环呢?打工人、消费者,甚至日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呢?
    文章节选
    泡沫世代的黄昏 《廉价日本》在《日本经济新闻》连载期间,我们收到了读者对“日本的廉价”的大量留言: “大概只有在日本能用一个硬币(500日元)吃到令人满意的午餐了。” “以前去亚洲其他地方旅游时,我都觉得当地的物价便宜得惊人,但现在反而是日本的更便宜,所以中国、泰国的中产**都跑来日本旅游。我感觉我们在这20年里被他们反超了。” “现在的电视节目里,全国各地都在连声称赞‘性价比真高’‘这么便宜’,但我认为还是摆脱‘便宜即是好’的想法为好,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在贱卖自己的劳动成果。” 此外,在海外生活过的人们,似乎特别能够体会到“日本的廉价”。 一名60岁的男性公司职员说:“30年前我曾被外派到美国波士顿,当时觉得外出用餐特别便宜。妻子和朋友们出去吃饭时,甚至都不看价格直接刷信用卡付款。但现在反过来了,我们去美国旅游时,在外面用餐的时候总是过于在意昂贵的价格,以至于无法把精力集中到美食上。” 一名40多岁的家庭主妇说:“我带着孩子生活在欧洲,那里的幼儿园费用和雇用保姆的费用每年都在上涨,让人难以承受。但时隔数年回到日本,我发现幼儿园和保姆的费用居然还是跟以前一样,真是令人吃惊。” 从“爆买”看购买力的变迁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留言,来自一位在泡沫经济时期曾是公司普通职员的女性(52岁)。据她所说,她以前为了购物,会利用双休日飞去中国香港做短途旅行,年底则飞往巴黎、夏威夷,而且住的是五**酒店。她还曾到**品牌“路易威登”巴黎总店的门口排队买包,是典型的“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人”。 如今,她却和女儿一起逛起了GU,享受被称为“便宜实惠”的低价搭配。*近,她还在二手物品买卖软件“煤炉上,卖掉了自己年轻时购买的一件“Mademoiselle NONNON”(不不小姐)的毛衣。这当然不是因为生活窘迫,这位女士表示:“哪怕只是多卖100日元,我也会小小地开心一下。”她认为,相比当年像着了魔似的满世界搜罗**的生活,她更喜欢现在这种无须爱慕虚荣的生活方式。 只是,她偶尔会感到悲凉。 “有时路过银座的百货店,看到停在店门口的中国旅游团的巴士,我不禁会想:啊,自己也曾和他们一样。” 现在,出国旅游对她而言成了另一种**,是几年才能体验一次的珍贵享受。 为何如此廉价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日本的商品为何会变得如此廉价。 **生命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永滨利广先生指出:“一言以蔽之,这是因为日本长期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企业的成本转嫁机制遭到了破坏。” 也就是说,日本陷入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企业的产品无法涨价,导致企业无法盈利,进而导致劳动者的薪资无法上涨,这样劳动者的消费需求便无法提升,*终导致物价无法上涨。日本的购买力,正是在这一恶性循环中逐渐被削弱的。 在其他**无法维持经营的超低价快餐店和理发店,比如“300日元牛肉盖饭”和“1000日元剪发”等,之所以能在日本站住脚,便是通货紧缩持续的结果,甚至可以说它们正是通货紧缩造就的商业模式。由于企业无法上调价格,所以即使人手持续短缺,企业也无力通过提高员工的待遇招募新人。“新兴**全都以日本为反面教材,以避免陷入这样的窘境。”永滨先生说道。 国外的“巨无霸”让人觉得贵的原因 英国经济专刊《经济学人》每年发表的“巨无霸指数”,可以作为日本物价与海外物价的比较标准。 这一指数的理论基础是:假设美国麦当劳的汉堡“巨无霸”在全球以同样的品质销售,那么通过其价格的差异便**较各国的购买力,看出各国的汇率水平。理论上讲,同样品质的商品无论在何处销售,其价格都应该一致。但实际上,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各国的原材料价格、员工的薪资等多重因素,因此同一商品在每个**的售价便会有所不同。按照这一理论,通过比较麦当劳的汉堡价格,便可以看出一个**的综合购买力。 根据《经济学人》的统计,截至2021年1月,在日本售价为390日元的巨无霸,在美国的售价是5.66美元。如果“在全球任何地方,同一商品的价格均相同”的假设成立,那么1美元应该兑68.90日元。 然而在实际的外汇市场上,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一直徘徊在104日元左右,日元被低估了约34%。 换言之,以日元为主要货币的人会觉得以美元出售的“巨无霸”比较贵。 不过,日本的迪士尼乐园、大创等服务与商品的实际价格,与海外的价格差有的甚至超过了2倍,远超货币被低估的各类推算结果,因此其中应该还有仅用汇率无法解释的因素。 **生命经济研究所的永滨先生强调:“目前日本与海外的价格差异情况,无法用汇率来解释。” 他还表示:“长期的通货紧缩带来的物价停滞,以及增长衰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持续低迷,导致日本的相对购买力下降,个别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之低,即使从全球范围来看也是十分突出的。” 简而言之,当前企业的员工薪资上涨缓慢,劳动者的消费欲望得不到提升,导致物价持续低迷,经济亦无力复苏,继而影响员工的工资上涨。正是这样的“恶性循环”致使日本的购买力持续下降。 仅用汇率无法解释的长期通货紧缩 一说到“日本的商品和服务比海外便宜”,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汇率”。但研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伊藤隆敏教授却指出:“主张汇率是主要原因的想法,纯粹是被误导了。”日本的物价相比海外是高还是低,主要取决于国内物价、海外物价以及名义汇率之间的差异。 在此,我想介绍一下伊藤教授的理论。 假设国内物价与海外物价分别上涨2%,但国内价格却比海外更便宜,这可以归咎于“日元贬值”。然而实际的情况是,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无论是2000年2月底还是20年后的2020年2月底,差不多都是1美元兑110日元。 在这20年间,日本的物价几乎没有变化,平均通货膨胀率为零。另外,美国的物价则几乎以每年2%的速度在上升。据悉,美国2020年的物价水平,相比2000年上涨了近五成。 因此,当日本人时隔20年再去美国时,自然会感觉“物价贵了五成”。反之,当美国人时隔20年再来日本时,则会感觉比过去便宜了许多。这也是近几年入境游客大增的原因。对此本书将在第4章进行说明。 所以,造成“日本购买力”下降的原因并不是汇率贬值(日元贬值),而是这20年的通货紧缩。 归根结底,“日本的购买力”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日本消费者对通货膨胀有抵触心理,以至于企业只要稍微涨价,他们的产品便卖不出去。究其原因,是消费者的收入没有得到提高。 在美国,尽管物价每年都上涨2%,但劳动者的薪资每年也会同步上涨3%。 有一个经济指标叫作“实际有效汇率”,它涵盖了国内物价、海外物价、名义汇率的变动,可用于比较日本与美国以及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购买力,能够*为准确地反映出日元作为一种货币的购买力。 纵观日元的实际有效汇率,其在2020年11月的数值不到1995年4月汇率峰值的一半,相比20年前(2000年11月)下降了40%。仅看这一项,我们就可以断言,在这25年间日本的购买力下降了五成,即使与20年前相比,日本的购买力也下降了40%。 伊藤教授这样总结道:“日本购买力的下降,也可称之为没落。” 日本的购买力不到美国的七成 这里所说的“购买力”,是指能够购买到各类商品、服务的能力。 从全球来看,**购买力表示该国的单位货币可购买到的商品数量,个人的购买力则可以用实际薪资水平来衡量。在新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就业率和薪酬水平不断提升,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增加。这些**的个人消费支出旺盛,个人购买力不断攀升。 有一个与购买力相关的经济指标叫作“购买力平价”,它是一个基于“一价定律法则”,即“同一商品的价格在全球任何地方应皆相同”,而计算出的经济指标。它可以像“巨无霸指数”那样以汉堡等商品的价格计算出来,或者也可以使用消费者物价等指数来表示。倘若某种商品在日本卖120日元,在美国卖1美元,只要1美元等于120日元,则购买力平价理论就成立。 简单来说,购买力平价是指以汇率的形式,表示各国货币在考虑物价水平后的实际购买力。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美元兑日元的购买力平价在2019年为1美元等于100.64日元。 在进行各国的购买力比较时,也会使用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该国的生活水平。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0年日本的人均GDP约为1.96万美元(约278万日元),略低于约2.39万美元(约339万日元)的美国。然而到了2019年,日本的人均GDP约为4.32万美元,远远落后于美国约6.53万美元(约709万日元)的数值。日本在这近30年间仅增长到了1990年的2.2倍,而美国却增长到了1990年的2.7倍,而泰国更是增长到了1990年的4.5倍,发展速度惊人。 如果日本也像美国那样,个人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即使迪士尼乐园的门票上涨,日本人也不会觉得难以承受。 大创在泰国的价格策略之所以能够成立,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假如泰国人的收入依旧很低,那么高于200日元的杂货是卖不出去的。但在过去的20年间,泰国人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泰国愿意花210日元购买大创商品的中产**消费市场正在迅速扩大。
    目录
    第1章 物价低廉的国度:迪士尼与大创的价格皆处于全球*低水平? 1 全球价格*低的“梦之国” 2 只有日本“一律100” 3 回转寿司也数日本*便宜 4 泡沫世代的黄昏 5 为何如此廉价 6 超市里的价格下跌 7 读者心目中的廉价日本 8访谈许斐润 9访谈渡边努 10访谈田中邦彦 第2章 人才廉价的国度:年收入1400万日元是低收入? 1 旧金山VS东京港区 2 劳动生产率垫底了吗 3 因人手不足而崩溃的年功序列制 4 应届毕业生的起薪与IT人才的薪资 5 在印度招不到人才 6 势均力敌的加薪谈判 7 “不发声”的日本人 8 定岗型雇佣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9访谈中村天江 10访谈村上臣 11访谈神津里季生 第3章“被买走”的国度——外国人如何买下日本? 1 被买走的新雪谷 2 被买走的技术 3 衰退中的日本特色产业——动man 4 奈飞公司的制作费是日本广播协会的5倍 5 “外国人聚居区”的*新动向 第4章 廉价日本的未来——后疫情时代,世界会怎样发展? 1 入境游泡沫过后 2 从酒店看“双重价格” 3 日本手机资费的降价压力 4 水产企业的未来 5 廉价引发的弊端 6 后疫情时代,日本的廉价是否会改变 7 **、企业、个人应该做些什么? 8访谈池见贤 9访谈伊藤隆敏 10访谈永滨利广 11访谈八代尚宏 12访谈河野龙太郎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