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青白石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2023年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青白石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2023年卷)

  • 作者:柳客行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ISBN:9787521225136
  •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01日
  • 页数:216
  • 定价:¥4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21225136
    • 作者
    • 页数
      216
    • 出版时间
      2023年11月01日
    • 定价
      ¥46.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一个从小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的男孩,生活无法自理,男孩的父母几经波折,*后勇敢地背起男孩走上上学的道路。一蹶不振的男孩恰恰在迷茫的日子里遇到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从而走上了文学之路,遇到一群群可爱的人给了男孩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散文写尽一个二十八岁的轮椅青年对人生苦难的深刻认识,和他对人世的真挚感恩。
    文章节选
    **辑 成 长 篇 青白石阶 我家门前有一条坑洼不平的路,路边有一排石阶。 石阶是用水泥筑成的,长十来米,宽一米多。 来来往往的路人如果走累了,便会坐在石阶上歇歇脚。 风吹雨淋,脚步踩踏,日子一长,水泥台阶就青中泛白。 连续几年,青白色的水泥台阶上总会坐着一个孩子,穿一条分不清颜色的短裤,上身穿件沾满泥土以及鼻涕因而分不清颜色的短袖。他得了一种怪病,这病不会让人少胳膊少腿,却能抽走身上所有的力气,让得病之人抬不起手,直不起腰,也提不起腿,患病的人也就成了一个只能略微移动且有思想的植物人。 这个灰头土脸、满身脏兮兮、得了这奇怪病的小男孩就是我,一个人坐在青白石阶上,没有任何玩伴。 孩子的好动性让我坐不住,将手摁在水泥上擦来擦去,等手掌上的肌肤与关节有了麻酥酥的感觉,才会抬起手瞅一眼,通红手掌上的每一处都有细胞蹦跳的感觉。从叉开的手缝里出现了重影,我看见前方有一群孩子,有个瘦瘦的孩童偷偷拿出母亲从店铺里买的做家里人裤腰带的皮筋,叫来两个朋友站在两边,用双腿绷住皮筋,偷拿皮筋的他当然是*先拥有享受“马兰开��”的喜悦的权利,他急促的呼吸声伴着口号奔出嗓门,半眯着眼睛熟记每一个抬腿、收脚、起腰的动作。 我坐在石阶上眺望着他们,腿像是让磁力给拽住了,丝毫抬不起一点点。看着他们跳跃的动作,我想用身体扭出跳皮筋的模样,将画面顺着神经传入脑海,试图让大脑发指令,控制我站起来,身体却没有丝毫回应。看着他们欢快的模样,我多么想加入其中,可没有一点办法让我的身体听话。我有些气愤,就深吸一口气,低下头不再看他们玩耍。通红的手掌早已恢复正常,跳动的细胞也平息下来。双腿无法动弹,这让我对这双手“偏爱”了不少。庆幸,这双手还听些使唤,就使足力气抬起,看着青白石阶被手擦亮的地方,铆足劲拍下去,手掌细胞开始剧烈活动,针扎的痛觉立刻窜进手掌。我笑了笑,它是有反应的,这多好啊。我继续抬起拍下去,抬起拍下去,动作一气呵成。麻、胀、痛亲吻着我的手掌,手掌的肌肤细胞也跳起了“马兰开花”。 耳窝里传来号叫声,让我不由自主地望向他们。偷皮筋的孩子*终被母亲发现,也就没能让站在两边的孩童也享受一下跳皮筋的喜悦。皮筋被没收了,孩子翻车了,哐啷一下躺倒,双脚朝天,使劲甩动双腿,鞋子像发射火箭一般飞了出去,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展示他哭闹技能的精湛。哭泣声以大为主,可以不伴有眼泪,为了引出街坊围观,这样就可以拿到刚刚被没收回去的皮筋。虽说气势宏大,可打滚的孩童内心胆怯也是有的,只有引出街坊,扫帚头才不会落在他屁股上,唯有声大才能达到目的。果不其然,扫帚头还没落在屁股上,就被街坊拉回去了。那孩子依旧不停地哭泣号叫。无奈的母亲将孩子一直想要的沙包做好了,就丢给他一个沙包。孩童的哭声慢慢减弱,视线偷偷锁定沙包,确定沙包的大小是否能满足自己。脚慢慢落地,侧起身子,伸手抓住沙包,站起身用沾满尘土的手擦一下眼睛,在脸上留下一条长长的泥土印,找到发射出去的鞋子,叫来搭伙的同伴,摇动着手中的沙包,炫耀此刻的胜利。一场轰动街坊的战争因得到战利品而瞬间消失,嬉笑声竟然一下淹没了哭泣声,这一刻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始终把胳臂肘搭在腿上,扶着下巴柔软的肌肤坐在石阶上,像一座雕像一动不动。雕像旁站着一位胡子白花花的老人,他眼珠也像石头刻的一般没有光色,一动不动地盯着雕像般的我。他是我的爷爷。爷爷知道我很想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可怎样让我参加进去是个难题。爷爷只能看着我,并不说一句话,也不打断我的沉思。 石阶旁的孩童来了一群又一群,走了一帮又一帮,从不知道什么是累,永远都那么生龙活虎。没有一个孩童愿意坐在青白石阶上跟我聊两句,他们的视野里似乎没有这一排石阶,更没有石阶上我这么一座雕像。偶尔有孩童注意到我了,也会站在远处,歪斜着脑袋,瞪大眼睛盯着石阶上的我,却不会跑过来问一问我为何坐在这里,又为何不走过去与他们一同玩耍。 他们眼中的我,有一个大大的脑袋,幼小瘦弱的身子,细细的胳膊似缺了许多营养,还有一双与常人无差别的腿,却没有一点点力气,每个孩童眼里看到的都是与他们一模一样的外貌,不同的是我像一座雕像坐在青白石阶上。站起来是什么滋味我不知道,每当我渴望站起来的时候,大脑中的指令传递到半途会中断,腿怎么也接收不到信息,所以双腿不听大脑的指挥。我除了沮丧地拍打青白石阶,再也不能做任何事情。孩童们时而享受“马兰开花”带来的快乐,时而感受打沙包的惊险,时而挥洒老鹰捉小鸡的激情,从不远处传来的都是阵阵欢笑声。我只是坐在一旁看,慢慢也就熟知了每一个游戏的规则,他们总是在青白石阶旁鱼贯而来又匆匆不见。等青白石阶旁没有了孩童的欢笑声,我便低下头用手指抠水泥缝间的小沙颗粒,若能逮住一两只蚂蚁,便放进手心,让它们慢慢爬到手背,再次翻转手腕,让蚂蚁又一次从手背爬回手心。我终于暂时忘掉了没有玩伴的痛苦,快乐从心底里往上溢散,小蚂蚁成了我*忠实的玩伴。 **天气很热,我坐在青白石阶上吃着一根用纸包裹的雪糕。这种雪糕一根三毛钱,我舍不得立马就把纸袋撕下来丢掉,用舌头舔了又舔,直到纸袋上没有一丝甜味且破裂的时候,才将纸袋丢掉。更舍不得咬着吃雪糕,只是左舔一下,右吸一下,让雪糕消失得很慢,这样我就能尝到更多的甜头。可它化得很快,一不小心,一大块掉在了地上。我先是看一看掉在地上的雪糕愣住了,眼泪一下子奔涌而出,哭喊声也紧随其后。雪糕的“阵亡”让我省了又省的努力白做了,那样大的一块甜头掉在了地上,我怎么甘心啊,就一边哭着,一边用嘴吸住剩下的雪糕,泪水的咸伴着雪糕的甜,统统进入我的嘴里。 爷爷来了,长满褶皱的手里提着一辆带有脚踏板的儿童车。他白花花的胡子落在我脸上痒痒的,一对硬巴巴的老胳膊将哭泣的我抱上踏板车。雪糕“阵亡”的难受一下子消失了,我被这新玩具吸引住,擦了擦脸上的泪水,仔细打量着这玩物。我试探着向前移,却没力气踏动它带我前行。吸一口气,高高仰起头,撑着头也是需要费力气的。我把这些仅有的力气节省下来用在身上,扭动一半身体使惯性带动腿向前挪一点,再费力扭动另一半身体同样用惯性带动另外一条腿。蚂蚁奔跑起来应该都比我快些。我从青白石阶坐到了踏板车上,多多少少也有了些移动的能力。因为踏板车的吸引,孩童们也慢慢凑到我身边,按一按电钮,还能唱歌,他们便笑了,我也有意无意地按一按电钮,一来炫耀,二来可以引来更多玩伴。谁和我聊得欢,我便让谁按一下,谁对我说好听话,我便让他按一下,谁若惹我,便不让他碰一下踏板车。坐上踏板车的那一刻,我就爱上了这玩物。坐在踏板车上的感觉比坐在青白石阶上不知美好多少倍。我望着青白石阶,小蚂蚁也逃脱了我的手掌,我常常坐的那片地方顿时光线暗淡了许多,石阶像是一张贴满灰尘的脸,风轻轻吹着,小沙粒在那里打着旋儿,石阶上没有一人坐,我也不用坐在那里陪着青白石阶了。 我被同伴推着,他走我便能走,他跑我也能跑,他们打沙包,我也坐着踏板车在一旁观看,这就有了近距离参与的感觉,比坐在青白石阶上更接近同龄人了。这简直是一个质的跨越。沙包飞来飞去,不断地从我的眉梢、嘴角、腿间擦过,我沉浸在离开石阶的欢乐里,我享受着被同伴包围的感觉,此刻我与他们一样,是可以行走的,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本以为我可以坐在踏板车上与玩伴一直玩下去,可以快活很久,可那个晌午我记得是那样清晰。同伴推着我跑得飞快,我没能及时掌握住踏板车前进的方向,踏板车撞在了马路牙子上,车头与车身相分离,我飞了出去。我的腿、胳膊肘、前额流出了红色的液体,疼痛撕咬着身体的每个部位,我没有了喊叫的力气,只是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同伴飞奔回去找我的家人前来帮忙,我盯着残破不堪的踏板车,它的身体因撞击而分割成了两半倒在路边。 那个晌午过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辆踏板车,也没有得到新的。我额头贴着创可贴,耷拉着脸,回到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青白石阶上。拥有踏板车的时光里,同伴也与我熟知了,当我再次坐在那儿时,总有同伴来到青白石阶旁坐下,询问我那个一摁电钮就唱歌的踏板车去了哪儿、多少钱、在哪儿买的。我一一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他们又会问我还坐不坐踏板车了。我说它坏了,同伴们就离开青白石阶,头也不回地奔向远处,结群玩耍。我仿佛又回到几个世纪前,远远看着他们,沙包再也飞不到我的身边,没有了踏板车,我再也没有了吸引同龄人的本钱,自然也就没有了靠近他们的能力。不是家人没钱给我再买一辆踏板车,他们担心我摔得更惨。 玩伴们的个头一点点长大,我刚开始只是略微抬头就可以和他们聊天,慢慢地,只有高高抬起头才可看到他们的面庞。他们来青白石阶的次数越来越少,三五成队的场景也很少看见了,我听一个玩伴说他们去了一个叫学校的地方。那里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我只在电视里看见过,有一排排桌子,有一群群小孩,*前方有一个人在念,后面有很多小娃娃跟着念。他们坐得很端正,念着什么我却不知道,也不懂什么意思,只是看他们很投入。我坐在青白石阶上满脑子想着学校,那里是不是很美?是不是有很多人?那里的孩子都干什么?他们是不是整天团在一起跳“马兰开花”?十万个为什么一下子充满我的每个脑细胞,只因没见过,只因好奇,我就很想去看一看。曾经的玩伴放了学,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手里拿着一本书,慢悠悠来到我面前,我清晰地看见封皮上有一只羊,一个小女孩,还有绿草坪,我便看着他从我身旁路过,从青白石阶的这一旁走到那一边,我又有了新想法,玩伴们是去学校和羊儿一起玩耍去了吗?多么好啊,我真想去看一看他们和羊群的开心模样,肯定比坐在这青白石阶上不知快乐多少倍。 母亲坐在我的身旁,她看着我发愣的样子,就问我看什么。我就告诉母亲我脑海里想象的学校模样和学校放羊的事儿,母亲长叹了一口气,轻声念叨:“我娃苶障着,都不知道学校是干啥的。你要是能跑能跳,都要上三年级了。”我还追问几年级是*高的,我要上*高的年级。母亲便不再说话,摸了摸我的头,眼睛里有一种光,柔弱、渺茫、暗淡,她轻轻站起来,离开青白石阶走进了屋子。 第二天我也成了一名小学生,父母亲自送我去学校。到学校后,我就知道了之前所想问题的答案。从此我离开了青白石阶,这一离开就是十多年。 十五岁这年,家里翻修房子,从废弃的屋子里拿出一样落满尘土的物件,我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大大的车头,上面还有三个按钮,一个被掰掉了,留下一个像掉了牙的小洞,可奇怪的是车头与车身还连在一起。我叫妹妹拿过来,车身上飘起的尘土在阳光下聚成一条光带,灰尘像高速公路上的小汽车拥堵在密密麻麻的长道上。妹妹和我不由向后退缩,用手摇晃着,打乱灰尘飘动的轨道。我看见踏板车的头与身被焊接在一起了。棱角分明,中间多了一根铁柱子将踏板车穿在一起。 原来我炫耀的资本一直都在,它被家人修好,当作舍不得丢的宝放在了屋子里。我用抹布擦去了踏板车上的所有脏污,努力挪动身体,从凳子上移到了小踏板车上。我比小时候高了一截,腿长了一截,两只大脚似长在了大地上一样牢固,我学着小时的模样扭动身子,可脚死贴在地上一动不动,小踏板车的按钮摁下去也没有了丝毫反应。妹妹轻轻将我推向青白石阶旁,我的脚时不时会抵住踏板车的后轮。妹妹一边推我前行,一边低头看着踏板车底下,将我慢慢推到青白石阶上。我在那里坐了好久好久,没有一个玩伴过来,曾经问我小踏板车去哪儿了的玩伴都没有来,我此刻找到了它,想让他们看一看踏板车的样子,让他们再按一按电钮,可始终没有看到一个玩伴路过这里。我像个大傻子一样,坐在踏板车上等待儿时的玩伴,等了很久很久。 父亲将我抱回屋里,我坐在椅子上,他把踏板车给了一个收破烂的人,我这才明白那踏板车已经不属于现在的我,它属于那个坐在青白石阶上的我——那个坐在踏板车上溜进自家小卖部,偷偷拆开集卡送礼物的方便面袋子,将卡拿出来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缺的那张,如果不是就再拆开另一包,一边拆一边抬起头看母亲是不是发现了的我;那个会偷偷拿来针线,一针一针缝上集卡方便面的袋口,等着玩伴来买东西,将缝好的方便面开心地递到玩伴手里,然后得意扬扬地给母亲吹嘘这自豪事儿的我;那个坐着小踏板车偷偷摘下家里树上还未成熟的绿杏儿,一扭一扭走到青白石阶旁给玩伴们分发杏子,从而留住他们的我,再也回不来了,再也回不来了!时间能带走一切,收破烂的人收走了踏板车,也带走了我童年生活中*难忘的记忆。 全城大改造那年,县城的街道都一一扩建,坑坑洼洼的道路要一一挖掉表皮,修建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青白石阶被拆除的时候我就坐在屋里,一辆大铲车高高抬起铲头,移动好位置,压下去,哐当一声砸进了我的心里,我一颤,看着青白石阶上的表皮瞬间破裂,泥土、石块、沙粒都乖乖走进了铲车头,青色没有了,白色也没有了,残痕的另一半还能看见它的本色。我盯着剩下还算完好的青白台阶,那尊雕像一样的孩子去哪儿了?他没有坐在那里,脑海里回忆着那个孩子坐在那里的点点滴滴,铲车头很快又挖了过来,青白石阶再次破裂。看不见它的模样了,完全看不见它的样子了,我的脑海里空荡荡的,只是隐约有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告诉我,你再看看这青白石阶,再好好看看,这也是你*后一次看到青白石阶了。 原文刊登于《六盘山》2021年第1期 上学路上 青白石阶上吸溜鼻涕的邋遢男孩此刻坐在床头。他眼珠里映着两个人的身影。他看见母亲被别人拽住头发,扯上楼梯,低着头撞进一间屋子。屋里坐着一位老人,半边银白色头发被白帽子遮掩,她是奶奶。母亲只是语气比平时重了一点,急切的说话声比平时高了几分贝,只是嚷了一句:我的儿子也要上*好的学校!母亲并没有错,或者母亲都不知道错在哪儿。 母亲十七岁来到这个家,若是现在的女孩,此刻正是父母怀里的贴心小棉袄,没人敢碰她一下。母亲那个年代,十七岁已经可以嫁人,她懵懵懂懂来到了这个家,已经学会了怎样孝敬公婆,懂得什么话可说什么话不可说。在长辈面前,母亲总是低着头,不敢高语,每逢过节,也只是打些下手,烧烧火,点点柴。父亲是爷爷*小的儿子,母亲自然也就更要懂得怎样说话,又该怎样做事。*小的媳妇得承担*不讨好的活儿,除了洗衣做饭、收拾一切杂乱的活儿之外,有时还要挑一大桶水,或是抱起一袋百来斤的米踉踉跄跄走进厨房……男丁都出去忙碌时,这些活儿都会落在母亲的身上。 平日里,爷爷奶奶的饭菜都是母亲送去。她总双手端着暗紫色木质托盘,脚下的劲儿轻柔地消去了与地面的摩擦,听不见任何脚步声。母亲将饭稳稳端进房间,轻且稳且慢地端起碗筷放在炕桌上,听到爷爷吩咐离开的指令才慢慢向后撤步,退出小门,再轻轻转身走出屋子。时间久了,母亲习惯了在家中默不作声。她只是把手头的活儿做到*好,把爷爷奶奶吩咐的事儿早点完成,一切都成了顺从。 我的上学问题深深压在了母亲心头,这一次,她决定不再顺从,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目光中带着急切与渴望。 坐在青白石阶上幻想学堂生活的我,其实本可以和妹妹一同去上学,可我无法行走,也站不起来,学校就有很多顾虑:我会不会是傻子?懂不懂学习?如果不好好学习影响其他孩子,老师该怎样管我?是和其他小孩一样对待,还是特殊管理?这些都成了让学校领导棘手的问题。校长还有*担心的一件事:倘若我有个什么意外,学校可承担不起责任。 那一年,妹妹背着花书包去上学了,而我留在了家里。 每天我都会坐在青白石阶上等着妹妹回家,她中午要写作业,我就凑在一旁看她写,我让母亲给我买了本子,妹妹写个啥,我就照模样写出来。可是,我手上没力气,手指上的神经不听使唤,右手拿着笔颤颤巍巍抖个不停,写出来的字儿也歪歪扭扭的。妹妹的字儿写出来整整齐齐,让人眼睛里一亮,想多看几眼,我写出来的却密密麻麻,让人没有一点想多停留一眼的想法。妹妹去学堂后,我便坐在那里,捏着铅笔,慎重地、细微地一点一点描着写。 母亲就坐在一旁看我,双眼里浮满了爱意。 “你写的是个啥呢?”母亲笑着问。 我愣住了。我写的这些东西是啥、念个啥,我根本不知道。 妹妹书上有好多漫画插图,画着好看的娃娃,我想拿过来看看,她不耐烦地将书往怀里一拽,我便去抢……我俩厮打的结果自是不必说的,我摸着被她抓伤的脸,火辣辣地疼,却仍然不放弃*后的倔强,一直推她,打扰她。我的目的是让她完不成作业! 父亲坐在一旁,他一直看着我,我的歪主意他都看得出来,只是一直忍让着不说破。母亲也坐在一旁,静静地盯着我,好久好久。 终于,父亲说话了。他张口制止我,先是轻声,越来越重。我依旧不理不睬,要把恶魔做到底。父亲忍不住了,吼了我一顿,便将我抱进里屋。我用尽全身力气想挣脱,可我的这点力气怎么够用?我被重重地丢在床头,翻不起身,只好趴在床上,满屋子灌满了我的号叫声。一炷香烧完了,熄灭了,香炉里只留下灰色的圆柱,一碰就成了粉末,屋子里隐含着清淡的香味。我的号叫声慢慢减弱,泪水却没有停留一刻。 爷爷礼拜完从寺里回来,总要先看看我。他没有在青白石阶上找到我,便寻到屋里,听到了我嘶哑的哭声。爷爷用宽大厚实的手抚摸着我的头。他越是安抚,我越想使劲哭,咸咸的泪水不断地灌进嘴里。爷爷给了我五毛钱,让我买好吃的,转身出去对父亲低语了一阵。我的抽泣停止了。 母亲在窗外静静看着。 她转身走出院子,去了邻居家,回来时带着几本一年级课本,是邻居孩子用过的,书面被揉得皱皱巴巴,像是双手捏过的旧报纸。我捧着书,坐在青白石阶上,一页一页翻过去,可都是奇奇怪怪的字儿,一个都不认识。我只好翻着书,寻找彩色漫画,大脑是电视屏幕,漫画里的生活发生在学校里是怎样,这些画面一一展现在我的脑海里。那些花与树、人与鸟,渐渐活了过来,围绕在我的四周。我想,这应该就是学校生活的样子吧。 妹妹啥时候放学呢?我在这书里翻着她在学校生活中的样子,等待她回家。 路边响起了欢笑声。 很多放学回家的孩子走过我身旁。我一一数着人,看着他们的模样,其中也有与我一同坐在青白石阶旁玩耍过的玩伴。我便把书高高举起,举在自己眼前,如果我识得里面的字,我想我一定会高声念出来。我只是想让他们注意到,我也有书,我也在看书。透过书的缝隙,我用一只眼睛观察他们的动作和神情。我想让曾经来青白石阶旁的玩伴看见我也有书,他们有的我也有。有个玩伴瞧见了我的动作,他慢慢朝我走近。此时,他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他看了一下我,从我身旁跨过,没有停留的意思。他一边笑着向家的方向迈步,一边拍拍其他玩伴的肩膀,让他们也看我一眼。一个男孩把耳朵搭在上三年级同学的肩膀上耳语着什么,他们一起笑了,西斜的稀薄阳光里荡漾着他们远去的笑声。 我细细看着他们,察觉出异样,仔细一看手中的书,才发现我激动之下将书拿反了!我没有察觉到一丝丝拿反书的迹象,只因我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想得到他们的赞许,可没想到我只听见了一声声大笑。恼羞成怒的我,把书摔在青白台阶上,惊飞了觅食的麻雀。我忘不掉那两个男孩的模样和神情。我坐在台阶上发着呆,从太阳落下山坳,到月亮爬上树梢。我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一定要在学校里学会这些密密麻麻的字儿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我学妹妹写的那些东西念啥、怎么说、是什么意思。 我并不知道,这个黄昏发生的一切,都被母亲看到了,她也记住了那两个男孩的目光与欢笑声。母亲想让我尽快去学堂,催着父亲去学校商议我上学的事儿。父亲跑了几次,可那是全县*好的一所小学,我这样特殊的人,校方怎么也不愿收下我。无奈之下,父亲找关系、托朋友,来来去去忙活了大半年,依旧没有得到学校同意我去上学的消息。 爷爷也加入进来了,他与父亲同去找到另外一所学校,苦苦哀求。这仍没能换来我去学校的机会,但好心的校长承诺,我不必去学校,待在家里就好,六年后给我一张小学毕业证。父亲高兴地跑回家来,他把这个喜讯告诉母亲,母亲听后只是连连摇头,她很坚决地说,自己就没有上过学,她不想自己的孩子也一字不识。 父亲和母亲说着说着就开始争执,声音也越来越响,母亲从来没有那样大声地与父亲说过话。她不知道自己哪儿来的勇气,坚持喊着:“就去*好的学校!”那一刻母亲像一个战士,眼里泛着光。 母亲的高喊引来了奶奶,奶奶语**长地劝说,家里生活本不富裕,还有很多活儿需要母亲去做,她若照顾我上学了,谁来做这些? 母亲坚定且有力地回答:“就算啥活儿不做,每天吃黑面饭我也要骏儿上*好的小学。” 奶奶没有说一句话,拉下了脸,面色凝重,站起身离开了屋子。母亲轻轻抚摸着我的头,眼角泛出泪光来了。奶奶到二楼就把刚才的对话告诉了爷爷,这是一个在新旧社会交替当中熬过来的婆婆所无法接受的一幕。不一会儿,父亲被爷爷奶奶唤去了二楼。接着我听到激烈的争吵声震得楼板颤抖。很快父亲气冲冲地大步走下楼梯,大声呵斥着母亲,此刻他很严厉,话语里已经没有了商量的余地:要么我坐在家里别上课,要么就答应那位校长说的,拿个小学毕业证! 母亲依旧如故。父亲终于动手了,他拽住母亲白帽子下的头发,将她拉离我身边,从里屋一路拽进院子,又拽上楼梯,让她向奶奶赔不是。因她说了一句话,声音大了点,这一声喊是这个家族中从未有过的。 我看不见母亲道歉的表情,也听不到母亲道歉的声音,我站不起来,上不了楼梯,我什么也帮不上,只能一任泪水汹涌如注,用手使劲儿拍打着床板。我真的好想拥有一点力气,一点就足够,让我可以走上楼梯就足够。过了好久,母亲慢慢走下了楼梯,脚步沉重,好像所有力气都被抽干了。她来到了我身边,抱住我,泪水无声地滴在我的额头上。我无助地看着母亲,我也哭了,我抽泣着安慰母亲,劝她别哭。 急切慌乱的脚步响起,父亲下楼来了,他发现母亲不见了,急于知道她去了哪里。当他疾步冲进屋里,看到我和母亲相互抱在一起的样子后,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的肌肉慢慢抽紧了,牙齿咬住了抖动的嘴唇。他没有再说什么,站在门口,望向屋外,许久,慢慢走出屋子。 远处是荒芜的群山,沟壑苍茫,连成一派昏黄。那时候的西海固,植被不像现在这么好,到处光秃秃的,山上没有多少树木。那个夜晚,我在梦里和一棵树一起生长,被子里满是骨节蹿动的声响。 转过一年,又到了上学报名的日子。母亲将我扶上自行车的前梁,由父亲推着车子,她跟在后面,不知过了多久,在全县*好的小学门前,大梁车停下了。 父亲整了整衣襟,吸了口气,跨进校门。 校长办公室里坐着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和几位老师,他们都各忙各的,没有一个人理睬这个闯入的男人。父亲恳求了好半天,校长终于同意见我一面,父亲开心得像个孩子,来到我身旁,轻盈地抱起我,脚步飞快,只几大步就迈进了校长办公室,他将我放在一条椅子上。校长看着我,几位副校长和老师也停下了手头工作,慢慢向我身边走近,我紧张得不敢呼吸,不敢看他们的眼睛。 打量片刻,校长还是不答应让我入学。父亲和母亲围住校长,苦苦央求,就差扑通跪倒给他们磕头了。有一位女副校长,问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我一一回答,她摸摸我的头,点了点头冲我笑笑,我也笑了一下,就羞涩地低下了头。女副校长走到校长面前,低声耳语几句,校长再次看了我一眼,抽出一根烟,塞进嘴里艰难地吸了起来。在浓稠的青蓝色的烟雾中,我隐约看见他轻轻点了点头。 校长提出了几个要求:孩子上下学学校不负责,上厕所老师没办法负责,孩子的**问题学校也只能与其他小孩子一样对待。父亲连连点头,答应了所有要求,眼里全是笑。母亲慢慢走到我面前,抚摸着我的头,笑笑地看着我,嘴里念叨:“好啊,我娃能在学校念书了。” 然而,谁来送我上学?这的确成了一个问题。 家人们都没有工作,家里开了个小卖部,是**的经济来源,为补贴家用,父亲平时还要出去打点零工,母亲背着我上下楼有些吃力。他们虽然在校长答应我上学的那一刻满口答应了所有的条件,但在由谁送我上学面前,他们陷入了左右为难难以决断的局面,家中必须抽出一个人来接送我。看着坐在大梁车前梁上嘻嘻哈哈无忧无虑的我,他们的眼里满是无奈和苦涩,事情终究没有商量出个结果,他们就匆匆忙别的 去了。 夜晚来了,万籁俱寂,小卖部关门了。父亲和母亲打开灯,坐在昏黄的灯光下继续商讨白天留下的那个尾巴。母亲决定,她每天起早点儿,晚上睡晚点儿,多多打理小卖部的生意,父亲不再去打零工,专职接送我上下学。 距离开学还有好几天,父亲已经坐不住了,他好像比我还焦急,骑上大梁车,前梁上架着我,去了学校。我们在门口久久眺望校园。到时候我怎样下车,从哪个门进,用时多少,这一切,父亲说都要演练一下。 空气中飘出羊肉串的香味。街边的烤炉里,火炭泛着微红,铁网上的肉串滋滋弹动,时不时爆出轻微的脆响。父亲将我轻轻抱起,放在炉子旁的小凳上,他则站在我一旁。我**次那么近地面对烤炉,热浪伴着炭火的滋滋声扑在脸上,羊肉颜色由浅变深,孜然的浓香让我的口水悬在嘴边。老板将烤好的羊肉串递给父亲,父亲一手拿着滚烫的铁钎子,一手递给我一串不烫手的羊肉串,叮嘱我小心烫嘴。我一边吹气,一边咬下去,香味顿时在嘴里炸开,我感觉自己满口都溢满了油,我开心地笑了,父亲看着我吃羊肉串的样子也笑了。 他告诉我,倘若我能好好学习,有好的成绩,每周都可以来吃羊肉串。我一边吃肉串,一边点头答应。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学校旁的烧烤炉和戴着白帽帽的烧烤师傅,记得每周五,我都会坐在烤炉旁的小凳子上,不管我考八十分、九十分还是一百分,父亲都会给我买羊肉串吃。 正式开学那天早上,我坐卧不安,躁动得像是羊肉串吃多了一样,浑身冒着火。我有些恐惧,但转瞬又被兴奋覆盖。静谧的清晨,没有一丝风,太阳从天空*低处慢慢往上攀爬。母亲早已准备好早餐,可我的心已经飞到校园去了,没一点吃饭的心思。母亲还是强行把掰下的饼子塞进我嘴里,当她拿起勺子再喂我时,我的眼睛一直盯在门口停着的大梁车上。 肩上一沉,是母亲新缝制的书包挂在了我的肩头。父亲抱我坐上了大梁车,他比演习时骑得更慢,我坐在车梁上大声唱着:“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父亲很惊讶,问我是谁教的,我便骄傲地告诉他,妹妹唱这首歌时,我听到过,只听一遍我就会唱了。 大梁车终于来到学校门口了,父亲下了车,推着我走进学校,太阳已有了光芒,将大梁车、父亲和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我深吸了一口气,这空气是那样新鲜,这是属于学校里的空气啊。校园里的树儿、花儿、草儿都闪烁着喜气,似乎在欢迎我来上学,我贪婪地急迫地看着校园里目光所能看到的一切,脑海里想象着在学校生活中将要发生的点点滴滴,这所全县*好的小学里终于有了我的踪迹。
    目录
    深情仰望的目光 马金莲 /1 **辑 成长篇 青白石阶 /3 上学路上 /11 木头心 /19 追逐自由 /29 梦 /38 第二辑 生活篇 树影 /49 月下思 /57 温馨的情谊 /65 笑言温情 /75 生日 /84 第三辑 爱愿篇 手心的温度 /95 午后的餐桌 /104 口碑 /113 凋零的花瓣 /120 深夜构想 /127 第四辑 随心篇 街角 /137 老人 /148 寻找心情 /155 中 /163 一棵树 /171 第五辑 感悟篇 光 /181 坦然 /186 敢问路在何方 /193 记忆中的一个人 /200 价值 /207 雨声中,悄悄拔节 /21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