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供应链管理引论
**节 企业物流管理概述
物流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20年来,生产技术、管理方法不断改进,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从生产环节转向辅助环节,如储运、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从此,物流管理从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研究领域。
物流的概念*初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01年,格鲁威尔(J.F.Growell)在政府报告中,**次详细列举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包含于销售活动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1956年,日本生产效益部的“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赴美考察回国后,发表了名为《流通技术》的考察报告。该报告引用了美国销售协会关于物流的定义,这时“实物配送”(PhysicalDistribution)的术语**次在日本出现。1970年前后,日本开始使用“物流”一词取代初期的“实物配送”。随着用词的变化,物流的活动范围扩大,从*初的简单机械化发展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层面,物流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日本也成为世界上物流业*发达的**之一。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入现代物流。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产品和服务逐渐开始商业化和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性。NT20世纪90年代末,发达**企业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制造业开始本土化,极大地推动了物流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同时,由于中国物流市场开始对外开放,合资物流企业开始产生。而中国传统的仓储配送企业也开始向综合物流企业发展,产生了一批新的民族物流企业,中国物流事业开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物流可以分为狭义物流和广义物流。
狭义物流即美国销售协会的定义,将物流概念侧重于同商品销售有关的一些物流活动,流通领域中只包含商品实体从供方到需方的转移。这种定义只重视商品分销过程,忽视了与生产有关的其他物流活动,而且只是单向物质流通,没有考虑逆向物流活动,如退货物流和废旧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品市场从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产品特性从标准化转变为个性化,竞争地域从地域经���转变为全球经济,竞争策略从成本优势转变为创新优势,这一切引起了企业经营理念和竞争策略的转变,导致企业运作模式的不断变革。单纯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重新组合已经不能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和整合外部资源,既关注企业内部所有职能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又强调构建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也就应运而生。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都只能在某一方面在一定时间内拥有优势。为了赢得竞争,摒弃过去那种从研究开发到设计制造到销售、从原料到半成品到成品到发货都自己承担的“纵向一体化”模式,转而选择在设计工艺、原料供应、毛坯制造、零部件加工、产品装配、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有优势的企业进行合作,构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终用户的物流和信息流网络,这就是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