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来处和去向:罗羽诗选
QQ咨询:
有路璐璐:

来处和去向:罗羽诗选

  • 作者:罗羽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中心
  • ISBN:9787547322833
  •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01日
  • 页数:255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47322833
    • 作者
    • 页数
      255
    • 出版时间
      2023年11月01日
    • 定价
      ¥5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诗人扎根于自己的存在状态中,个人性既是他写作秘密的前置部分,也是他写作的必须。罗羽的诗歌写作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在地域文化中写作所体现的,则是诗人的语言自觉和文化自觉,是诗人的精神硬度。罗羽转化现实的能力很强,这得益于他的“碎片化”策略以及隐喻和暗示的技法,从现实到诗,犹如草与奶的转化。对罗羽来说,诗也是怀旧和归属,是另一个故我在说话。在这本容量并不大的诗选里,无论短诗还是长诗,都值得反复细读和品味,它们都体现诗人内心的诚实和张扬。
    文章节选
    自 序 自序是自说自话,于个人的写作而言,似也是一种必要。 说到诗,正像米沃什说的,“必然会谈到它特定时空环境的关系”。不管做什么样的诗人,有什么样的抱负,为谁写,怎样写,他都是扎根于自己存在状态的诗人,个人性既是他写作秘密的前置部分,也是他写作的必需。如果他的写作必然与身边人的生活和地域文化发生关系,哪怕是一种内生关系,那么他就会面临深入骨髓的困境。某种诗歌道德困境,在迫近之时构成压迫感,形同他苦难的一部分。 孤绝于语言。在诗人的布衣时代,只能更加地孤绝于语言。某一种语言的历史呈现为一个地方,一种地域文化,在于诗歌是问候,是发现自身奥秘的结果;在于诗人建立的诗歌人格。 “在春天,就让我看见春天,而不是波兰。”这是一个波兰诗人的诗句,也是一种诗歌道德。在这里,诗人或许就行走于波兰,他所看见的就是波兰的春天,这其中*为深刻的道德痛苦与杜甫的《春望》应该是相近的,就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在“山河”的宏大里,与之平衡的是更为幽微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歌道德,或诗歌伦理,无疑会指向诗歌标准。道德困境带来道德困惑,这会让诗人从另外的向度上产生创造动力,产生语言更多的可能性。有困境就会有更多的开放性、实验性,更多的反对态度,更多的不屈服。再则,有困境,才会有希望,有改变的速度,有作为历史见证者的气量。 帕斯捷尔纳克说,时代为人而存在,而不是人为时代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诗歌道德为诗人而存在,而不是人为诗歌道德而存在。囿于诗歌道德困境,囿于所过的可诅咒的日子,诗人才可能写出关于人生失败的诗歌。 诗命定要在地域文化中照料好自身。在地域文化中写作不同于地方性写作,两者之间有根本区别。在现实语境里,地方性写作常浮现在等级制社会条件下的受虐感,而在地域文化中写作则体现诗人的语言和文化自觉。我知道,自己生活在河南,是被诗歌赐福了。这里的地上水下有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的行迹,有他们的葬身之所,想到这些、看到这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自我的暗示性。在诗歌的原乡,我是谁,我又能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又能去哪里? 在现代,诗歌并未看成是与生活完全结合在一起的个人活动或社会活动,而是日渐手艺化,说到底,它是属于个人的事情。而在唐代,大多数诗人以很不相同的眼光来看待诗歌艺术:它是文人在某种场合的活动。在宇文所安看来,这种场合可以是一个事件,也可以是一种内在情感。诗歌还被认为是对于某种外于和先于诗歌世界的生活场景的反应,虽然杜甫渴求后世的名声,但他并不能坐下来,像弥尔顿和济慈写“英国史诗”那样写“伟大的中国抒情诗”。 随时代而动荡、飘零,杜甫的人和诗常在路途中。望着黎明和暮色,他是那么地害怕自己突然死在异乡的路上,他曾在《赤谷》一诗中坦言:“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惜乎,他*后还是倒在了他所不情愿的乱世的辗转中。杜甫的诗开阔而沉郁,并呈现同时代诗人所不及的个性化。在杜甫的世纪,诗歌写作需要的不是泛泛之事,如宇文所安所说,有一种场合要求激烈的个人诗,这就是贬逐的场合。这一场合选择的内容多是重要的事情:诗人的道德标准,他的怀疑,他所遭受的强烈痛苦。正是这类个人诗发展成为杜甫时代不同寻常的个人抒情诗。无论是否遭受过贬逐,以后的诗人们都承袭了贬逐诗的传统,而正是从这一传统中产生了*伟大的个人诗——杜甫晚年的诗。 还有,人们在同时代的现实和观念中穿行,对诗歌的选择,更多的还是着眼于精神价值。譬如,当八世纪的诗人从诗歌历史中寻找新的精神价值时,他们发现了陶潜。许多了不起的诗人都写过应制诗,歌功颂德从来都是汉语诗歌传统。而陶潜诗与应制诗相比很不一样,他的隐逸、酒兴,他浑然天成的自然超脱行为,现在看来,就是他的诗歌人格、诗歌道德。他是为自己写作,为第二个自我写作,所写的大部分是为了个人愉悦。他提供的是类似现代的自由诗人与个性诗人的书写模式。 说实话,作为诗人,我愿在语言里生活,在酒里生活,在隐逸中生活。但生存现实提供给诗人坚硬的答案却是,诗人只能挑选或接受有限的日常生活角色。准确地说,诗人只能决绝于自己的母语,做很少很小的事情,而不能做很多很大的事情。茨维塔耶娃说,人在世上**的任务就是忠于自己。真正的诗人总是自己的囚徒。她还说,诗人与时代的婚姻是强制的,是在暴虐中强行注入了爱情,将苦役当作遵命效力,是强作欢颜或对多名恋人的一再背叛。 写作是语言的现实自证。在一些河南诗人的写作中,可以说,都是被现实逼婚的,没有自觉自发的情爱。在这些诗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徐玉诺、于赓虞、苏金伞的悲剧基因。诗歌人格、诗歌道德既有自我的坚实坚定,却又如现实一样一再地被击破碾碎。 诗是怀旧,是归属,也是另一个故我在说话。怀旧的品性让诗人怀想那些被人遗忘、抛弃、抹去,或已不在场的人与事。兰波曾这样说:“我们不在世上。”这样说,是对的,不活在世上,才会活在灵魂里。 用诚实的态度衡量诗歌,诗歌是内心的自由,是诗人的命运,也是对诗歌恩人和亲人的答谢。要说的话已说了不少,收住吧。更多的话,还是要由诗歌自身来说。
    目录
    目录 **辑 短诗 3 这里或那时 4 对梣树的注解 6 旧世界 8 诗篇(二) 10 诗是什么 12 连翘 14 对巴列霍的一次翻转 17 在这具躯壳中 19 契诃夫和他的《在流放中》 21 一切自在的灵魂都是好玩的 23 画眉嘴国王和你的遭遇 26 老房子 28 和一首诗 29 诗篇(十九) 31 听多多朗诵,一个人返回树下,得句 33 洗脸 35 逍遥 37 在旋转中 40 给糖的一首诗 42 小问题 44 靠什么养活 47 诗篇(四十一) 48 爱抚诗 50 醉酒的人或河南诗学 53 内外 57 牡丹园 59 读库切 61 多数时候 63 狡黠 65 诗篇(二十) 67 癖好 70 诗篇(四十四) 71 他的眼神不好 73 与飞廉、桑地在白龟湖 76 理想城和雪 78 对话(三) 80 摇摆 82 嗓音 84 遗忘 87 一封语言的信 89 对话(二) 91 蓝指甲 93 双腭 ——拟巴塞尔姆一篇故事 95 比生活还要短的颂歌 97 诗篇(二十二) 99 反愿望 101 湿地 103 带枪的逃兵 105 昏暗 107 诗篇(十四) 109 杀死切或一个** 111 行动 114 已是秋天 115 诗篇(三) 117 找银匠 119 回家 122 玩水 124 清醒 126 世界的香气 127 托生 128 在徐玉诺纪念馆 130 诺玛·简 132 佛法僧 134 泡桐 136 平顶山矿区 ——仿布罗茨基《贝尔法斯特曲调》 138 唤醒梦游人 141 四月七日,去开封见占春、开愚、恪,饮酒,谈论消极性 143 马利筋草 145 建筑师来信 148 园艺 150 过东库,送铁哥、老英、小马诸位兄弟 151 二十九句诗 ——记述黄花岭 154 阿米亥 156 繁缕 158 意外 162 沿淮一带 164 演变 166 问候 169 某月某日 171 在石漫滩 173 谈话 175 伤害 177 不配合,也不反对 179 春天 184 现场 186 赫莉和亚历姗德拉,或在伊水街 188 是你,还是她 191 形象 193 索须河 195 新约诗,或旧约诗 第二辑 长诗 199 冬日七诵及一首附诗 215 拟拟曲(节选)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