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那些读书的孩子 准确地说,我们这次山村之行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支教,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很重视并积极参加。这么些年来,为各地的孩子们捐书,我参与过很多回,走上讲台给孩子们上课,似乎还真没有过。 也算得上好事多磨吧,此次山区小学支教能够成行的确很不容易。半个月前我突发腰疾,右腿行走困难,遵照医嘱尽量卧床休息,情况逐步好转。不料十多天后,后背又生了一个疗子,疼痛难忍。经过“家庭医生”比较专业的处置和护理,5月30日症状明显减轻,于是此次支教我得以成行,并夜宿山村。 6月1日一早大家便起来了,收拾好后聚到一起,整理各自带去的书,归拢,然后扎成九捆,找来一些没有字的红纸,剪裁成大小一致的纸片,然后让几位捐赠者每人写一句祝福、勉励的话,再在一张大一些的红纸上集体签名,然后把这些红纸片插在一捆捆书的侧面,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在我看来,奉献爱心捐书助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一定要有仪式感,让孩子们感受到大家的爱心和期待,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在用心做这件事,希望他们能够珍惜并努力。随后,大家一起去了位于乡政府对面的乡**小学,参观校园、参加捐书仪式之后,大家便切入正题,分头给孩子们上课。学校的学生不多,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我是在五年级,给孩子们谈一谈“读书和作文”这个话题。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我**次在校园的课堂上课,且不说旁人有些担心,就是我自己也难免有些志芯。不过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几十位朴实可爱的孩子的时候,一切都正常了。我对自己说,或者,这儿原本就挺适合你,而今天则是让你圆一个做了很久的教师梦。我从很小的切口说起,一步步扩大范围,中间穿插一些互动。孩子们一直很认真地听讲,积极踊跃地参加互动、回答问题,总��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讲课结束后,大家一起合影,不是很刻意的那种。有孩子要求签名,结果所有的孩子都拿来了本子和书,把我围在中间,有些孩子签完了换张纸再签,以至于我很长时间都直不起腰来。 等到我和老师及县里、乡里的领导照完相,一个小姑娘拿着显然就是在校园里现摘的很小的一朵花跑过来给我,让我有些小小的感动。走到学校大门口的时候,有人提醒我往楼上看,只见一大群孩子趴在三楼的扶手上向我挥手:刘老师再见!刘老师再来啊! 那一刻,我的心里很不平静,孩子们的笑脸和声音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一定还会来的,给他们送去我的书,为他们签名,继续和他们聊一聊读书,聊一聊写作,和他们一起愉快地嬉笑。 实际上,我对支教这件事一直是有些担心的,我担心会不会流于形式,类似走秀,对学校和孩子们非但没有多少帮助,反而还会造成一些干扰,甚至带来不好的影响。还有,我关心的是一次行动、一堂课是否真的会实实在在地给孩子带来一些东西,进而形成某种机制和纽带,使之能够真正开展起来、持续下去。 基于此,我和文友们在捐献图书的选择和细节处理上,在课程的确定和准备上,都用了一点心思、花了一些精力。至于以后会怎么样,我心里还真的没有底,仅就这么一次交流而言,如果能够对这些孩子中的一些人乃至一两个人有些启发和帮助,也会让我感到欣慰的。于我而言,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在农村,在山里,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在一些被我们忽视的角落,还有很多孩子需要有人去关心和帮助。在物质生活渐渐得到改善和提高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环境和状态,他们对外面世界和知识的渴求,便显得越来越迫切。 上课时有一件事让我记忆很深。在课堂上我做了一个调查,当我问孩子们他们的父母是否给他们买课外读物时,有一半的孩子举手;我又问,父母给他们买的课外书超过二十本的有多少位同学,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孩子举手;我接着问,自己拥有一个书橱的有多少同学,只有一个孩子举手。 我问孩子们,父母平时是不是关心他们,孩子们都争着说父母会给他们买好吃的、好玩的和新衣服。这时我无意中发现,好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而说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孩子们的情绪明显低落了。 我及时岔开了话题,但心里一直还在记挂着这件事。从表面上看,山村里的这些孩子能够受到正常的教育,生活上也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他们大多缺少一个正常的温暖的家庭环境,缺少一个能够满足他们对求知阅读的渴望的基本环境,而有些东西恰恰是需要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打下基础的。 因此,我感觉无论是各级机构还是各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扶贫支教的时候,务必要把工作做深做细,为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做一些切实有效的事情。而那些热热闹闹的走过场式的扶贫支教,非但华而不实,没有什么效果,甚至还会给孩子们造成不好的影响和后果。山村那些读书的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我们**的明天。从某种意义上,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我们的**、我们的未来。我的耳边又响起了孩子们的欢笑声,我的眼前又出现了那一张张活泼质朴的笑脸。让可爱的孩子幸福,让幸福的孩子成才,我们的明天该是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