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管理的信息方法
信息论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因其独到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信息方法的实质就是着重从信息角度来研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即把研究对象的具体形式撇开,抽象为信息及其变换过程,系统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输、加工处理来运行。信息方法是指通过信息的获取、传输、加工、存储等环节实现信息的有序流动,用以揭示系统的性质和运动规律,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以管理系统为例,它也是一种信息系统,存在由大量数据、资料、指标、图纸、报表、计划、指令等组成的信息流,这种信息流也是人流和物流的反映和表征。在管理活动中运用上述信息方法能够发现和掌握管理活动的规律,并且能更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保证计划的实施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1.5.4管理环境
任何组织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为组织的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又对管理活动起制约作用,因此,了解环境,把握环境的变化趋势,利用环境给予的发展机会,避免环境给予的威胁是管理取得成效的前提。
1.管理环境的概念
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各种因素的总和。这一概念表明,管理环境不仅包括组织外部环境,而且包括组织内部环境。管理者要取得管理的业绩,即管理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必须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竞争者、科学技术等外部环境因素,同时更要掌握组织的资源、员工的价值观等内部环境因素。
2.管理环境的分类及内容
根据各种因素对组织业绩的影响程度的不同,组织外部环境又可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组织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文化和内部资源状况两大方面。
(1)一般环境因素,又称为宏观环境因素,是指可能对组织管理活动有影响,但这些影响的相关性和强度不大确定或不太清楚的各种因素,一般包括组织外部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这些因素对组织管理的影响不是直接的,但有时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对香港经济的巨大冲击就是明显的例证。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一般环境因素,对管理者来说是完全必要的。 我国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设置了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这是一个包括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图书档案学6个二级学科门类和22个专业的庞大学科体系。2006年教育部的数据表明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类专业布点1 518个,管理类专业布点4 328个。其中除少量院校设置的经济管理专业偏重理论教学外,绝大部分属于应用型专业。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专业主要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要求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发展后劲,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并且又要求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当前开拓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经济理论的系统化学习,特别是现代财经管理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越来越成为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高等财经教育要更加注重依据国内外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适时变革和调整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经济管理学科专业更加注重应用、注重实践、注重规范、注重国际交流;要求经济管理学科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相互交融与协调发展;要求高等财经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较强的人文素质及创新精神。要完成上述任务,各所高等院校需要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搞好有较高质量的教材的编写和创新。
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通过对国内大学经济管理学科教材实际情况的调研,在与众多专家学者讨论的基础上,决定编写和出版一套面向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的应用型系列教材,这是一项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
本系列教材是按照高等学校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科本科专业规范、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定位,由长期在教学**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立足于21世纪经济管理类学科发展的需要,深入分析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以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目标,其编写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大背景,拓宽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着眼于增强教学内容的联系实际和应用性,突出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2)体系完整、严密。系列涵盖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以及与经管相关的部分法律类课程,并把握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整个系列丛书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
(3)内容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