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防止“后奥运低谷效应”
理论与政策导读
奥运经济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
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传导路径实现,一是产业间的传导,二是地区间的传导。产业间传导是指因满足奥运会需求而引发的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的过程;地区间传导是指奥运经济从举办地向国内其他地区辐射的过程。从作用方式来看,奥运经济具有投资引发效应、消费引发效应和品牌提升效应;从作用影响力来看,奥运经济有三个显著的效应:凝聚效应、辐射效应和瞬间放大效应。举办奥运会可以提高主办城市的国际地位,增加主办地的国际知名度,从而得到更多的国际投资和商业机会。
从历届现代奥运会的经验来看,“奥运经济”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不注意提前预防,也存在着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设施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导致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减速,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后奥运经济是奥运经济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整个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奥运会筹备建设期、奥运会举办期和后奥运会时期。后奥运经济主要研究奥运会在结束之后对举办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各个阶段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奥运会筹备建设期。奥运经济主要通过奥运投资对举办地经济产生影响。奥运投资可以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指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及相关设施的投资,主要包括比赛场馆、运动员村、记者村、传媒通讯设施等。间接投资主要指因举办奥运会而提前或加大力度进行的投资,主要包括改善道路、机场、地铁等交通项目投资,水、电、热、气等市政建设项目,还有控制污染、治理污染、绿化等环保费用。实际上,间接投资并不完全出于奥运目的,所以它不能完全算作奥运投资,只有其中比常规增加(如提前投资或力度加大)的部分才能算作奥运投资。奥运投资将主要带动北京市的建筑业、建材业、通讯业、环保产业、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并通过传导和辐射效应波及上下游关联产业和国内其他地区。
(2)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外部有效需求增加带动经济发展。这些外部有效需求主要指国内外旅客在举办奥运会前和奥运举办期间,以奥运为目的前往主办国和主办地,并由此引发的各项经济、消费活动。这些将为主办地区增加额外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卫生体育业、社会服务业、商业、餐饮业、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等领域。可以认为,奥运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种外部有效需求而进行的先行投资,以此来增加其有效供给。
(3)后奥运会时期,由于奥运会提升了举办城市和**的知名度,并使举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软、硬件基础设施跃上新的台阶,为奥运举办城市和**的对外经济交往和后续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奥运前由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带动了投资在短期内的膨胀,加上庞大的人流、物流使得城市的进出口和消费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繁荣。整个城市经济的增长率在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高于无奥运时的发展轨迹。而奥运会后由于各个**在举办奥运会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以及其他各项外界因素的干扰,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趋势。
**节 奥运会前后各主办城市经济状况综合比较分析
奥运会前后各城市经济的走势变化与全球经济形势和各主办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以及产业结构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
汉城(首尔):举办奥运会时正是韩国重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时期,赛后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发生变化,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巴塞罗那:虽然被认为是*成功的一届奥运会,主办城市从奥运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但赛后仍然未能摆脱整个欧洲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亚特兰大:虽然酒店、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筑部门等受奥运影响较大的部门赛后前两年出现了大幅下滑,但由于这些部门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到16%(酒店部门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到1%,建筑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部门不到15%),所以,奥运前后美国GDP增长平稳的趋势并未受影响。
总之,奥运低谷效应并不是定理,分析举办地奥运前后经济状况的变化时,一定要结合其他相关的经济变量和因素,不能只片面地看到奥运对主办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几个宏观经济指标来看,各主办城市变化的差异较大,但各主办城市赛后的投资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这和奥运前投资计划使得很多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在奥运前高密度集中是分不开的。
一、奥运会后各主办城市体育场馆及设施利用情况分析
奥运场馆及设施是奥运会遗产*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奥运会后人们关注的焦点。大规模和高规格的场馆建设虽然可以为奥运会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保障,但却极易在赛后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主办城市越多地利用现有的比赛设施,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小。
通过综合对比各个主办城市奥运后场馆的利用情况,可以发现赛后场馆利用情况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场馆的投资主体:如果大量的场馆设施都由政府投资,虽然能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但如果赛后利用情况不理想,高额的建筑和维护费用往往容易造成财政负担,雅典、悉尼、汉城(首尔)都出现了这个问题。
体育场馆前期的建设规划是否考虑到赛后当地居民活动和赛事需求:场馆建设的数量、选址、场馆内部的设施规划和装备水平能否匹配赛后居民活动和赛事的需求直接关系到场馆的利用状况。由于奥运场馆装备先进,维护费用高,如果赛后主要服务于居民需求,往往造成利用困难。
赛后的管理主体:汉城(首尔)和雅典都是政府的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巴塞罗那是委托政府下属公司经营。后者的经营状况要好于前者。
赛后的经营内容:多元化的业务可以大大提高场馆的利用水平,赛后绝大部分城市都考虑到了当地居民的需求,承接了文化、体育、会展等多项活动。
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
分析赛后房地产的发展不仅要看短期内供给、需求、价格、租金等指标的变化,还要看到由于奥运后城市形象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升级使主办城市吸引投资的能力可能高于奥运前的水平,进而为商业房地产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另外,各个城市奥运后在场馆密集区和奥运村往往形成了新的城市功能区,通常是会展和体育产业**区或是居住小区,大量人流在这些区域聚集为商业房地产和住宅房地产,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
总的来看,奥运前后价格、租金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主要取决于当地房地产的成熟情况和发展周期。市场不成熟往往导致赛前容易出现房地产泡沫,影响了赛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如悉尼和巴塞罗那。但赛后房地产业总体的发展情况与城市的改造和新功能区建设更为相关,如悉尼和亚特兰大由于奥运区形皿了新的住宅和商务**,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三、奥运会后各主办城市相关服务产业发展情况比较分析
从长期来看,奥运会提升了主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加上丰富的奥运遗产,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
从短期看,奥运会后的入境旅游人数一般会增加,但是也有很多特殊情况,如亚特兰大赛后入境旅游人数增长非常平稳。影响短期入境旅游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主办城市申办奥运会的目的、主办城市的旅游吸引力、主办地旅游业发展阶段、主办地利用奥运会的旅游促销力度、主办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奥运会周期所处的旅游发展大环境以及整个世界经济大环境等等。因此奥运会后各主办城市的情况差异比较
大,或者出现回落,或者维持原来趋势,或者以更高的趋势增长。巴塞罗那和汉城(首尔)赛后入境旅游的发展*成功,保持了赛前的高增长趋势。
从宾馆的供给情况看,奥运年各个城市的供给增加速度*快,赛后除了巴塞罗那的供给增速加快(主要是泡沫),其余城市的供给增速都逐渐放缓。
四、对北京市避免“低谷效应”的启发
总结这些经验,对北京市避免奥运会后“低谷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发:
1,奥运会举办目的
主办城市申办奥运的目的不同,那么在筹办过程中调用的资源和制定的策略**不同,各个产业所受的影响也就不同。因此确定目标市场和特定的产业部门有助于使如何发挥奥运的杠杆作用更加清晰化,全局策略只会稀释有限资源所能发挥的作用。如悉尼将**定位于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并在奥运会前后制定了战略规划,因此奥运会后悉尼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会展**,国际旅游的发展也十分喜人。
2,奥运会运作的市场化程度
市场化程度越高,低谷效应越不明显。以亚特兰大为例,亚特兰大有关奥运会的直接投资全部由私人企业承担,企业会在赛前充分考虑回报问题,因此在奥运会**性场馆的建设上,首先考虑场馆是否有需求和赛后如何利用,所以不存在赛后场馆闲置的问题,这些场馆很快就与城市融为一体。悉尼则致力于举办历史*好的奥运会,在体育组织的压力下修建了许多**性奥运场馆,这些场馆仅仅是为了满足奥运会的需求。赛后,政府还要挖空心思把这些运动场所变成一个富有活力的、对周边社区有用的地区。
3,奥运投资的规模
奥运投资规模与不举办奥运会时的投资规模对比越大,赛后经济波动越大。
4,奥运投资的结构
奥运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指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及相关设施的投资;间接投资主要指因为奥运会而提前或加大力度进行的投资,主要是市政建设项目和环保项目。一般说来,直接投资比重越大,即新建场馆越多,赛后闲置的可能性越大。
各城市奥运前后宾馆收益率的变化比较一致,奥运年的收益状况*好,会后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这和会后各城市具体的供给需求状况有关。
奥运会对会展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多的是一种长期效应。赛后会展设施和配套设施装备水平的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将对当地会展业的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汉城(首尔)和巴塞罗那以及悉尼奥运会后,举办国的体育产业都获得了长足发展,韩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强国。1988-1999年,韩国每年体育产业的增长幅度从原先的不足30亿美元增加至90.4亿美元,体育产业占GDP的2.48%,年增长速度为12%:据澳大利亚体育联合会调查,在取得主办权后,1995年至1996年,澳大利亚全国体育产业总值占GDP的0.6 %;1998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在113个产业行业中居2s位。到了1999年,即奥运会举办的前一年,澳大利亚的体育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例上升到接近3%,在世界各国中居于榜首。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继续加快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
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人民传达了一个开放和进步的中国形象,同时也向全世界人民传达了一个开放和进步的北京形象。北京奥运会具有势不可挡的魅力,是奥运会与中国北京的完全结合。中国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巨大经济体和迅速和平崛起的大国,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以来**在发展中**举行,因此,北京不仅为世界奉献了一次奥运历史上*为成功的体育盛会,同时,也将成为后奥运经济持续发展的典范,北京也必将加快国际化的步伐。
成功筹办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具有广泛吸收世界各主要国际大都市的长处和优点的基础,同时结合北京自身的特点,在新世纪的新起点上把北京塑造为国际大都市也完全有这样的条件。北京应当借助奥运会的良好契机,将通过奥运会建立的国际关系继续保持、发展下去。北京市政府、各部门、各团体、各专业团队应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联系,更好地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工作路线,努力提升北京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竞争力,使奥运会在提高北京综合实力上,长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把北京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具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扩大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实实在在地促进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使北京成为先进生产力,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成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尤其是现代金融业的**,成为**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汇聚地。
二、继续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经过奥运会的洗礼,政府在管理体制方面会遇到种种不顺,政府的管理水平也会受到某些质疑。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讲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转变还没有到位,习惯势力会很强。首先,在认识上,对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要求理解不到位,没有摆正政府在发展、建设中的位置,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重建设,轻管理。其次,在运作上,还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行为的惯性,重微观运行,轻经济调节;重审批,轻监管。第三,就管理而言,管理方式落后,计划色彩浓厚,市场意识淡薄,习惯于行政命令。目前,一些政府部门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集权的模式下完全摆脱出来,许多应该由市场来配置的社会资源,还控制在政府部门手里,过多、过度地干预经济活动。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干部习惯于上传下达,甚至于长期养成的家长式管理作风仍然存在。
自申奥以来,北京市政府高薪聘请了国外奥运专家指导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大批的政府官员出国到奥运会主办城市实地考察,学习国外主办城市的成功经验,这是政府官员转变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的*生动的课堂。管理理念的转变是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器和润滑剂,在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市应继续以此为契机,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努力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为确立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和全面深化改革创造先决条件,推动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积极从全能型、管制型向管理型、服务型、法制型转变;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优化各级政府的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提
高行政效率;深化投资体制的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集中精力把该管的事情管好(例如,在本次奥运会特许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北京奥组委的工作就做得相当好,已经得到各方的充分肯定)。全面提升市、区(县)、乡、村各级政府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应把提高基层部门管理水平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把奥运会取得的经验,传授给各级政府部门。
三、继续发挥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增强城市活力和凝聚力
在奥运会的举办历史上,恐怕没有一个主办城市能够像北京市这样全民动员申办、筹办、承办奥运会。如何在奥运会之后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高涨的热情,关系到北京未来城市的活力和凝聚力。
在奥运会结束后,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不能有“松一口气”的精神状态出现,应充分发动各****、厂矿、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组织,继续总结宣传、发扬奥运精神,积极举办各类活动,如参观体育场馆、举行文艺演出、群众性体育比赛、**运动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奥运精神更加深入人心,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北京各项事业更上一层楼。
中国官员真正做到了不再重复其他奥运会主办城市铺张浪费的现象。这种“节俭办奥运”的精神受到了国际方方面面的好评。“这个**非常关注人民的需求”是种种好评中*为中肯的评语。让继续倡导“节俭办奥运”的精神,成为我们北京市办任何一件事情的一个指导原则。奥运会拉动了北京市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预计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2008年上升到80%,这一比重接近发达**水平。同时,北京市累计新增的就业岗位将达到180万个。奥运会后就应充分估计到如何继续保持这一比重的持续发展,更应充分考虑到如何逐步解决就业岗位的转移,使这批宝贵的人才得到利用,使与奥运相关的人员得到合理的安排。城市是人民群众的城市,奥运会举办过程中应尽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实惠,感受到北京市城市功能在提升,使北京市市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应使得这种感受不断加深,令生活在北京的居民的“幸福指数”逐步提升。
四、进一步探索“京津冀一体化”的经济合作模式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发展都是市场主导型的模式,先是由企业参与、市场主导,*后才到政府间的协商和制度安排。京津冀都市圈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其融合完全靠市场的力量是难以推动的。所以要进行政府高层的制度性安排,通过上一级政府进行有力的推动。对于融合之后可能面对的诸多问题,亦要审慎地决策。要加强区域内的统筹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合作机制。从跨地区的重大项目协调与合作中寻找突破点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该区域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各地区也应当加快本地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作为三地之间的“接口”,*终形成一个大市场,成为中国北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奥运会为“京津冀一体化”的经济合作模式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和舞台。奥运经济对全国经济都有辐射作用,尤其是对津冀经济辐射作用*大。奥运会后,如何有效促进京津冀的紧密合作,使得“京津冀一体化”趁势直线上升,把握时机至关重要。
北京市作为京津冀经济圈的**,应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积极探索“京津冀一体化”的经济合作模式,摆脱孤军奋战的局面,借都市圈的力量将自身的比较优势辐射到全国。
五、建立首都文化产业协会,统一规划和指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奥运会结束后,给北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人文建设的丰硕成果比留下的场馆更为重要,因为文化建设水平本身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奥运会结束后,应当及时总结这方面的经验,落实到真正提高北京市民的综合素质上。把奥运会“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口号继续发扬下去。围绕“人文奥运”,建立健全文化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机构,有效组织北京市辖区内的各种文化资源,统筹协调**和北京市有关单位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文化建设行为,综合开发文化资源的价值,有利于形成**和地方共建首都文化**的大格局。建立首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加强文化产业的行业指导,是首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产业协会的主要功能是成为文化发展服务的窗口和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系统,为中外企业和个人的文化投资、文化经营、文化消费提供服务,使得奥运会后,北京在文化产业上有更国际化的运作手段,有更广泛的地区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