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共产党宣言》细读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共产党宣言》细读

  • 作者:黄伟力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44678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 页数:388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之一,发表至今170余年,依然穿越时空闪烁着思想的魅力和真理的光辉,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共产党宣言》是标志马克思主义正式问世的代表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旨在对《宣言》本文作深入、细致的解读,提炼《宣言》的主要论点,对其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史实、人物等加以说明,对《宣言》思想的理论内涵、历史渊源及影响等进行分析。本书适合于广大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和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文章节选
    样稿:
    上篇一、1872年德文版序言
    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个在当时条件下自然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代表大会上委托我们两人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结果就产生了这个《宣言》,《宣言》原稿在二月革命前几星期送到伦敦付印。
    【论断】《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准备公布的党纲。
    1872年德文版序言是在《宣言》正式发表24年后,由马克思恩格斯为《宣言》新的德文版合作撰写的**篇序言。序言开首的这段文字简述了《宣言》产生的由来和背景。从直接缘由看,《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一国际工人组织委托而撰写的纲领性文件,从更开阔的历史背景看,则是无产**成长成熟、无产**同资产**的矛盾不断发展的产物。
    资本的形成和增殖以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为条件,资产**靠剥削雇佣劳动而积聚财富,因而无产**从它来到世间的**天起便与资产**处于矛盾对立之中。这种矛盾对��到十九世纪中叶日趋尖锐,其突出表现是工人运动的兴起,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发起的持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以及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武装起义。工人在反抗资本剥削和压迫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系列工人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正义者同盟便是其中之一。正义者同盟是一个由德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德国政治流亡者秘密革命组织,后来也有其他**的人加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在实际斗争中,同盟的***逐渐认识到,原先信奉的理论及传统活动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有新的、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同盟开展工作,因此他们邀请正致力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马克思恩格斯加入正义者同盟,协助同盟进行改组。1847年6月,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恩格斯受邀参加了大会,并为会议起草了供讨论的纲领性文件《共产主义信条草案》。根据恩格斯的提议,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口号取代正义者同盟原来“人人皆兄弟”的口号。这次会议实质上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次代表大会。
    1847年11月,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会议。会前,恩格斯受托,以《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为基础,起草了新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一草案,并委托马克思恩格斯再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详细的”纲领。他们遂在《共产主义原理》基础上,写就了这份纲领,这就是于1848年2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宣言》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行动纲领,也是历史上**个无产**政党的纲领。
    文中提到的“二月革命”,是指1848年2月爆发的法国资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资产**共和派的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这次革命在欧洲1848-1849年革命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管*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论断】《宣言》的一般原理至今还是完全正确的。
    这是时隔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对《宣言》中提出的一般原理的基本判断。《宣言》正文并未出现“一般原理”这一概念,那么本篇序言中所说的一般原理指的是什么呢?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使用过两个概念,“《宣言》的基本思想”和“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这两个概念与“一般原理”在内涵上非常接近,或许可以通过恩格斯在两处对《宣言》“基本思想”的概括去理解本篇序言所说的一般原理之所指。前一篇序言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和剥削**之间、被统治**和统治**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无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资产**)下解放出来”。后一篇序言写道,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斗争的历史,即剥削**和被剥削**之间、统治**和被压迫**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无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差别和**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资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从恩格斯的概述可以看出,《宣言》的基本思想或一般原理亦即唯物史观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序言中肯定《宣言》中这些原理的正确性,表明他们依然坚持《宣言》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认为这些原理也应成为各国无产**政党的基本遵循。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只是说《宣言》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这不意味着其中的每一个分析或结论都是完全正确的,恰恰相反,他们在下一句紧接着就指出,对《宣言》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只有将这两层意思统一起来,才能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完全正确”的涵义。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法兰西内战。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德文版第19页,那里把这个思想发挥得更加完备。)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因为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
    【论断】《宣言》一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宣言》提出的一般原理的又一基本判断,即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看待和运用《宣言》中的一般原理。那么,《宣言》中哪些内容“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呢?序言在后续论述中列举了三个方面:一是《宣言》第二章提出的无产**掌握政权后,为“对所有权和资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预”而必须采取的十条措施,在经过二月革命、特别是巴黎公社以后,其中有些地方被革命实践证明“已经过时了”。巴黎公社的实践证明,“工人**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宣言》的十条措施中并未包含这一重要内容;二是《宣言》第三章对各种社会主义文献的批判,只是针对到1847年为止的社会主义思潮,它们中有些已偃旗息鼓,而且此后还出现了其他形态的社会主义思潮,因而这种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三是《宣言》第四章提出的关于共产党人对反对党派的态度,因为这些党派中的大部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所以虽然联合和支持各党派展开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这一原则是正确的,但《宣言》关于这些党派的论述也“已经过时”。
    由此可见,《宣言》所提出的思想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它的“一般原理”,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这些原理经过时间的洗礼,直到现在依然是完全正确的,应该坚持;其二是从一般原理出发得出的某些具体结论,或针对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现象所作出的分析,它们具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在运用时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做具体分析,不可机械照搬。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科学态度。 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下次再版时也许能加上一篇论述1847年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导言。这次再版太仓促了,我们来不及做这件工作。
    【论断】我们没有权利对《宣言》加以修改。
    在这段话中马克思恩格斯表明了对《宣言》这一“历史文件”的基本态度。上一段马克思恩格斯阐释了他们对《宣言》中提出的一般原理及实际运用的基本态度,这一段他们进而表达了对《宣言》本身的态度。尽管经过二十多年时间,历史条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工人运动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许多新的思想资源,马克思恩格斯也已认识到,《宣言》中的某些具体结论和对特定历史现象的分析已不合时宜,但他们选择了一种尊重历史的态度,认为自己已没有权利对《宣言》加以修改。《宣言》以后以不同语言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两篇序言,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单独为《宣言》不同语言版本写了五篇序言。*后一篇序言写于1893年,与**篇序言相距21年时间,但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这种尊重历史的科学态度,只是通过序言对《宣言》作必要的说明、补充或引申,而从未对《宣言》实质内容进行修改。?
    上篇二:1882年俄文版序言
    巴枯宁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版,60年代初由《钟声》印刷所出版。当时西方只能认为这件事(《宣言》译成俄文出版)是著作界的一件奇闻。这种看法今天是不可能有了。
    【论断】对《宣言》新俄文版的问世,人们的反应已大不相同。
    本篇序言的撰写时间离《宣言》的**个俄文本问世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巴枯宁是俄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翻译了《宣言》的**个俄文全译本,这个译本出版于1869年。马克思恩格斯为之作序的《宣言》第二个俄文本,是由俄国**共产主义者普列汉诺夫翻译的,于1882年出版。在这一时期内,欧洲无产**运动呈不断扩大之势,俄国在欧洲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本序言开篇的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人们对《宣言》两个俄文本出版的不同感觉或反应,**个译本出版时被视为一件“奇闻”,如今对这个译本的问世人们已不可能再有这种看法,来反映包括俄国在内的欧洲无产**革命形势的变化,并据此分析俄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当时(1847年12月),卷入无产**运动的地区是多么狭小,这从《宣言》*后一章《共产党人对各国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在这一章里,正好没有说到俄国和美国。那时,俄国是欧洲全部反动势力的*后一支庞大后备军;美国正通过移民吸收欧洲无产**的过剩力量。这两个**,都向欧洲提供原料,同时又都是欧洲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所以,这两个**不管怎样当时都是欧洲现存秩序的支柱。
    【论断】撰写《宣言》时卷入无产**运动的地区非常狭小。
    这段文字描述了《宣言》撰写年代欧洲无产**运动的状况。首先是运动波及的地区很有限,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宣言》第四章在阐述共产党人对反对党派的态度时,只提到了法国、瑞士、波兰和德国。其次,美国和俄国这两个疆域辽阔的**没有发生值得关注的无产**运动,因而未进入《宣言》的分析视野;相反,这两个**在当时是欧洲现存秩序即资本主义制度的支柱,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原料及销售市场。这种状况与马克思恩格斯撰写本序言时的情况形成很大反差。 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正是欧洲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这种农业生产的竞争震撼着欧洲大小土地所有制的根基。此外,这种移民还使美国能够以巨大的力量和规模开发其丰富的工业资源,以至于很快就会摧毁西欧特别是英国迄今为止的工业垄断地位。这两种情况反过来对美国本身也起着革命作用。作为整个政治制度基础的农场主的中小土地所有制,正逐渐被大农场的竞争所征服;同时,在各工业区,人数众多的无产**和神话般的资本积聚**次发展起来了。
    【论断】美国的情况在25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段文字论述了美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十九世纪60年代,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但与欧洲**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大批欧洲移民的到来,对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到马克思恩格斯写这篇序言时,美国的大规模农业已震撼到欧洲的土地所有制,美国的工业开发已摧毁了老牌资本主义**英国的垄断地位;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本土的无产**也迅速成长起来,反对资本主义的阵营和力量大大增强了。这就是本段文字开头所言“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的主要内容。 现在来看看俄国吧!在1848-1849年革命期间,不仅欧洲的君主,而且连欧洲的资产者,都把俄国的干涉看作是帮助他们对付刚刚开始觉醒的无产**的**救星。沙皇被宣布为欧洲反动势力的首领。现在,沙皇在加特契纳成了革命的俘虏,而俄国已是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部队了。
    【论断】俄国已由欧洲反动势力的首领转变为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部队。
    这一段以非常简洁、犀利的语言,描述了俄国在相同时期发生的巨大变化。1848-1849年间,欧洲爆发了历史上规模*大的革命运动,意大利、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士、匈牙利等大部分欧洲**先后发生了武装革命,其中,既有自由平民、资产**反对君权专制主义的斗争,也有无产**反抗资产**的斗争。在欧洲大陆只有少数**置身于这场革命之外,俄国便是其中之一。此时俄国沙皇政府正面临深刻的农奴制危机,竭尽全力防范和镇压一切革命运动,加强**集权的专制统治,因而被欧洲的君主和资产**视为帮助他们对付无产**的救星,堪称“欧洲反动势力的首领”。但是,随着1861年正式废除农奴制度,俄国逐渐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轨,国内各**的矛盾日趋激烈。1881年3月13日俄国民意党人炸死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三世害怕民意党人采取新的刺杀行动,不得不终日藏匿于彼得堡附近的加特契纳行宫内,故而被戏称为“加特契纳的俘虏”。这表明,俄国的革命形势与1848-1849年革命时期相比,已根本不同,俄国已由“欧洲反动势力的首领”转而成为“欧洲革命运动的先锋部队”。 《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所有制必然灭亡。但是在俄国,我们看见,除了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狂热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那么试问: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
    【论断】《宣言》的任务是宣告资产**所有制的必然灭亡。
    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明确指出《宣言》的任务,是宣告资产**所有制的必然灭亡。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章里,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包含的内在矛盾,得出“两个必然”的庄严结论:“资产**的灭亡和无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再次重申了《宣言》全文的这一核心思想,提供了理解《宣言》的重要线索。
    第二,分析了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土地所有制的多样性。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因而多种社会因素同时并存。就土地所有制而言,一方面资产**土地所有制开始发展起来,所谓资产**土地所有制,即由资本占有并集中经营的土地制度;另一方面还存在保留原始社会痕迹的土地公有制,即由农民共同占有、耕作的土地制度。这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是处于转轨时期的社会常有的特点。
    第三,提出了俄国公社这一原始土地公有制未来发展道路的多种可能性问题。这一问题的内涵是,俄国公社是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土地占有制形式,还是像欧洲其他诸多**那样,要经历一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态呢?这一问题包含了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的思想,这是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历史发展时形成的重要观点。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述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封建制度内部产生出来的途径,说明了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机制。后来有人将马克思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关于人类历史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对此,马克思断然予以否认。他说:“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马克思指出,只有对不同历史环境中的历史现象分别进行研究,然后把它们加以比较,才能找到理解历史现象的钥匙。如果“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 马克思晚年花了大量精力研究包括俄国在内的东方**发展历史,为此还专门学了俄语,据此提出,由于具体国情的差异,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东方**有可能走一条不同于西欧**的发展道路。
    本篇序言提出的上述问题,同样蕴含着这样的思想:俄国公社存在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它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但是,可能与现实有质的差异,可能转变为现实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俄国公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也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必然的。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论断】俄国土地公有制有可能成为共产主义的起点。
    在这一段,马克思恩格斯对上一段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当时“**可能的答复”,论述了俄国公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俄国废除农奴制后,沙皇政府的统治并没有结束,因此,俄国的社会进步,不论是走哪一条道路,都需要进行推翻沙皇统治的社会革命;欧洲大陆在经历1848-1949年革命以后,无产**的力量不断壮大,工人反对资产**的斗争进一步发展,1864年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后通称**国际),1871年又爆发了法国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恩格斯相信,无产**推翻资产**的革命不久将会到来。据此,他们认为,俄国推翻沙皇统治的革命能够激发和鼓舞西欧**的无产**革命,同时西欧无产**也会声援和支持俄国革命;既然无产**革命的目标是推翻资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那么,如果俄国革命和西欧无产**革命能够相互补充、支持的话,俄国革命的结果就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即在满足文中所设定的这些条件的前提下,马克思恩格斯说,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可能成为共产主义的起点。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俄国土地公有制可能成为共产主义的起点这一判断,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预设的;只是“可能的”回答,而非既定的结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论述,应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放在其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去把握。
    目录
    总序(名誉主编撰写) **部分 导言(作者撰写) 一、 写作背景与主要内容 二、 文本细读的原则与方法 三、 进一步阅读的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本细读 1872年德文版序言 1882年俄文版序言 1883年德文版序言 1888年英文版序言 1890年德文版序言 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 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共产党宣言》正文 一、 资产者和无产者 二、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三、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四、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的态度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