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古画里的人生:抵达生命的平衡与自渡
QQ咨询:
有路璐璐:

古画里的人生:抵达生命的平衡与自渡

  • 作者:王三悟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7559670960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 页数:240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走进上百幅中国经典古画,看古人如何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驾驭跌宕起伏的人生。 王三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古画里中国人独特的生存智慧,给出了解决现代人压力、迷茫、焦虑的方法。全书分六个部分:忙闲之间;享受停留;锚定自我;支撑不倒;静笃待渡;知行合一,人生从容。从五种人生境界来应对人们生命旅途中的自我和外界的关系,以达到*后的从容而行。 看一幅古画,知一个典故,拾取一点人生智慧,给人以古今相通的生命启发,这才是古画真正的价值体现。
    文章节选
    闲中雅嗜,玉成高才
    魏晋名士也不全都是一些狷狂叛逆之士,东晋的王羲之就算得上一股
    清流。
    [ 明 ] 陈洪绶  《羲之笼鹅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羲之爱鹅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生性
    爱鹅,听说会稽有一个孤老太太养了一只叫
    声非常好听的鹅,就派人去买。老太太不卖,
    王羲之就带着朋友前去观赏。老太太听说王
    羲之要来,就杀了鹅做熟了准备招待他。王
    羲之见鹅已死,惋惜了一整天。也怪这老太
    太思路实在太清奇。又有一次,王羲之听说
    有个道士养了一群大白鹅,羽毛洁白似雪,
    气质**优雅,欣喜不已,于是花重金又去
    买鹅。可是道士不在乎钱财,只喜欢王羲之
    的字,就说只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
    就把鹅送给他。王羲之果真就为道士抄写了
    半天经书,*后笼鹅而归,高兴得不得了。
    为什么王羲之这么爱鹅呢?鹅白如雪,洁如
    玉,一尘不染。所以王羲之认���鹅天生**
    优雅,是禽中豪杰。爱鹅成痴的他,还特意
    在所住的兰亭辟了一口池塘,专门养鹅,命
    名为“鹅池”。
    癖,是对一事一物的痴迷,无关乎功名富贵,只关乎内
    心的欢喜。身处腐败阴暗的官场,王羲之养鹅的爱好让他在
    钩心斗角的官场中得以喘息。做些远离官场凡尘的事,内心
    会得到安宁和喜悦。他还从鹅的行停体态、游走姿势中体会
    书法执笔运笔的方法,领悟到笔画态势、字体行气的奥妙。
    “羲之爱鹅”后来被当作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体现。
    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清谈之士的放浪形骸之后,文人高
    士们终于冷静下来,重新回到了世俗的轨道上。本来嘛,人
    间正道是沧桑。他们在保持自我个性和偏好嗜好的同时,也
    可以与世界更和谐理智地相处,由此引出了许多名人逸事,
    成为千古美谈。比如,东坡题竹,灵感突发时便有竹上题诗;
    米芾拜石,嶙峋虚实间悟得造化真谛;倪瓒洗桐,**洁癖
    下画得一方净土。 米芾拜石
    “宋四家”a 之一的米芾,是北宋**的书法家、画家、
    书画理论家。米芾爱石,简直到了如痴如癫、无以复加的地
    步,是典型的石痴石癫。他因为整日醉心于品赏奇石,以致
    荒废公务,好几次遭到弹劾贬官,但仍迷石如故,毫不悔改。
    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中记载有这样一件事:有一次米芾
    任无为州监军,见衙署内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兴得大叫起
    来,“此足以当吾拜”。于是命左右为他换了官衣官帽,手
    握笏板跪倒便拜,并尊称此石为“石丈”。此事很快传播开来,
    人们都觉得他的行为好笑。“米芾拜石”的典故即由此来。
    在明代画家陈洪绶的《米芾拜石图》中,米芾身着大红
    官袍对着奇石躬身行礼,毕恭毕敬,前挺后撅。他身后的随
    从们面面相觑,一脸不解。米芾钟爱的奇石,历经风吹日晒,
    水流冲刷,寒暑相加,岁月磨砺,可谓自然之灵物,造化之
    神秀。米芾书法之所以能笔走龙蛇,惊天地泣鬼神,成为流
    芳千古的不朽艺术珍宝,想必也从这些巧夺天工、形态万千
    的奇石上悟得了真谛,受益匪浅。皇天不负有心人,正所谓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a 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
    此画怎讲(改调版END)0324.indd 47
    2023/5/11 10:59:26
    [ 明陈洪绶《米芾拜石图》(局部)私人收藏048 | 古画里的人生 ] 东坡题竹
    苏东坡有诗《於潜僧绿筠轩》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
    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a。”东坡爱看竹子,也喜欢吃竹笋,是世间少有能在大
    俗大雅之间往来行走的人。据说有一次东坡与朋友聚会,他吃着猪肉又写了一首
    叫《竹笋焖肉》的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
    肉。”总之,大文豪苏东坡对竹子的喜爱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对于竹子,
    他可以在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之间纵横穿越,毫无违和感。他平时喜爱画竹、
    咏竹,其咏竹之诗也常被他题于竹上。
    明代画家杜堇的《题竹图》就是以“东坡题竹”为题材的经典之作。画面
    右侧,几块山石嶙峋陡峭,厚重巍峨;左侧数株墨竹疏朗有致,细高纤秀。
    左轻右重形成鲜明对比,似有赞美苏东坡才情厚积薄发、举重若轻之意。画
    中共有四人,位居中间者为苏东坡,正执笔在竹上题诗。身前一童子捧砚,身
    后老幼两人正在围观欣赏。画家自题曰:“竹色经秋似水清,小阑凉气午来
    生。新诗题上三千首,散作铿金戛玉声。柽居杜堇。”满载对东坡先生的深深
    敬意。
    “扬州鹤”指代十全十美、尽如人意的理想事物,多为不可实现的贪念和奢望。
    戴巾洗桐
    可能是偏执出才情,自古就有“无癖好不成高士”一说。
    元代画家倪瓒就是其中的典型,他的洁癖尽人皆知。明代钱
    穀的《洗桐图》,画的就是倪瓒给梧桐树洗澡的故事。一次
    有客人在倪瓒家留宿,他夜里听到客人咳嗽很不放心。天一
    亮马上叫人屋里屋外各个角落搜查客人吐痰的痕迹,后来在
    梧桐树根处找到了,于是让童仆把梧桐树洗了又洗,还命仆
    人以后每天都要擦洗数次。结果,一棵好端端的郁郁葱葱的
    梧桐树,终于不堪折磨,因擦洗过度而死。
    梧桐树虽然被洗死了,“洗桐”后来却成为文人洁身自
    好的象征。
    倪瓒头上的透明防尘纱巾,可不是一般俗物。戴着这样
    的纱巾监督洗树,在洁癖的道路上显得既般配又和谐。可能
    也正是因为有此洁癖,倪瓒的山水画才那样清淡秀雅,既超
    凡脱俗,又明丽通透,仿若一尘不染。
    目录
    生行旅安顿生命 **章忙闲之间 开篇:松荫观鹿 闲忙一体,本就是一种辩证关系 闲适旷达,又一重人生境界 放逸闲散,情致所及的人生嗜 第二章享受停留 开篇:楚山秋霁 茅草空亭,一片静笃世界 三才际会,亭子总在绝妙的位置 临亭独处,俯仰天地之处 长亭唱晚,谁能与吾同归 长亭短亭,写在亭中的停留心语 生命停顿 第三章锚定自我 开篇:日暮乡关何处是 漂泊江湖,锚定才是**意义 各有所锚,渔父吴镇的心缘 归隐山林,王蒙以山为锚 归思躺平,唐寅如何重新锚定 浴马之喻,赵孟 的无奈选择 潇湘八景,****的生命框 第四章支撑不倒 开篇:竹杖芒鞋轻胜马 虚静世界,重溯生命本源 执柔守弱,更**的生存哲学 大道尚简,是减法也是减压 变通之道,才是恒久之道 冲气为和,融合的智慧 本自具足,『向外求』不如『向内求』 损益之道,对立又互生 第五章静笃待渡 开篇:寒江待渡 谋生之渡,人间烟火艰辛本色 诗意之渡,人行天地感慨万千 心灵之渡,人生彼岸终归何处 不待之渡,做好自己静待花开 进取之渡,自助者天助之 升华之渡,千回百转终得 第六章知行合一,从容人生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躬身入局,悄悄忘掉时间 亲近自然,也是自我治愈 有德不孤,与知己结伴同行 三重境界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