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孝经全解
QQ咨询:
有路璐璐:

孝经全解

  • 作者:韩星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20735933
  •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01日
  • 页数:288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20735933
    • 作者
    • 页数
      288
    •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01日
    • 定价
      ¥6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中*独特的一部:字数*少,今本《孝经》不足1800字;**内容非常明确,以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专门讲孝道。就是这样一部“小而轻”的经典,却不仅在儒家学术思想体系和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而且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历史作用。孝道思想从汉代开始已全面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甚至左右了**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建设。 本书按今文本《孝经》篇章次序分为十八章,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解读”四个板块。其中,“解读”部分是本书的**和亮点所在,作者首先揭示章旨,再结合历代代表性注解逐句阐发经文要义,又从经史子集中广搜博考,取相关材料扩展、印证并发挥原典思想。此外,在绪论和结语中,作者探讨了《孝经》的作者与成书时代、版本流传情况,阐述了《孝经》的地位、价值以及历史作用与影响,并对孝道文化作了反思与批判,论述了《孝经》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
    文章节选
    孔子对于曾子提问的回答,特别强调了谏诤的重要性。天子有谏诤之臣,虽遭乱世能保天下,诸侯能保国,卿大夫能保家,士能保全名声。由此推论,父母有谏诤之子,可以帮助双亲避免蒙受不仁不义的恶名。因此,父母有过,子女向其谏诤不但合乎孝道,而且是孝子应尽的义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的人,每个人都有缺点,而且人们对自己的过失往往不能自觉地意识到,这就需要别人指出来,直言规劝,促使其改正,这就是谏诤。儿女对于父母的缺点过失要善意地规劝,因此,一味地恭顺父母之命,并不是孝,面对父母违背道义的行为或主张,子女要进行谏诤,帮助父母改正错误。如果此时“从父之令”,不谏,就是陷父于不义,就是不孝。推而广���,臣之于君,亦是如此。 如何对父母谏诤是儒家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但在是否谏诤以及如何谏诤的问题上,儒家经典有不一致之处。 ………… 曾子在瓜地里除草,失误锄断了瓜根。他的父亲曾皙很生气,举起大棒敲打他的背。曾子仆到在地,许久不省人事。过了一会儿苏醒过来,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痛苦,反而高兴地站起来,上前对曾皙说:“刚才,我得罪了您老人家,您老人家用力教训我,没有让您受伤吧?”接着退回到房内,弹琴歌唱,想让曾皙听到,知道自己的身体仍然健康。孔子听说这件事,认为曾子做得太过分了,他生气地告诉看门的学生说:“曾参来时不要让他进来。”曾子自认为没有过错,让人告诉孔子他要来拜见,孔子说:“你没有听说吗?瞽瞍有个儿子叫舜。舜侍奉瞽瞍,让他来做事,没有不在父亲身旁的;瞽瞍想找到他把他杀了,从没有让父亲找到过。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走。所以瞽瞍没有犯不守父亲本分的过错,舜也没有失去淳厚、美好的孝德。曾参这样侍奉父亲,不顾身体忍受暴怒,就是死也不躲避。假如自己死去,就使父亲陷于不义,与不孝相比,哪个重要呢?你不是天子的臣民吗?杀害天子的臣民是什么样的罪过呢?”曾子听到这话后说:“我犯了大罪过啊!”于是到孔子那里去检讨过错。这就是广为流传的“耘瓜受杖”的故事。孔子这番话的意思是说,子女应该以实际行动取悦父母,但不要过度,不要“愚孝”,而要学舜的“至孝”“大孝”,这是孔子关于孝的智慧,是从舜那里得到的启发。再说,如果曾子被父亲打死了,那么其父就有罪,就使父亲陷于不义,那就是不孝之子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对曾子影响至深,后来曾子也认识到子女不应该丧失原则立场,盲目顺从父母。 曾子的弟子单居离也就这一问题向曾子请教过,曾子的回答与孔子基本相似:“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辩。争辩者,作乱之所由兴也。”(《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曾子为谏亲设立了一个标准:“父母有过,谏而不逆。”(《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如果父母不思悔过,子女不应违逆父母,激烈争辩。曾子主张在这一问题上应合乎中道,维持而不能破坏父母与子女的基本伦理关系,避免走上犯上作乱的邪路。 《荀子·子道篇》也载有类似的材料:“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问了三次,孔子不回答。孔子小步快走而出,对子贡说:“刚才,国君问我,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问了三次而我不回答,你认为怎样?”子贡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了;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了。先生又能怎样回答他呢?”孔子说:“真是个小人,你不懂啊!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要有了四个敢于谏诤的大臣,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割削;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了三个敢于谏诤的大臣,那么**政权就不会危险;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了两个谏诤的大臣,那么宗庙就不会毁灭;父亲有了谏诤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了谏诤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所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怎能说这儿子是孝顺?臣子一味听从君主,怎能说这臣子是忠贞?弄清楚了听从的是什么才可以叫作孝顺、叫作忠贞。”孔子 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十分明确:父义则从,父不义则谏。
    目录
    绪论 / 001 开宗明义章** / 017 天子章第二 / 027 诸侯章第三 / 038 卿大夫章第四 / 050 士章第五 / 062 庶人章第六 / 075 三才章第七 / 085 孝治章第八 / 099 圣治章第九 / 112 纪孝行章第十 / 125 五刑章第十一 / 135 广要道章第十二 / 148 广至德章第十三 / 163 广扬名章第十四 / 176 谏诤章第十五 / 188 感应章第十六 / 204 事君章第十七 / 218 丧亲章第十八 / 229 结语 / 245 附录 《孝经》的古注与研究参考资料 / 266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