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问题、方法与论文写作:传播研究引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问题、方法与论文写作:传播研究引论

  • 作者:邓树明
  •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9060973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5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为初涉传播学学术研究的读者撰写的导论性著作,旨在提供传播研究的完整路径与方法。全书分为四大板块:**板块为学术研究的基本知识,包括对知识这一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知识合法性的介绍;第二板块为问题意识,讨论如何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第三板块为方法意识,讨论如何设计研究方法,其中包含三种方法论范式以及计算机环境下的19种具体研究方法;第四板块为论文结构,介绍论文的常规结构模式。全书在对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及论文结构进行讨论时,不但提出了应该达到的规范,而且结合核心期刊大量已刊登论文和未采用投稿进行了案例说明,意在提供前车之鉴,为学术研究及学术表达指点迷津。
    文章节选
    这是一本导论性质的书,因此仅适合于学术入门者,比如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一些青年学者等。对于他们中的多数而言,学术研究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书中对200篇未采用投稿做过统计,其平均字数在12000-13000之间,足见作者花费的功夫不小,但是结果不太理想,与基本功较弱有莫大关系。 我从2011年1月开始负责《新闻界》,到2022年3月不再担任主编。在10余年的编辑工作中,深感学术研究基本功较弱的情形相当普遍。我在涉入学术编辑工作时,提出“问题意识、方法意识、现实观照”的办刊理念,就是把“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作为学术研究*基本要求的。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可以说得非常复杂,但是就其根本而论,总是离不开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和运用合理的方法回答问题,也就是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构成了研究的必要条���和充分条件。说它们是必要条件,是因为在一项研究中两者缺一不可;说它们是充分条件,是因为达到这两个条件就足以成为一项研究。我们很难想象,没有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或者提出了问题却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能够“研究”出什么样的成果来。 至于“现实观照”,则是一种价值选择,不是学术研究的必要条件,这里不展开。 2021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翟江虹老师的支持下,我出版了《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一书,算是对方法意识作了初步讨论。该书颇蒙读者不弃,一度位列当当网社会科学大类的新书畅销榜第2名,但自己对其中的不足是了然于心的,希望在该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因此这本书也可以说是这种心愿的一个结果。同时,那本书只对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这本书则对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都进行了讨论。 本书*大的创新就在于对问题意识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讨论。问题意识在学术研究中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是研究的开端,但是我所看到的大部分投稿都缺乏问题意识或问题意识薄弱。这绝不是夸张,相信较多的老师和编辑会有同感。因此,问题意识缺乏或不强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然而奇怪的是,对社会科学问题意识的深入研究也恰恰非常少。中山大学哲学教授林定夷于2016年出版过《问题学探究》,是目前仅见的关于问题意识的著作,但该书偏于针对自然科学,而且偏于纯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不是说没有人讨论问题意识,相关文章也不少,但大多偏于个人的研究体会,作为理论的体系性远远不够;将问题意识作为专著内容,则更是尚未见到。问题意识绝非不言自明的概念,也绝非无师自通的工作,比如问题意识的含义、灵感来源,研究问题价值的判断、合法性的建构等,都是研究中必须理解和做到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问题意识进行理论研究。问题意识研究的缺乏,可能是长期以来问题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本书提出了激发问题意识灵感的3种能力,并通过对100篇期刊论文的经验研究,归纳出激发问题意识灵感的22种思维方式,为读者提供理论启示和应用路径。 方法意识部分是对《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一书中相关内容的发展,尽管仍然采用了3种范式与19种方法的体系,但在体系结构上有所调整,并且几乎全部运用了新的经验资料,还对大多数方法进行了改写,不少方法甚至属于完全重写,反映了自己对于研究方法认识的进展 本书还对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作了介绍,并对学术论文写作作了介绍,因此全书共分四篇。在写作中,我努力使这本书具备以下特点: 首先是力求明白易读。本书属于导论性的,因此追求易读就在情理之中。更主要的是,我认为学术写作也应该重视“传播性”,即在不影响专业表达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易读易懂。现在不少的研究问题已经让人云里雾里,再加上表达得很晦涩,难免令人对其敬而远之。其实,玄妙莫测的研究问题和玄乎其技的写作方式,都可能是在掩饰问题意识的缺乏和思想的贫乏。学术表达尽可能易读,也是对读者的尊重。我把易读作为**目标,当然不一定能做好。 其次是力求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没有理论性,就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无论对于问题意识还是方法意识,书中都不是急功近利地直接介绍操作方式,而是首先讨论背后的原理。在应用性方面,提出了问题意识的22种思维方式,提出了研究方法各环节的操作途径,提出了结构性论文5个基本的结构单元等,都是为了便于读者借鉴和使用。这些分析运用到多达371篇论文或著作。 *后是力求提示前车之鉴。也许是由于人类思维的某些共性,不少研究者会踏入同样或类似的“雷区”。因此,书中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论文写作部分的*后一章都列出了容易陷入的误区,意在提醒读者避免。这些误区系从200篇未采用投稿中归纳出来的,因此虽不一定全面,但也足以具有相当广的覆盖面。 本书近50万字,篇幅较长,读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方法意识部分尤其如此,因为每个研究者都可能有自己方法偏好,则暂时不运用的方法可以留待以后了解。同时,正如熟读兵法也不一定会带兵打仗一样,掌握了问题意识与方法意识的理论也不一定能做出优质研究,关键在于能够把理论运用到研究实践中。因此,读者要多进行学术研究的实际训练,并在训练时有意识地运用知识,就可能逐渐达于熟练开展学术研究的境界。 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难以确证的特征,因此对其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的讨论并非易事。长期以来对于社会科学的各种争论,大多可以归结到这个根源上。再加上我的水平有限,书中的局限和谬误必定难免。希望读者多予批评指正,大家共同讨论这些问题,促成学科整体研究水平的提升。
    目录
    **篇 学术研究 **章 学术研究目标/002 **节 知识的概念/002 第二节 知识的合法性/007 第二章 学术研究活动/013 **节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013 第二节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017 第三节 学术论文与非学术文章/023 第四节 案例说明/ 032 第二篇 问题意识 第三章 问题意识概论/040 **节 问题意识的含义/040 第二节 问题意识的能力养成/045 第三节 问题意识的思维养成/049 第四节 问题意识的形成过程/056 第四章 问题意识的激发/061 **节 原创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61 第二节 替代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71 第三节 补正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74 第四节 发展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82 第五节 比较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97 第六节 实证类问题意识的激发/107 第五章 问题意识常见不足/111 **节 问题意识不足概论/111 第二节 问题意识不足的常见情形/115 第三篇 方法意识 第六章 研究方法概论/ 154 **节 研究方法的概念/154 第二节 3 种方法论范式/159 第三节 19 种研究方法/165 第四节 方法设计原则/171 第七章 实证主义范式/176 **节 概论/176 第二节 控制实验法/182 第三节 问卷调查法/190 第四节 内容分析法/198 第八章 诠释主义范式/206 **节 概论/206 第二节 扎根理论法/214 第三节 框架分析法/233 第四节 民族志法/250 第五节 深度访谈法/268 第六节 焦点小组访谈法/281 第七节 案例分析法/292 第八节 文献分析法/315 第九节 文本分析法/325 第十节 话语分析法/335 第九章 哲学思辨范式/352 **节 概论 /352 第二节 哲学思辨的几类问题/362 第十章 计算机方法 /380 **节 社会网络分析法/380 第二节 文本情感分析法/390 第十一章 方法设计常见不足/399 **节 方法不足概论/ 399 第二节 文章缺乏研究方法/402 第三节 研究方法设计不严谨/406 第四篇 论文写作 第十二章 论文主体部分 /424 **节 论文主体的常规结构/424 第二节 论文结构不足的常见情形/459 第十三章 论文非主体部分/479 **节 参考文献的著录/479 第二节 论文的其他部分/481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48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