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父母:挑战
QQ咨询:
有路璐璐:

父母:挑战

  • 作者:(美) 鲁道夫·德雷克斯/著 马玉强/译
  •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 ISBN:9787512722088
  •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01日
  • 页数:372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本书是正面管教理念先驱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著的家庭教育心理学经典作品。 本书不仅系统阐述了现代社会亲子教育中父母面临的困境,以及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而且系统解读了孩子的基本人格和行为动机,为我们正确理解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尊重秩序并接受社会规则,与孩子发展互动关系,提供了大量建设性的建议。 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真实的临床案例。这些案例犹如一面面镜子,可以帮助父母洞察自身问题,指导父母发现并运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 “孩子必然不会成为天使,但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父母。”相信这本书能够给予父母更好的帮助和指引。
    文章节选
    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的做法是父母的溺爱。在这里,我们面临一个独特而棘手的问题。我们经常会提到“溺爱”这个词,却很少有人能指出它的确切含义。毫无疑问,大多数当代人在小时候都被父母溺爱过,即便那些反对溺爱孩子的人,也渴望得到父母的溺爱。因为只有被溺爱的孩子,才渴望继续从自己的父母那里获得溺爱。 要想给溺爱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其实并不容易。这个术语包含了父母教育孩子的许多行为和态度,也展示了父母在让孩子适应生活的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方法。如果父母没有能力教导孩子承担生活中的责任,���而溺爱孩子,就无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应该履行哪些责任。 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被溺爱的根源是用心良苦的父母不想让孩子有不愉快的经历——尤其是过度关心或喜欢孩子的那些父母,这种想法更加普遍。因此,独生子或家里*小的孩子以及那些体弱多病或由于某种原因让人同情和怜悯的孩子,例如小小年纪就失去亲人、身体有残疾,*容易被溺爱。长相漂亮可爱的孩子以及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也很容易被溺爱。任何加剧父母担忧的因素,都会增加孩子被溺爱的风险,例如,父母的前一个孩子不幸去世,后来又长时间怀不上孩子,好不容易怀上了或者怀孕的过程太艰难,等等。 父母为了让孩子远离伤害,通常会违反秩序和规则,但这些秩序和规则对维持和谐的家庭生活非常重要。父母这种过度保护孩子的行为,可能在孩子刚出生时就产生了,可惜这是一个错误的开始。即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可能会受到父母的支配遵守或者对抗秩序和规则。固定的喂奶时间不仅符合孩子的生理功能,还是孩子必需的经历,可以让他们意识到遵守秩序和规则的好处。婴儿可能会抗拒这类管理:饿了就哭。(焦虑的父母常常误认为孩子之所以哭,是因为他们饿了或者身体某个部位疼。实际上,很多时候孩子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聪明、镇静的父母绝不会打破孩子的进食规律,除非孩子生病了,或者他们会设法调整孩子的进食习惯。这样一来,孩子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无法再通过哭闹提醒父母提前给他们喂饭。几天后,孩子就会逐渐习惯按时进食的生活方式。但是,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会急于帮助“无助”的孩子摆脱烦恼。他们不忍心看着孩子“忍饥挨饿”,尤其是在刚开始喂奶很困难、孩子的体重在几天内持续下降时。父母会说:“等孩子长大了,身体再强壮一些,就会适应规则。”(现在,儿科医生基本倾向于建议父母在宝宝饿了的时候就给他们喂奶,提出此类建议也许是基于精神病学上一个特定的概念,即“情感受挫”是导致人对社会环境适应不良的关键因素。这种观点为父母在孩子饿了的时候就给他们喂奶的认知提供了支持。毫无疑问,有的孩子自己就能够发展出规律地进食的渴望,也有很多孩子不管父母是否按照时间表给他们喂奶,都会获得让人满意的成长。严格按照时间表给孩子进食的确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妈妈会为此感到焦虑,精神紧张地盯着家里的时钟,被时间表左右,没办法自然轻松地适应这种规律。但是,如果父母在一开始就有意识地纵容孩子无序地进食,必定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将这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规律对孩子的影响与古人或过去数百年的情况进行对比并不合理,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们还没有科学地认知必须让孩子有规律地进食这个事实。在那个时候,妈妈给孩子进食都是以孩子的需求作为判断依据,娇纵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没有现在这么大。在原始的文化体系中,严苛的规律和秩序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现在的我们还处于这样的体系中,又或者我们像过去那样以大家庭的方式聚居在一起,很多孩子一起自由地成长,父母也没有多少时间管教他们,那么此类让孩子不规律地进食的行为也不会有多大的风险。按照现在的情形分析,此类开始于孩子人生起点的纵容——即让孩子不规律地进食的行为,和太过焦虑的父母对孩子娇纵的总体趋势不谋而合。“按需喂养”确实可以解决孩子和父母的冲突,从而产生一些相对正面的影响。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食物摄入量不那么焦虑,也不那么有压力,就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亲子之间不稳定的关系和持续的对抗,并不是源自孩子的“情感受挫”,而是源自父母的焦虑和迷茫。心境平和友好的父母养育的孩子,不会抗拒按科学的进食时间表给他们进食的任何做法。一个人的幸福体验并不是建立在对模糊的“情感需求”的满足上,而是建立在没有反抗就可以接受秩序的感受中。)但是,孩子年龄越大,就越难改掉以前的坏习惯,改正孩子的任何习惯都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对抗。另外,如果由于孩子的这些坏习惯而引发健康问题,父母的担忧又会进一步增强。妈妈也许想半真半假地让孩子遵守秩序,但这样做可能会使孩子的对抗更加激烈,因为此时孩子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尤其是随着孩子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他们更会为自己辩解。到*后,妈妈只能放弃努力。 父母溺爱孩子的行为基本上大同小异:孩子成功地躲避了某项责任,父母为了平息事态,不得不一次次破例。有**次,就会有第二次。还没到吃饭时间,孩子就会由于想吃东西而哇哇大哭,此时父母就会抱起他们并轻轻安抚。孩子很喜欢被父母抱着,所以他们原本可以安静地躺着,此时也会哇哇大哭,直到父母抱起他们并轻轻安抚,他们才会停止哭闹。如果没有获得安抚,孩子就无法得到必要的休息和睡眠,而休息和睡眠又是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 父母溺爱孩子的方式多种多样。孩子的成长环境就像温室一样,约束其他家庭成员的规则对他们没有任何约束力。孩子被温柔的爱保护着,不需要用任何成就证明自己。溺爱孩子会让孩子免受自己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会使孩子失去锻炼自己的机会,孩子也不需要承担自己错误的行为造成的后果。父母的过度焦虑,会让孩子远离任何危险或需要勇气才能面对的事情。在婴幼儿时期,孩子需要父母抱着才能入睡,长大后也不需要做很多必要的事情。孩子不用自己洗漱穿衣,也不用做作业,因为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被照顾得很周到。不管合理与否,他们的要求总是能被满足,他们发现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即便他们的有些行为会严重破坏家庭秩序。 这一切都会阻碍孩子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孩子长大后,我们会发现,孩子会由于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的利益后而感到痛苦。与父母的期待相反,很多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并不幸福,甚至会很痛苦。现实就是这样,没有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活着,我们不得不努力完成令人糟心的工作。但是,其他人能应对生活中的挫折,而被溺爱的孩子缺乏这种应对能力,他们认为这是命运不公导致的。被溺爱的孩子会表现出厌世、缺乏耐心和不快乐等情绪,这说明他们很难轻松地生活。这些孩子从来就不觉得自己可以独立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他们也不够自立,因此任何责任和困难都会让他们感觉难以接受。 所以,父母任何形式的溺爱都必然导致自己与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孩子越大,要承担的责任就越多。如果父母继续溺爱孩子,孩子的处境就会越来越困难。如果父母不再对孩子做出妥协,孩子就会把这种态度的转变看成父母冷漠或对自己不好的标志。他们很难理解自己忽然就失去了原本应该得到的溺爱和帮助。当孩子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者父母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事情时,他们就会畏缩不前。同样地,父母对孩子的表现也非常不满意,十分恼火,甚至还会火上浇油,逼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反而加剧了双方之间的冲突。这些父母会由于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后果去惩罚孩子。结果,严苛和溺爱、希望和失望交织在一起,这种状态可能会贯穿于教育孩子的整个过程中。 上面这些情形可能是溺爱孩子的**表现。尽管我们很难避免溺爱孩子,但是,即便溺爱的程度比较轻,对孩子也不利。尤其是对独生子女或家里*小的孩子,溺爱在所难免。我们没办法细致地发现孩子所有违反规则的细微表现和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孩子为了获得更多的宠爱耍的那些小花招。然而,很不幸,我们可能从来没有用心考虑过溺爱孩子是否会损害自己与孩子间的关系,或者我们可能觉得不值得花时间改正孩子的类似行为,例如,孩子要求父母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央求父母替他们做事情,逃避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或者扰乱整个家庭的秩序,等等。其实,我们都喜欢溺爱孩子。我们在孩子身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给了他们过多的保护,即便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也会给他们提供帮助。正是这种放纵的爱,让父母忽视了家庭秩序的重要性。父母对孩子的担忧导致自己过度保护孩子,父母的优越感也促使自己担负了原本不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虽然能理解这些父母的行为,也很同情他们,但他们也不得不为自己犯的错误付出巨大的代价。当不愉快的后果越来越无法忽视时,他们就不得不努力纠正这种亲子关系。
    目录
    第1部分 心理学背景 第1章 父母面临的状况 爱 焦虑 期望 要求 两代人之间的冲突 父母的挫败感 父母是牺牲的一方 父母对教育了解多少 让教育者接受教育 妈妈的地位 爸爸的地位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地位 第2章 孩子面临的状况 人生计划 遗传因素 社会兴趣 社交不**感 自卑和气馁 争取优越感的斗争 道德意识 家庭星座 第2部分 教育方法 第3章 有效的方法 A.维护家庭秩序 家庭氛围 遵守家庭成员的权利与义务 规则的一致性 做出决定 自然后果 B.避免冲突 观察和反思 学会克制 灵活性 激发好奇心 赢得孩子信任 缓和局势 抽离 C.鼓励 表扬 引导和指示 彼此信任 说“可以”,而不是“必须” 坚持努力 揭示行为意图 与伙伴交往 D.家庭会议 第4章 教育孩子过程中常犯的错误 溺爱孩子 缺乏关爱 过度关爱 收回关爱 焦虑 吓唬孩子 过度监督 太过啰唆 忽视 督促 让孩子做保证 让孩子“振作起来” 惩罚 要求孩子盲目顺从 唠叨 挑毛病 轻视 严厉 羞辱孩子 体罚孩子 第5章 特定情景下的练习 角色准备 人生的初次体验 哺乳 断奶 学习走路 学习上厕所 **次体验独立 生活在成年人的世界中 玩耍 学习穿衣服 学习说话 保持干净整洁 进食习惯 让孩子承担家务 失去特权的孩子 **步入同龄人众多的社会环境 入学准备 短期的身体疾病 面对困境 外部环境的变化 遭遇挫折 家庭矛盾 无声的合作者 性启蒙教育 各个阶段的教育 青春期 放松束缚 第3部分 难相处的孩子 第6章 了解你的孩子 A.寻求关注的心理机制 “积极主动—建设性”措施 “模范”孩子 过度的责任心 善于言辞 “积极主动—破坏性”措施 炫耀 出格的行为 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可怕的“熊孩子” 浮躁 “消极被动—建设性”措施 过度依赖 虚荣 “消极被动—破坏性”措施 羞怯 依赖和懒惰 注意力不集中且缺乏毅力 轻浮放纵 焦虑与恐惧 饮食问题 语言障碍 B.争夺权力 不听话 倔强 脾气暴躁 坏习惯(吮手指、挖鼻孔和咬指甲) 手淫 撒谎 磨磨蹭蹭 C.报复行为 偷东西 暴力和残酷 尿床 D.能力不足 懒惰 愚笨 能力不足 粗暴的消极 E.病理反应 神经失调 精神失常 病态人格 第7章 指导和再适应 案例分析 哭泣 恐惧 “此起彼伏” 的兄弟俩 欺凌 小霸王 可怕的“神经质” 强迫症 “智力障碍” 假装反应迟钝 结论 附录 德雷克斯给父母的50个建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