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歌谣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歌谣

  • 作者:朱自清
  •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9473518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谣》是五四以来研究我国民间文学较早的一部专著,其雏形为朱自清先生在1929-1931年间的大学讲稿,后经整理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过单行本。作者在此书中从歌谣的释名、起源与发展入手,正本清源,梳理歌谣发展的历史,确立歌谣的分类、结构,研究其修辞,在汲取同时代人成果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某些研究方法,为这一领域有开拓性的著作。书中,作者广泛收集和引述我国古代和近代歌谣,保存了大量原始文献。
    文章节选
    一 歌谣释名
    【歌谣与乐】 《诗经·魏风·园有桃》里有一句道:“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毛传》说:“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陈奂《诗毛氏传疏》九申其义云:“‘合乐曰歌’释‘歌’字。《周语》,‘瞽献曲’,韦注云,‘曲,乐曲。’此‘曲’之义也。‘徒歌曰谣’释‘谣’字。《尔雅·释乐》,‘徒歌谓之谣。’此传所本也。《说文》,‘,徒歌。’,古‘谣’字,今字通作‘谣’。《初学记·乐部上》引《韩诗章句》云,‘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章,乐章也,‘无章曲’,所谓‘徒歌’也。《正义》云,‘此文“歌”“谣”相对,谣既徒歌,则歌不徒矣。《行苇传》曰,“歌者,合于琴瑟也”。’案《行苇传》作‘比于琴瑟’,孔依此传言‘合乐’意改之耳。”
    成伯玙《毛诗指说》引梁简文《十五国风义》也说:
    002 003
    “在辞为诗,在乐为歌。”(见阮元《经籍籑诂》)本来歌谣都是原始的诗,以“辞”而论,并无分别;只因一个合乐,一个徒歌,以“声”而论,便自不同了。但据杜文澜《古谣谚·凡例》,“合乐”又有两种:一是“工歌合乐”,(原注)如《史记·乐书》载《乐府太乙歌》《蒲梢歌》。一是“自歌合乐”。(原注)如《史纪·高祖纪》,击筑为《大风歌》。“一则本意在于合乐,非欲徒歌;一则本意在于徒歌,偶然合乐。故琴操、琴曲、琴引之类,从容而成,已著翰墨者,固与徒歌迥殊;(原注)如《后汉书·蔡邕传》所作《释诲》,末附琴歌。仓猝而作,立付征者,仍与徒歌相仿。”(原注)如《琴操》卷上载《公无渡河箜篌引》。姑不论杜氏所举的例如何,这后一种是仍当属于谣的。
    《尔雅·释乐·旧注》:“谣,谓无丝竹之类,独歌之。”(《经籍籑诂》)桂馥《说文义证》引《一切经音义》二十:“《尔雅》,‘徒歌为谣’,《说文》,‘独歌也’。”又十五:“《说文》,‘独歌也’,《尔雅》,‘徒歌为谣’。徒,空也。”他说:“独歌谓一人空歌,犹徒歌也。”但徒歌一名,并未明示人数;独歌若果如桂馥所释,实是确定了或增加了徒歌的意义。谣,还有“行歌”一解,见《国语·晋语》“辨妖祥于谣”韦注。桂馥说这又是“以道路行歌为徒歌”了。
    《古谣谚·凡例》又说:“谣与歌相对,则有徒歌合乐之分,而歌字究系总名;凡单言之,则徒歌亦为歌(说本孔氏《正义》)。故谣可联歌以言之,(原注)如《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嘉平谣歌,《晋书·五行志》载建兴中江南谣歌。亦可借歌以称之。”(原注)如孟子述孔子闻孺子歌,《左氏昭十二年传》载南蒯乡人歌,《史记·灌夫传》载颍川儿歌,《汉书·董宣传》载京师歌,《晋书·山简传》载襄阳童儿歌,《祖逖传》载豫州耆老歌,《旧唐书·薛仁贵传》载军中歌。至于歌谣联为一名则始见于《淮南子·主术训》,文云:“古圣王……出言以副情,发号以明旨,陈以礼乐,风之以歌谣。”
    【歌谣的字义】 以上从乐的关系上解释歌谣的意思。但这两个字的本义是什么呢?《书·舜典》,“歌永言”。马注又郑注:“歌,所以长言诗之意也。”《诗·子衿传》:“诵之歌之。”《疏》:“歌之,谓引声长咏之。”(并见《经籍籑诂》)这也就是《诗大序》说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郝懿行《尔雅义疏》引《释名》云:“人声曰歌。”他说:“歌有弦歌,笙歌,要以人声为主。”《尔雅·释乐·孙注》:“谣,声消摇也。”(《经籍籑诂》)消摇是自得其乐的意思。《广韵·四宵》:“繇,喜也。”引《诗》“我歌且繇”;陈奂说:“或义本《三家诗》。”“喜”与“消摇”是很相近的。
    004 005
    谣又有“毁”义,见《离骚》“谣诼谓余以善淫”《王注》,那是相去较远了。
    【歌谣的异名】 《乐府诗集》引梁元章一作帝《纂要》曰:“齐歌曰讴,吴歌曰歈,楚歌曰艳,浮歌曰哇,……”前三种是因地异称,后一种许是声音的关系;《国语·楚语》注:“浮,轻也。”大概这种歌的调子是很轻靡的。近来又有“俗歌”一名,(见《谈龙集》,《海外民歌译序》《江阴船歌序》)则是别于一般的诗歌而言。谣有“谣言”,“风谣”,(见《后汉书》,据《古谣谚》卷一百引)“谣辞”,(见《旧唐书》,据同书目录)“民谣”,(见《晋书》),“百姓谣”(见《南史》),“口谣”(见《明季北略》,据同书目录)等名字。谣字有或作“譌”字者,如《风俗通·皇霸》篇,载赵王迁时童谣,《史记·赵世家》,“童谣”作“民譌言”。“谣”字有误作“讹”字者,如《宋书·符瑞志》,载永光初谣言,前《废帝纪》“谣”作“讹”,而其词用韵,实系歌谣之体,与他处“讹言”无韵者不同(采录《古谣谚·凡例》本文与注)。又有以“风诗”总称歌谣的(《谈龙集·读童谣大观》)。
    《古谣谚·凡例》说:“讴有徒歌之训,(原注)《楚辞·大招王注》云:‘徒歌曰讴’,亦可训谣。(原注)《庄子·大宗师·释文》云:‘讴,歌谣也’。吟本训歌,(原注)《战国秦策》注云:‘吟,歌吟也。’与讴谣之义相近。(原注)《文选》陈孔璋《答东阿王笺,以为吟颂》注云:‘吟颂,谓讴吟歌颂。’唱可训歌;(原注)《礼记·乐记》‘一唱而三叹,郑注云:‘倡,发歌句也,唱与倡同。’诵亦可训歌;(原注)《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郑注云:‘诵,谓歌乐也。’噪有欢呼之训;(原注)《国语》韦注云:‘噪。欢呼也。’呼亦歌之声,(原注)《尚书·大传》云,‘其歌之呼也’郑注云:‘呼出声也。’并与讴谣之义相近。故谣可借讴以称之,(原注)如《左氏宣二年传》载宋城者讴。又可借吟唱诵噪以称之。”(原注)如《晋书·石虎载记》引佛图澄吟,《北齐书·后主纪》载童戏唱,《左氏僖二十八年传》载晋舆人诵,《哀十七年传》载卫侯梦浑良夫噪。这讴、吟、唱、诵、噪、呼几个名字里,吟、噪、呼(《古谣谚》目录中,加一字称为“呼语”)都甚少见,且据《古谣谚》所录的而论,也与我们现在所谓歌谣不合;那些只是个人的歌罢了。
    此外南方还有“山歌”,广东也称为“歌仔”,(见屈大均《广东新语粤歌条》)普通以指情歌,但据梁绍壬《秋雨庵随笔》四及钟敬文先生《歌谣杂谈》三(见《歌谣周刊》七十一号),其范围颇广,与“歌谣”之称,几乎无甚分别。——广西象县的僮人又有所谓“欢”,是用僮语所唱的山歌;用官话唱的则仍叫作山歌(见《歌谣周刊》五十四号《僮人情歌》)。又有“秧歌”,义是农歌,但所
    006 007
    包也甚杂。这两种大抵七言成句,与句法参差的不同。更有甘肃的“话儿”(见《歌谣周刊》八二号袁复礼先生文),直隶新河的“差儿”,“数大嘴儿”,“但掌儿”等俗名(见《歌谣周刊》六十八号,傅振伦先生《歌谣杂说》)。这些是只通行于一定地域的。
    【歌谣的广义与狭义】 中国所谓歌谣的意义,向来极不确定:一是合乐与徒歌不分,二是民间歌谣与个人诗歌不分;而后一层,在我们现在看起来,关系更大。《诗经》所录,全为乐歌(顾颉刚先生说,见《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十,十一,十二期),所有的只是第二种混淆。《玉台新咏》与《乐府诗集》则两种混淆都有,这或因《玉台》的编辑者以艳辞为主,《乐府》的编辑者则以“乐府体”为主之故。后来杨慎辑《古今风谣》,杜文澜辑《古谣谚》,那**种混淆是免了,而杜氏凡例,尤严于合乐、徒歌之辨;但第二种混淆依然存在。我想,“诗以声为用”的时代早已过去,就是乐府,汉以后也渐渐成了古诗之一体——郭茂倩虽想推尊乐府,使它为“《四诗》之续”,但他的努力几乎是徒然的;元、明两代虽有少数注意他的书的人,真正地看重它、研究它的,直到近来才有——歌谣与乐府,于是都被吸收到诗里。杨氏、杜氏是以广义的诗为主来辑录歌谣的,自然民间的与个人的就无分别的需要了。但也有两个人,无论他们自己的歌谣观念如何,他们辑录的材料的范围,却能与我们现在所谓歌谣相合的;这就是李调元的《粤风》,和华广生的《白雪遗音》的大部分。这两个人都在杜文澜以前;所以我疑心他们未必有我们的歌谣观念,只是范围偶合罢了。
    目录
    目 录 Contents一 歌谣释名 001 二 歌谣的起源与发展 011 三 歌谣的历史 094 四 歌谣的分类 195 五 歌谣的结构 248 六 歌谣的修辞 305 附 录 《中**谣》跋记 33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